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构建“三链三网” 推进“两个到户”——赫山区供销合作社以构建供销服务网络为目标推进“两个到户”工作纪实

时间:2023-07-06   【点击量:

  赫山区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发展大局,聚力服务“三农”,全力构建供销服务网络,全面推进联结到户、服务到户工作,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彰显了供销新作为。

  一、基本情况

  赫山区以开展推进“两个到户”市级示范创建为契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和服务优势,在全区开展“5+50”服务组织建设,新建5个乡镇级惠农服务中心、50个村级供销惠农综合服务点。通过构建“组织链”实现“供销网”重铸,构建“科技链”实现“物流网”重建,构建“供应链”实现“服务网”重塑,确保“两个到户”工作取得实效。

  二、主要作法

  (一)改革“活”社,通过“组织链”重铸“供销网”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推进机制创新,通过改革“活”社,重铸“供销网”,致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联结服务广大农户的纽带。一是高位推动。区政府把推进“两个到户”工作列入了“赫山区2022年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明确区供销合作社为牵头责任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出台“两个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定期调度检查。二是高效保障。区财政每年安排综合改革专项资金50万元,惠农服务中心建设配套资金350万元,为农服务网点建设资金100万元,仅2022年各项财政经费投入达500多万元,确保了“两个到户”工作稳步推进。同时,针对供销系统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的情况,配优配齐领导班子6人。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和转业士官安置,安排年轻干职工4人,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高质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督促工作进度,协调存在困难,推动快速落实;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为农服务、自我治理、安全监管、党建工程”四大体系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基层积极探索”的推进“两个到户”工作大格局。

  体制机制理顺,使得赫山区供销系统联系农村、服务农村的“任督二脉”全部打通,“供销网”得以重铸,各类商品物资通过供销系统的大小“血管”畅快流通,广大农民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加快捷、舒适的生活。2022年,岳家桥镇依托益阳君宇商贸有限公司的商品配送体系,新建5个村级服务社、50多个服务点,供销合作社克服疫情影响,以优质服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信息“畅”民,通过“科技链”重建“物流网”

  为解决农村地区住户较为分散,配送成本较高,农村商品流通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问题,赫山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扬“为农”本色,借助现代科技和现代物流业的成功经验,抓住“信息通畅”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链”的作业,重建履盖城乡的“物流网”。一方面,完善优化三级流通网络。在中心城区,借助工业园区发展,加强与电商产业园、各快递公司的合作,设立现代化的区级仓储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综合服务站,打造方便居民购物消费和服务村级商品、快递配送的商贸流通枢纽5个。在村级建设综合服务社,通过输出采购、营销、配送等服务,叠加快递分发、农产品购销等多项服务,建成村级物流服务点50个。益阳君宇商贸有限公司在区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营中心,3处仓储分拨仓和4条配送线路,每天下行快递物流商品达1000多票,农产品上行达100多件。通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区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打通了农村物流、信息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生产企业(个体)+村服务站+综合仓储+社区电子商务+生活服务+末端配送”的综合服务体系,让小而美的农产品在本地销售,大而全的农产品快速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建立本地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分级、包装、贮存、品控、运输等地方和企业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电商平台”模式,推动互联网与“三农”融合发展。欧江岔镇侍郎桥村的许多村民在供销社的帮助下,瞄准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这一市场亮点,通过“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电商平台”模式,积极探索“红薯片”“红薯条”“蒸红薯”等农特产品的生产销售。仅2022下半年,就通过“供销物流网”采购优质鲜红薯20多万斤,销售红薯产品15万多斤。侍郎桥村群众的触“网”成功,激发了赫山农民群众拥抱对接“供销物流网”的热情和信心。

  (三)服务“富”农,通过“供应链”重塑“服务网”

  赫山区是全省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赫山区供销合作社通过推进“两个到户”,努力延伸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链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网络。一是扩面上规模。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加入基层供销合作社,强化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截至目前,全区发展村级农村综合服务社56个,村级覆盖率达到58%,有1万多户农户入社;土地托管(流转)面积5万多亩,农田谋士和万盛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上级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二是服务到田间。通过建立“区农资公司+配送网络+销售终端”的服务模式,以农资配送中心为抓手,构建“物技结合、服务托管”的新型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农资经营网点遍布全区80%以上的乡村,农资销售额占全区的30%以上,实现了从“工厂”到“田间”的一站式到位。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联合社机关和区农业农村局加强和农田谋士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渠道优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优势和企业的灵活服务优势,为农民群众提供“统一土壤治理、统一水稻品种、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服务,实现水稻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烘干存储等各环节生产标准化,稻谷品质得到有效保证,全年实现农药减量30%,化肥减量15%。三是富农有办法。岳家桥镇供销合作社在流转农田的同时,帮助指导农户发展养蜂、养猪、养牛等特种养殖业,助农致富。该镇南桥宫村村民谢海华就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学习养蜂,仅销售蜂蜜一年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成功脱贫入小康。泉交河镇菱角岔村近年来在供销社和文旅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了农村兴旺、农民富裕。衡龙桥镇供销合作社通过积极牵线搭桥,与湖南采得香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华林村薰衣草文化产业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理念,紧扣“特色民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种植、摄影艺术”等主题,打造精致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花卉主题产业园,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三、经验启示

  首先,全面推进“两个到户”,必须用心搭建“供”到“需”的平台

  在推进“两个到户”工作中,最难的是做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有效对接,消除“信息剪刀差”。为破解这一难题,赫山供销人传承“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实行“走门串户”和“敲门行动”,通过一名班子成员包一个乡镇,一名工作人员包一个村的做法,汇集汇总赫山特色产品信息,进行梳理归整后交平台企业录用。考虑有部分群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又化身为“贴心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上门服务,手把手的教群众使用相关软件。在推进“物流网”的建设过程中,供销社和合作企业共同思考、共同发力、共同推进,认真梳理工作推进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积极组织企业和对口村、社区开展联席会议,围绕双方“有什么”、发展“缺什么”、最想“要什么”,全面掌握村企双方的需要和意向,合理研判,正确搭配,为村企“结好对子”。

  其次,全面推进“两个到户”,必须用力提升“帮”到“兴”的水平

  供销社自诞生以来,就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是一支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富裕的“常驻工作队”。在推进“两个到户”工作过程中,赫山区供销合作社将工作重点放在乡、村两级和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上,面向农村、服务农业、惠及农民,努力实现从“帮农村”到“兴农村”提升。积极推动合作社资源优势和乡村发展需求高效对接,在政策、项目、技术、信息、培训、销售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流转农村闲置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村企签订种植合同,保证“需求方”能以最低价收购到原材料,农民群众能以最小风险销售农特产品,获得报酬。2022年8月份,新市渡镇供销合作社得知跳石村曙阳家庭农场受高温天气和疫情影响,种植的几十亩黄桃销售困难,合作社积极想办法、出点子,争取了文旅部门的合作支持,请来本土网红到种植基地开展现场直播带货,引客入乡,帮助促销黄桃,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全面推进“两个到户”,必须用情实现“联”到“融”的升华

  赫山区供销合作社在推进和实践“两个到户”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两个到户”既是工作手段,更是工作目标,激励着供销人回归“为农、务农、姓农”的初心,用情投身到农村工作中,实现与群众的“鱼水相融”。为确保实现“联”到“融”的升华,联社机关把联点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农民收入增长情况、村级服务社到位情况、物流通畅率等指标作为考核供销社干部的重要指标,让干部在“联结到户、服务到户”的大考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也让群众在监考中真真切切得到实惠。据统计,2022年1-10月,全区供销系统完成了商品购进总额8亿多元,销售总额10亿多元,实现利润近2000万元,联结服务的1万多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了“双赢”目标。

信息来源:市社办公室

【赫山】构建“三链三网” 推进“两个到户”——赫山区供销合作社以构建供销服务网络为目标推进“两个到户”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