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黄精贵如金

——安化县“林长+黄精产业”激活生态富民路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06 08:5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冷市镇南华村的黄精基地,夏铁刚(左一)和市县两级林业专家在查看黄精长势。 卢静摄

  依托非遗“九蒸九晒”古法精制的黄精糕实现年销超千公斤;签约知名主播开展直播带货,即食黄精单品创下单场直播700余张订单、热销超200公斤的佳绩……3月2日,记者在安化县走访获悉,该县林下黄精规模化种植面积已达12.6万亩,2024年鲜品产量突破2万吨,推动黄精产业综合产值攀升至32.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创新实施的“林长+黄精产业”工作机制成功入选湖南省2024年度“林长+”工作机制重点项目名录。

  从困境到“钱”景 培养致富带头人在杉林里“淘金”

  走进冷市镇南华村,漫山杉树林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树荫下是修理得整整齐齐的条状块土。村民们正抄着锄头,仔仔细细把满地杉树落叶均匀铺在块土上。致富能人夏铁刚蹲在地头,沾着泥巴的手指扒开腐殖土,挖出一块拇指粗的黄精块茎递给一旁的林业专家夏延昭说:“瞅这‘金疙瘩’,蹭蹭往外冒须根!”

  当下正值黄精基地的培育关键期,开沟沥水工作刻不容缓。近期气温偏低,夏铁刚在翻整土壤时,刨出了一块因冻伤而发霉的黄精,他皱着眉头说道:“这是积水和霜冻双重影响造成的。现在必须马上进行人工干预,全面检查整块土壤,撒上石灰进行消毒处理。还得用树叶覆盖,给它们保暖。”

  把林地里坑洼不平的土地归置平整,让落叶成为黄精生长最好的“营养土”,眼前的这片杉树林,是夏铁刚精心打造的黄精仿野生生态环境。

  “这些黄精种苗,可都是我从山上挖回来的野生货。”夏铁刚兴致勃勃地介绍道,“一亩地撒下去300公斤种苗,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仿野生环境种出来的黄精,和普通种植的相比,它含糖量更高,吃起来口感也更好。”

  夏铁刚是安化县有名的黄精种植大户,不过他的创业之路,满是坎坷。2016年,夏铁刚返乡创业,盯上了黄精种植。他说,从小看父辈种黄精,心里就认定这是个能致富的宝贝。于是,一口气流转50亩田土,立志当致富带头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

  哪晓得,创业开局不利。2017年,田里的黄精全发霉了,黑乎乎一片。夏铁刚心凉了半截,急得到处打听,一心想找专家急救黄精。

  就在夏铁刚垂头丧气的时候,机会来了。从2017年底到2018年,安化县开始大力推广黄精产业。作为村级林长、村党总支书记的黄跃斌将夏铁刚的困境告知相关部门,很快县林业专家带来了解决方案,往山上林下发展。专家们还亲自上手,教他怎么梳理树林,怎么培育林地。夏铁刚学得认真,从2018年到2020年,经过3年的辛苦种植,总算是看到成果了,地里的黄精长得越来越好。

  夏铁刚越来越有劲头,黄跃斌趁机建议他多外出学习交流。这一学,他发现好多中药材都是在仿野生生态环境里培育的,心里琢磨着,这法子没准也能用在黄精种植上。

  2020年,夏铁刚咬咬牙,把3000多亩林地全都整改了一遍,打造出仿野生生态环境。从那以后,他整天泡在山里,精心研究黄精的生长环境。还真让他发现,在这种环境下长出来的黄精,虽然个头没那么大,但含糖量特别高。

  优质产品的诞生,揭开了夏铁刚创业传奇的新篇章。他不仅引进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更创新性融合“九蒸九晒”古法工艺,打造出黄精茶、黄精果、黄精面等系列养生食品。特别是其独创的“九蒸九晒”黄精膏,凭借醇厚口感和养生功效,年销量突破千公斤大关,成为市场爆款产品。

  随着夏铁刚创立的“梅山蛮”品牌的崛起,这位创业者实现了从企业家到行业标杆的蜕变。他如今身兼安化县科技特派员与市级乡土导师双重身份,其打造的生态种植基地已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年接待研学人员超千人次。

  从“输血”到“造血” 村集体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在柘溪镇广益社区,一座标准化黄精加工厂依山而建。工人们正将经过“九蒸九晒”的黄精块根转运至露天晒场,琥珀色的药材在青篾箩中升腾着袅袅热气,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药香。“最近咱们社区可算是迎来了大好事,前段时间,我们成功和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网红主播签约合作。现在每天接到了700多个订单,可把我们忙坏了。”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定球惬意地坐在地坪里拉开了话匣子,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意。

  原来,这个14.3平方公里的山区社区,耕地仅381亩,且全为旱地,水田稀缺,还肩负着水源保护的重任,加上交通闭塞,发展落后。2017年,李定球当选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先后带领社区居民尝试发展渔业、竹产业,都没成功。

  早在担任社区干部之初,李定球便成立了黄精种植合作社,但因缺乏经验未敢大规模推广。经过几年实践探索,这位村级林长摸透了黄精种植门道。2020年,经社区两委班子集体决策,整合村集体1350余亩林地发展黄精产业,建设标准化加工厂区,注册“辰峰谷”品牌,构建起种植、加工、电商全产业链。

  社区免费给村民提供种苗,还手把手教技术,带着大家分散种黄精。现在已经有100多户人家参与进来了,差不多占了常住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种的规模有大有小,少的几分地,多的有5亩。2023年,黄精种植开始见到效益了,村民黄偶生、李本权都增收了1万多元。尤其是80岁的黄偶生,种黄精不仅多挣了钱,身体也更硬朗了。

  “去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黄精产业就贡献了70%。过去村民说林地没有什么作用,现在盘活了,林区有了新希望,年轻人有‘钱’途了,李本权、李胜权等壮年劳动力回来了。”李定球笑着说,企业解决了40多位妇女的就业增收问题,去年发放劳务工资70多万元。

  如今走进厂区,黄精文化展厅里展示着“九蒸九晒”古法工艺,生产车间里,清洗、切片、包装生产线有序运转。更引人注目的是,村集体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实施专业化运营,建立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让深山黄精逐步走出了大山。

  从“单打独斗”到全链聚合 深山黄精“酿”出幸福滋味

  安化县创新构建“林长+黄精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让县、乡、村三级林长都成了黄精产业的“店小二”。该县通过设立专项扶持政策、建设现代化黄精交易市场、举办黄精文化节等举措,成功培育“安化黄精”地理标志品牌,贯通“种苗繁育-规范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

  在东坪镇槎溪村,“95后”姑娘母丽丽和丈夫蒋双辉,这对回乡创业的“黄精夫妻档”,短短数年时间,已成长为当地致富带头人。2017年,母丽丽与蒋双辉返乡创立银鸿黄精,在槎溪村开辟首批黄精种植基地,初期以鲜品销售为主。随着市场对深加工产品需求增长,夫妻二人发现传统黄精制品因工艺粗放导致品质波动,严重制约消费体验。县林业局牵线搭桥,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把脉问诊”。在专家指点下,他们发现传统“九蒸九晒”的土法子,火候把控全凭经验,难怪十锅黄精九个味。

  于是,夫妻二人和湖南省农科院组建联合实验室,针对种质优选、古法“九蒸九晒”工艺革新等关键环节展开攻关,研究如何标准化生产。他们发明的“一种食用多花黄精的加工方法”,采用四次烘烤、二次脱除根须、二次揉捻、一次发汗、“九蒸九晒”的全过程控制加工方法,解决了常规中药材苦味、涩味重及药用活性成分流失等问题。

  现在走进银鸿的车间,黄精切片薄得像纸片,蒸煮时间精确到秒,连晾晒都要看温湿度表。从黄精切片厚度、蒸煮时长到成品品质,形成了全流程标准化体系。自主培育的高产种苗,将育苗周期缩短30%,成活率提升至92%,成功打破种源“卡脖子”困局。企业也因此获得全县首张“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十里八乡的种植户都抢着来买种苗。

  如今在槎溪村,黄精成了聚宝盆。截至2024年,银鸿黄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订单收购等方式累计帮扶58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企业还优先吸纳闲置劳动力参与种植加工,助力槎溪村从“空心村”转型为黄精特色产业村。“我们想证明,年轻人回乡不仅能实现梦想,更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母丽丽说。眼下,银鸿黄精正规划扩建生产线,进一步开发药食同源产品,让深山黄精“酿”出更甜的幸福滋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刘运知 伍胜建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