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脱贫之路要从农村田间地垄中走出
点击数:    时间:2020-06-02
     

 

——记赫山区科技局的一次脱贫调研走访

 

今年3月,根据益阳市赫山区脱贫攻坚工作统筹,赫山区科技局的结对帮扶点调整到兰溪镇鄢家垸村。该村有贫困户91户,300多人,该村很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老、病、残,脱贫难度大、任务重。一方面,区科技局全体班子成员及业务骨干多次上门走访,摸清贫困户家中具体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商量对策;另一方面,由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曹定长和村支两委组成的一班子人积极为贫困户解决在大病医疗、春耕生产等方面遇到的具体困难。

除了医疗、低保等“硬保障”外,怎样结合科技局的特点助力村支两委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何通过现有力量“以点带面”,带出向上的势头?这是赫山区科技局全体班子成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找到抓手,5月28日,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艳一行来到鄢家垸村村部,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展开交流,希望碰撞出“火花”。

“村里能不能找到‘致富带头人’或者‘种粮大户’?”现代农业在赫山区是优势产业,也是建设省级创新型区科技支撑的重点产业,王艳首先想到的是产业扶贫,在村里找到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带头人,从田间地垄中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一个养虾公司,还有一个种养大户。”村支书曾加良思考片刻后回答。

 

▲区科技局与鄢家垸村村支两委商讨扶贫对策

一行人首先来到湖南清泽农业有限公司,这是鄢家垸村去年引进的脱贫项目。公司办公室就建在硬化公路边,旁边池塘和田地连成一片,水稻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公司负责人肖勇是一个高瘦的小伙,他告诉大家,公司的龙虾主要销往外地,价格比本地要高,一年收入还不错,公司也雇了村里的人干活,给的月工资有个几千。听说他不是本地人,王艳问他:“怎么会想到把分公司开在这里呢?”“我们公司选址一般要看当地的环境和风气,这里总的不错。”他回答。王艳还向他询问稻虾养殖技术来源,鼓励他提高养殖技术含量,申报赫山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王艳等人与肖勇进行交流

一行人接着来到王云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云身材健硕,小麦色皮肤,一看就是经常在田间忙碌的人。王艳向他详细询问了养虾鳝的产出、农场的经营状况和受疫情的影响,他满脸笑容一一回答,说自己对政策了解不多,希望科技局和村部多多帮扶。听说他是“80后”,王艳鼓励他除了埋头苦干还要多学技术,做“现代农民”。“我们科技部门经常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有专家授课,免费的,多来听!”他乐呵呵地答应,还指着路边的草丛对大家说:“这叫革命草!只有它杀虫剂杀不死,面上的杀死了,下面的继续发,我们拿它放在塘里,让虾子在里面休息呢。我们搞种养的要学它的革命精神!”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种养事业充满干劲。

 

▲王艳等人与王云进行交流

接下来,一行人走访了胜利养老院、废弃的村小学和建设中的袁铸仁烈士墓等地。能否把荒废的村小学这块地用起来、怎么用;能不能联系本地电容器企业在这里设加工点,让身体弱和有残疾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怎样因地制宜发展休闲疗养、红色旅游;等等。随着走访,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鄢家垸村开展脱贫攻坚的导向。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总书记点赞社区工作者是‘小巷总理’,扶贫工作者其实也是‘村子的总理’,我们和村支两委是一个‘脱贫工作共同体’,不仅要把基础工作做牢,更应该找准重点,多想办法、补短板。”区科技局分管扶贫工作的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希良在与村支两委的交流中总结道。

离开鄢家垸村前,王艳多次嘱咐帮扶工作队队长曹定长迅速摸清种养大户的名单,尽快把组织开展培训、指导申报项目等事宜一一落实。

 

 

赫山区科技局 聂晓康

2020年5月29日

 
     
     
来源:赫山区科技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