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发展论坛

我市库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17-10-26 15:53 浏览量:
字体:

益阳市移民开发局

(2017年10月)

库区贫困移民是我市贫困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人口数量众多,脱贫任务艰巨,其扶贫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库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关系着全市社会稳定的大局,更关系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加快建设五个益阳”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应该建立库区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集中全市力量抓好库区精准扶贫,加快推进库区科学发展,确保移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一、库区贫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 基本情况。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154982人,其中本市15座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154358人,占到全市农村移民总人数的99.6%;重庆三峡外迁农村移民140户624人。从移民安置方式来看,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以分散安置为主,其中沅江市四季红镇集中安置17199人,系柘溪库区外迁移民集中安置镇;各区县(市)分散安置137783人。从移民分布来看,安化县人数最多,达到81792人,占到全市农村移民总人数的52.8%,是全省第二大移民县,其移民来源主要为柘溪库区后靠安置;沅江市35911人,桃江县19791人,赫山区7734人,资阳区4677人,大通湖区2268人,高新区1757人,南县1052人。此外,全市还有大中型水库非农移民5.8万多人,小水库移民8.3万多人。由于政策、经济、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库区移民生活水平总体还比较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库区社会稳定压力还很大。

(二)贫困现状。一是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据移民部门统计,2016年,全市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3元,人均耕地0.57亩,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分别只有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68.4%、67.1%、88.9%;安化柘溪库区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8元,分别只有全市、全县平均水平的34.7%和62.8%。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四快四慢”:新水库发展较快,老水库发展较慢;沿公路发展较快,沿湖岸发展缓慢;靠近场镇较快,边远地区较慢;有项目支持的较快,没项目安排的较慢;海拔低的较快,高海拔的较慢。三是移民文化素质偏低,就业渠道窄。搬迁后农村移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或多或少的发生了一些变化,移民户拓宽增收渠道多数自寻门路,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多。移民安置点或离耕地较远,失去土地的农民或选择外出打工,或直接成为无收入者。据调查,移民后务农人数比移民前大幅减少,且外出打工的移民从事行业多为打零工,干的都是苦活累活,收入低且不稳定,用当地移民的话说是“受苦人”。而自主创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移民产业缺乏大项目支撑和龙头企业带动。

(三)原因分析。一是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移民的生产发展和基本生活需要。多数库区没有修建沿库公路、跨库桥梁或码头,严重影响移民的生产生活。以柘溪库区安化境内为例,9个乡镇中有5个无二级公路,3个到县城需绕道怀化、娄底,仍有7个移民村不通公路,28个移民组不通机耕道;库区面积约占全县的1/3,但公路总里程却仅占全县总里程的1/5,南岸主要出行公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一条长60公里、道弯达627个的低等级盘山公路。二是移民生存容量狭小,人地矛盾突出,收入难提高。由于水库蓄水淹没耕地,安化柘溪库区移民人均耕地由原来的0.88亩减少至0.2亩,其中39个村245个组6310户24724名移民人均耕地在0.1亩以下,且大多是陡坡地和贫瘠地,常年人均产粮仅80公斤。三是库区地质灾害频发,移民的生存和生产生活条件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水库高水位运行,滑坡沉陷,回水淤积等自然灾害不断,严重影响库区移民的生存和生产生活。马迹塘电站1983年开始蓄水发电,库区两岸滑坡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近年来滑坡更加严重。四是封山育林及“两网”全面退出,库区移民转产转业难。计划经济时期大量移民后靠,摊薄了生产资源,库区移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国家于2009年起实行生态公益林政策,全面封山育林,省政府也要求今年库区网箱、拦网养鱼全面退出,受库区生产资源匮乏、自身文化水平偏低等因素影响,移民转产转业门路少。

二、库区精准扶贫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库区精准扶贫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库区精准扶贫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和现实课题。

(一)加强统筹整合,加大扶贫力度

1. 加强统筹整合。坚持完善“党政统筹、部门协同配合、群众自力更生”的工作机制和“基础为先、产业为重、强化政策扶持、着力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后扶项目和其他行业投入相结合,开辟多元化投入机制渠道,广泛引导移民自主投入、吸收对口支援、企业公益性投入等渠道资金,进一步统筹力量、整合资源;二是库区移民与非移民发展相结合,注重连片开发,提升整体形象、促进平衡发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增收相结合,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四是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全民参与局面。

2.改善基础设施。整合各方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村、组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高度重视库区移民生存发展问题,坚持政策向库区移民区倾斜,项目向库区移民区侧重,逐步解决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为促进库区发展,改善库区民生提供坚实的基础。对于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移民区,切实加大避险解困和异地搬迁安置力度,对于确实困难且无法凑齐自筹资金的可以整合部分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资金,特别是推进对老水库移民村危房改造或搬迁,以解决老水库移民的住房条件过差的突出问题。

3.做大富民产业。突出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安化黑茶和柑桔、四季红的腐乳和吊瓜、桃江笋竹、大通湖大闸蟹等地域品牌。结合柘溪库区实际,从基础入手,在交通、建筑、服务、电力电信、生态环境、旅游标识和旅游码头等方面进行分阶段规划实施,着力开发水上娱乐、民俗风情、山庄休闲等功能,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经营性收入。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扶持壮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农业合作社,将移民群众手中资源整合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协调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采取小额到户贷款发放、产业项目资金到户直补、互助资金帮扶、贴息资金扶持等办法,积极扶持一批自我发展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种养大户,提高市场竞争力。

4.促进就业创业。移民主管部门加强与人事、培训、农业等部门沟通协作,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和知识讲座,培养一批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并通过他们“传、帮、带”,促进移民培训就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自主培训行为,使广大移民真正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协调有关部门为移民在培训、就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条件,为移民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市场研判分析,积极引导库区移民在封山育林和“两网”退出后转产转业,多渠道提高移民收入水平。

(二)坚持项目带动,强化保障措施

1. 坚持项目带动。一是要注重长远规划。对于因历史原因和政策原因导致贫困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还要制定遗留问题处理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切实加大扶持力度,着力解决移民长远发展问题。二是要做到协同参与。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许多建设内容与水利、交通、农业、文化、卫生等部门交织在一起,一些探索性、创新型的项目内容还有可能与城建、民政、环保等部门交织在一起,项目实施可能需要协同其他部门的资金捆绑起来共同完成。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还应多协调其他涉农部门适当整合增加配套水利、土地整理、高产田建设、道路整治、田间作业路修建等项目,并打捆实施,以达到山水田林路综合建设目的。

2.强化保障措施。加大农村移民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扩大低保救助和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大中型水库非农业安置移民中的困难家庭,纳入地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解决移民养老保险问题,坚持自愿申请、自愿缴费、政府补助的原则,保障移民老有所养。

(三)完善工作机制,缓解融资难题

1.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几十年来,柘溪水电站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宝贵电力能源,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库区移民生活贫困,交通严重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库区的扶持力度尚不足以改善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柘溪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对柘溪库区实施对口补偿。同时,尽快出台《库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柘溪水库流域补偿和保护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完善扶贫金融服务。通过增加财政贴息资金,不断扩大库区扶贫贴息贷款的规模,或者适当提高贴息标准,或者适当放宽贴息额度。在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方面,要重点扶持带动作用更强的库区扶贫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引导金融机构向移民贫困村、移民贫困户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库区贫困移民户的信用等级,试行小额免抵押贷款。也可以依据其信用等级,适当地提高其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有序开展,将为库区的贫困农户们解决部分燃眉之急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市移民开发局作者: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