湖南益阳:做实林长制,写好林业大文章

来源:民生周刊 发布时间:2023-08-22   点击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地处洞庭湖南岸的湖南省益阳市,近年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做实林长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在保护好、利用好林业资源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竹食生产技术创新

  8月10日,位于桃江县马迹塘镇的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条复水毛竹笋加工生产线正在运转,竹笋经过粗选、整理、分切、浸泡、搅拌、蒸煮、清洗、调酸、包装、杀菌10道工序,一道使用便捷、美味可口的竹笋食材便加工完成。

  “去年公司收购带壳鲜笋800多万斤,实现销售额1.17亿元。”带领记者参观完生产线后,公司负责人肖学文说起这一数据时透着自信。

  据介绍,以往竹笋加工成食品一年只有一两个月时间,大量的竹笋因为得不到及时加工而浪费。在竹产区,去水做成笋干的比较普遍,但笋干做菜时需要长时间泡发,极不方便。而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只要有市场,一年可以实现不间断加工,原料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此一来,鲜竹笋自然更有价值,可以帮助竹农实现增收致富。

  桃江县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林业科技员刘迪钦表示,桃江县选聘、下派61名林业科技员,为林产企业、乡镇合作社等提供技术支撑,复水毛竹笋加工规范就是桃江县林业科技员和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一起反复试验制定,通过实践检验之后再推广。

  “目前来看,在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的实践很成功,实现了农户、企业、消费者等多赢。”刘迪钦表示,龙头企业的带动很关键,而企业离不开领头人。

  1971年出生于马迹塘的肖学文,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家乡经商,2008年前后,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怎么带动家乡经济发展?肖学文有着自己的思考。

  马迹塘有竹林12万多亩,以前当地农民一般只卖楠竹不卖笋,平均每亩年收入只有200多元。如果能把竹笋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发展特色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

  于是,肖学文在2013年成立了桃江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经过10年不懈努力,在包括刘迪钦等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公司竹笋生产工艺不断创新,特别是应用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后,传统的作坊式生产工艺改变为标准化加工流程,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

  产品也得到了市场好评,销量不断攀升。

  2023年3月,桃江县林业局举办2023年度“林业科技大讲堂”暨林长制科技员培训大会,全面推广复水毛竹笋标准化加工技术。

  如今,以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马迹塘镇竹笋基地为核心,形成竹笋商品化培育产业群落,桃江年可生产商品竹笋一亿多斤。

  高质量发展竹材制品

  充分利用竹笋的同时,当地在竹材利用方面也成效明显。

  走进赫山区泥江口镇的竹筷产业园区,几条竹筷生产线正在繁忙运转,加工出来的产品既有一次性竹筷,也有以碳化激光雕刻竹筷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

  “泥江口镇竹林资源丰富,拥有竹林面积10万亩,蓄积立竹1300万根,经过几十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和祥、通达为龙头的竹筷企业聚集区。现有工商登记竹筷企业89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说起这组数据时,泥江口镇党委书记陈天峣如数家珍。

  数据显示:2022年度泥江口竹筷产业销售总额达10.81亿元,年缴纳税收1900万元。

  “竹产业已经成为泥江口镇主导产业。”陈天峣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泥江口镇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打造竹制品高端园区。

  记者采访了解到,赫山区山乡巨变公司已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两栋无尘车间和一栋外贸电商大楼,按照国外高端竹餐具市场的要求设计施工,无尘车间年底产值将达到1亿元。按照规划,2024年还将启动其余5栋高端厂房建设,整个园区建成投产后可达到约7亿元的销售额,纳税近3500万元。另外,4家泥江口竹筷龙头企业抱团组建泥江口竹业有限公司,专攻竹筷、竹餐具等出口热销产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竹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持续深入做实林长制

  无论是竹笋、竹材产业,还是当地林下经济的大力发展,都离不开林长制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益阳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创新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工程,以党建引领林长制工作,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全域覆盖的“三长四员”(林长+督察长+警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员+林业科技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分级负责、共巡共护”的责任链条。

  益阳市林业局副局长赵永贵表示,通过出台一系列制度体系,益阳抓实林“常”治、确保林“畅”治、实现林“长”治。

  比如,在充实完善配套制度方面,益阳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林长令、成员单位协作、通报督查等8项。建立了林长巡林“两单一函”(重点任务清单、问题交办清单、巡林提示函)工作机制,将林草资源保护由“事后问责”转向“事前预警”。

  不断优化林木资源保护体系的同时,益阳市建立林长定点联系机制,由市级林长直接联系林产品加工企业或林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林长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要素保障作用,聚焦以林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助力乡村振兴。当地注重一县一特发展林业产业,形成了安化黄精、桃江竹笋、赫山竹筷、资阳木槿、沅江芦笋、大通湖沟渠经济、南县杉木等区域品牌。特别是大力发展竹产业,现已形成《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修改完善。

  益阳市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整个益阳,2022年林业总产值达426亿元。森林资源盘活为广大群众的“绿色提款机”,数十万群众就业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