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 无人农场智慧耕种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4-14 09:1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眼下正值水稻春播春种期。4月11日,记者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场看到,一台无人驾驶的水稻插秧机正在作业,车上只有一名摆秧盘的工作人员。他将育好的秧苗一盘盘放入插秧机,随着机器缓缓前行,秧苗自动一行行整齐地插入稻田里。几个来回,一块稻田就能插满秧苗。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插秧机每天能插秧50至60亩,是人工插秧效率的五六十倍。


  作为种粮大区,去年年初,大通湖区启动再生稻无人农场项目,建设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联合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总面积1118亩,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部省联动项目重要环节之一,也成为益阳市第一个参与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农业项目。


  从此,数字农业、无人农场、远端操控,不再遥不可及。

  农场人员只需轻点鼠标,无人农机便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出库、转弯,进入农田,全程没有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不停地转动校准方向。驾驶室只有一大一小两个显示器左右排列:一个按照事先设定的作业参数,控制播种量和株距;一个显示导航路径,确定行走边界,操纵农机按部就班进行作业。“我们事先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给无人农机设定一个路径,它就会按照规划路线行进,同时完成播种作业。这套设定不仅可以用于春耕,对于秋收也很在行。”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孙兴介绍,无人驾驶农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模式多样、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工作效率是传统有人驾驶农机的近10倍,其直线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保证苗齐、苗壮,提高作业质量。“目前,无人农场主要从事再生稻生产。再生稻是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再收一季的水稻。”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姣军介绍,由于每一次无人农机作业,都是按照既有路径进行,可以将农机对稻苗的碾压率由40%降至10%左右,大大提高再生稻的发芽率,增加产量。去年,农场再生稻亩均产量1199.2公斤,最高亩产达1289公斤,产量位居益阳市前列。“统一的行走路径也方便除草机抓取杂草,降低除草剂的使用率,生产的粮食更加绿色环保。”熊姣军说。


  无人农场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播种机、插秧机、旋耕机、除草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开展无人化改造,依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让其在田间按规划路径自由有序作业。“全国水稻看湖南,湖南水稻看洞庭湖。在洞庭湖腹地建设这样一个无人农场,很有示范意义。”唐启源教授说,隔三差五他便会来农场看看。

  无人农场还有一个智慧农场云管控中心,能实时查看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开展农业生产,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一旁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目前,该无人农场已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智能化和智慧化,以及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下一步将实现耕种管收烘全链条无人或少人化。另外,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华南农业大学胡练教授团队签约,将携手建设智慧无人农场博士创新合作站,旨在攻克一季稻、双季稻无人农场建设的技术难点,提高无人农场的适用面,打造一个可推广的湖区农业生产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陈卫芳 昌诗琴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