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发展论坛

对当前生猪生产形势调查与思考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16-05-20 08:19 浏览量:
字体:

市统计局农调队 文敏

为摸清益阳市当前生猪生产情况,近日市统计局调研组深入区县(市)、乡、村,走访部门,并重点调查了50户生猪规模养殖户和50户散养户的运行情况。结果显示,全市生猪生产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下阶段应在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产销对接等方面发力,推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一、益阳市生猪生产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益阳市把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作为稳定产业的重要举措,增加了产业抗压能力。预计1-5月全市生猪出栏227.9万头,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2.6%,但比一季度回升3个百分点,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下降2.2%、5.2%,比一季度回升4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一)猪价新高提振养殖户信心。从2015年4月份开始,全市猪价触底反弹,且一路攀升,目前肥猪均价超过20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62%,仔猪(10公斤/头)价格由上年同期的200元上涨到800元。猪价上升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物价上涨。2016年3月全国CPI上涨2.3%,其中食品类上涨7.6%;二是产能下降,供应偏紧。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下降2%,到2016年一季度降幅扩大到5.6%;三是进口猪肉价格推高。3月份进口猪肉价格11.69元/公斤,上涨20.5%。目前出售一头150公斤的肥猪获利800元以上,提振了养殖户信心。一方面部分养殖户扩规意愿渐浓。如益阳市桃花江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再投入1300万元,新扩建1.2万平方米的生猪繁育场,年可提供育肥猪4万头,同时还按“公司+农户”的模式计划新发展4户年存栏500头的养殖户;另一方面新户积极涌入。如桃花江镇小桃村一文姓农户今年1月购进宁乡花猪母猪32头,并在畜牧部门指导下,按环评标准在建规模养殖场。

(二)规模发展稳定生猪产能。益阳市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稳定产能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水平,着力推进生猪现代化进程,增强了市场供给能力。目前全市出栏50头以上养殖户达1.43万个,比上年同期略增,生猪出栏144.89万头,增长0.5%;其中500头以上的养殖户0.16万个,增长2.4%,生猪出栏67.74万头,增长1.17%。全市规模养殖率达7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户稳定产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散户退出步伐加快。调查的50个规模户和50个散养户中,规模户生猪出栏1.54万头,增长6.4%,而散养户出栏仅0.22万头,下降9.4%,其中有7户退出。

(三)强化监管提升产品质量。益阳市按照“以防为主、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原则,强化对生猪疾病防控和监督检查,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一是成立了管理机构。市、县两级成立了畜牧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畜牧、环保、财政、农委、公安等为成员单位,为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二是完善了检疫监督制度。全市严格按照国家生猪防疫检疫有关制度,市、县、乡三级制定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各大猪场建立防疫免疫制度,强化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屠宰、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疫苗接种到位。目前县乡两级存储疫苗的冷链基本完善,做到了“县有冷库、乡有冰箱、农户有疫苗”,村级配有防疫员,对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且随着养殖户防疫意识的提高,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疾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健全的监督体系为生猪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三年来益阳市无生猪重大疫情发生,饲料样品抽检合格率达100%,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

(四)产业经营延伸生产链条。益阳市把产业经营作为壮大生猪生产的主要载体,初步形成了以湖南颐丰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养殖协会为纽带、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的生猪产业化发展格局。湖南颐丰食品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成立,总资产3.5亿元,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已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品牌。年屠宰生猪100万头,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2016年,自有基地达50亩,能繁母猪400头,合作养殖场达21个。

二、影响生猪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

调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影响生猪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引起各级高度重视。

(一)粪污治理任重道远。近年来,生猪产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产生的污染也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依然不高。尽管国家出台了生猪养殖粪污治理政策,但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积习难改,据调查这些养殖户生猪产生的粪污还是以直排为主;二是环保投入成本过高。按照环评要求,标准化猪场建设主要包括隔离墙、消毒池、兽医室,还要建沼气池、沉淀池、化粪池、干湿分离设备、雨污分离设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等项目,目前一个出栏400头生猪的养殖场要达到环评要求需投入30万元以上,但多数养殖户连生产资金都难以保证,若增加环保投入,则压力更大,因此在这一方面望而却步。如安化县仙溪镇一董姓养殖户年出栏1700头,现建立的环保设施按设计能力只能处理400头生猪的粪污,如要达到环评标准还需增加资金70万元,由于连续两年受到猪价低迷冲击,现还未恢复元气,该养殖户表示暂时对环保不会有过多考虑。

(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有待加强。生猪生产属于弱质行业,受市场、资金、疫病多方制约,因此养殖户对政府及部门等期盼较多。一是希望国家奖励标准下移。现国家生猪奖励政策是以年存栏300头为起点,而目前全市年存栏100-299头的养殖户占四成左右,是稳定产能的重要力量,养殖户希望国家奖励标准下移到存栏100头以上;二是希望银行贷款政策倾斜。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贷款需要抵押物作担保,但目前猪舍和产品畜等不能作为抵押物,致使养殖户融资门路窄,在猪价低迷时更是成为难题,制约做大做强。养殖户希望银行贷款政策给予倾斜,关键时刻能帮助渡过难关;三是希望能提高保险赔付额度。目前能繁母猪保费为60元/头、规模养殖场肥猪为30元/头,其80%由财政负担,如果发生死亡,母猪可赔付1000元/头,肥猪最高500元/头,虽能够弥补一定损失,但养殖户普遍认为赔付额度较低。现在能繁母猪成本约3500元/头,肥猪平均售价2500元/头,赔付额过低致使一些贪利养殖户将病死猪非法上市。养殖户希望能够按市场价进行赔付,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三)基层科技推广力量依然薄弱。近年来,各级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基层人、财、物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与现代农业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据桃江县桃花江镇调查,一是人员编制少。动检站现在岗人员9人,业务方面要负责屠宰场检疫、猪场防疫、流通检疫申报(需24小时值班)、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排查、水产渔政执法,同时还要参与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据该站负责人介绍,按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需配备20人,由于人员与任务不匹配,有些工作只是应付式完成;二是专业水平偏低。桃花江镇动检站9人中取得中级职称的仅4人,其余还是初级水平,不能高水平的指导当地生猪生产;三是技术装备落后。一方面由于县乡疫苗运输没有专用疫苗冷链车,导致疫苗失效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缺少检测仪器,现有的检测仪器仅限于瘦肉精,对于疫病检查只能依靠隔离观察确定,耗时耗力,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监测产品质量。

(四)产销环节利益分配难均。产销环节利益分配均衡是产业长效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生猪产销利益分配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猪价低迷时期,生猪养殖环节成为整个产业的风险“洼地”。如2014年上半年,由于当时猪价处于最低谷,生猪养殖进入深度亏损期,养殖户出售一头肥猪亏损400元,如遇疫情生猪死亡,更是血本无归;而屠宰、销售环节则能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收购、销售价格,做到“旱涝保收”。据调查,猪价高时屠宰销售环节收益可达600元/头,猪价低谷时能盈利200元/头。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和屠宰户私自宰杀生猪上市白板肉,致使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冲击。

三、稳定生猪生产的建议

益阳是农业大市,生猪产值占农业经济的两成,稳定生猪产业意义重大。我们应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一)通力合作推生产。全市要按照《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市政府要及时出台新常态下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养殖户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助力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养殖布局,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畜牧部门加强市场监测和调研,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规避风险。金融机构要创新、完善信贷体系,将产品畜、养殖设施纳入抵押物范围,引入奖惩机制,建立信用贷款制度,为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保险部门要按照市场机制合理提高保险赔偿额度,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损失,稳定生产积极性。

(二)毫不松懈抓治理。养殖粪污治理刻不容缓,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猪污染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各级干部、群众治理养殖污染的自觉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养殖污染的严重性,治理的紧迫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环保治理资金,以奖代补,集中资金优先解决规模大、污染重的区域,逐步改善养殖污染现状;三是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步伐。对不合规的养殖场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责令关停。对新建养殖场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按照环评标准,不达环评要求的不准生产;四是实行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猪-沼-鱼(稻、林、菜、茶)”,推动生猪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三)转型发展稳产能。创新养殖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是稳定生猪产能发展的新方向。如桃江县牛田镇种草养猪基地,采用半放养半圈养方式,用黑麦草、皇竹草作为主料,粉碎、发酵后喂养生猪,据种草养猪基地负责人介绍,草料饲养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猪肉口感好,肉质高。消费群体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认为又感受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的猪肉味道;二是成本低,效益好。草料喂养成本比使用饲料的低30%,不仅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且猪肉售价保持在40元/公斤;三是用药少,品质高。每头生猪的防疫费只有常规养殖的1/3;四是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2015年该养殖户种草流转20亩土地,比2014年增加10亩,2016年计划猪场扩规,将会再增加种草面积。

(四)产销衔接增效益。产销衔接是稳定生产效益的前提保障。实现产销衔接,一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上各主体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促进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要推进“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鼓励养殖户借助现代信息平台,开展自产、自销模式,缩短产品到餐桌的距离,减少流通环节,拓展利润空间;三要积极倡导养殖户抱团发展。大力发展养殖合作社,共享生产与销售信息,稳定生产利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作者:文敏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