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芦笋的品牌之路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3-14 09:1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洞庭春一日,芦芽长三分。被誉为“洞庭虫草”的沅江芦笋,已开始陆续走上春天的餐桌。

  春风拂过,泥土解冻,芦根苏醒,芦芽破土冒出,每天以几公分的速度竞相生长,原本枯黄的芦苇荡,只需几天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此刻,湖洲上出现了三三两两采摘芦笋、藜蒿、野芹菜的人影。再过10天左右,芦笋进入采摘丰盛期,一些生产加工企业组织劳力在可采摘区域规模化采摘,每年的热闹场景在广袤的湖洲准时上演。

  据统计,沅江市域内芦笋年产存量约14万吨,如分两批次采摘,存量可达28万吨。截至去年底,沅江芦笋产业实现综合产值约30亿元。

  出身“寒门”日显金贵

  沅江芦笋生于垸外湖洲,土生野长,没有呵护,像极了“寒门学子”。随着人们认知的提高,靠大自然馈赠、“吃露水”生长的芦笋,与野藜蒿、野芹菜一样,逐渐有了身价,并被誉为“洞庭三宝”。经检测,富含黄酮、膳食纤维、有机硒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清肺去脂、抑制高血压、延缓衰老等功效的沅江芦笋,更是有“洞庭虫草”的雅称,成了天然健康、绿色环保的稀有食材,高钾低钠特征明显。

  据记载,芦笋食用历史悠久,最早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80多位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曾留下“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千古佳句。芦笋的前世今生,为沅江锻造品牌、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奠定了基础。

  抓住特色叫响品牌

  沅江市地处湖南省北部,南洞庭湖腹地,市域内拥有湖洲面积86万亩,其中芦苇面积约45万亩,排名湖南省第一,享有“芦苇之乡”美誉。近些年,在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的引领下,沅江市积极转变思维,顺应时代大潮,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积极推进芦苇产业转型升级,把芦笋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稳步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自2015年以来,沅江市政府连续多年出台《沅江芦笋产业推进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原则,对芦笋生产企业在基地建设、技术升级改造、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芦笋加工龙头企业,已基本构建基地标准化、加工机械智能化、销售网络化、品牌宣传持续化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芦小妹、博大天能、平芝公司等为龙头带动的生产加工企业。至2023年,全市已有芦笋加工企业1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入驻食品工业园区企业4家;全市芦笋年初加工能力达2.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0.5万吨,其中芦小妹公司年初加工能力约1万吨、博大天能公司精深加工能力约0.5万吨。

  产业发展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沅江市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开展了沅江芦笋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品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研发和上市了芦笋食材、芦笋即食产品、芦笋粉汁、芦笋糖果、芦笋面条、芦笋饼干、芦笋饮料、芦笋袋泡茶、芦笋酱等9大系列共20多种产品,共获得发明专利12项,由芦小妹公司承担的芦笋产业重点研究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17年4月,《沅江鲜芦笋采收和运输技术规范》《沅江芦笋罐头加工技术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得以制定和发布。2019年6月,《沅江芦笋团体标准》发布,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从采摘到生产,沅江芦笋有了规范性标准,生产企业按标准规范生产,市监部门每季度在食品流通环节组织对芦笋产品进行质量大检查。近5年来,没有发生过芦笋产品质量问题。沅江芦笋产业已朝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阔步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沅江芦笋品牌认知度、美誉度也越来越高。2015年12月,沅江芦笋注册了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016年12月,入选“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8月,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7月,被湖南省列为“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同年12月,被湖南省评选为“湖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2022年9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沅江芦笋品牌价值为8.78亿元。2023年6月,沅江芦笋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项目获批,创建期为二年。目前已有8家企业生产的芦笋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在品牌创建的路上,近年来,沅江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沅江芦笋品牌营销。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沅江芦笋宣传片,召开沅江芦笋美食推介会,在湖南经视组织沅江芦笋争霸赛,组织沅江市文联编辑出版“沅江芦笋赋”宣传画册,连续5年以多种形式密集发布广告,不断提升沅江芦笋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知名度。同时,组织芦笋生产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广交会、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农博会、食餐会等展销活动,多次获博览会金奖。

  突破自我持续发力

  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目前,沅江市芦笋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求进、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支撑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等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产业基础落后,芦笋基地设施薄弱。目前,沅江市内标准化基础设施落后,也没有集中存放芦笋产品的大型冷库和集中销售市场。除高新区的企业外,其他在乡镇的生产企业生产设施老旧,机械化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亟待提高,离真正的品牌目标还路途遥远。现有企业生产的芦笋产品除外包装不一样,产品内质大多雷同,没有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核心技术,缺少冲击市场的爆款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企业自身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上市的芦笋产品种类虽多,但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影响了品牌的宣传推广。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引领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沅江全市芦笋加工企业有所增加,但大规模龙头企业少。到现在,只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还没有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也没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大多数企业与芦笋基地农民没有建立契约式或股份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较少能从加工、销售等环节获得更多利益,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沅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这些弱项和短处,正下大力气强弱项补短板。首先是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化,继续培育壮大芦笋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区域主导芦笋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一批与芦笋基地建设联系紧密、辐射面广、竞争能力强、流通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使之广泛参与芦笋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不断提升芦笋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发展各类芦笋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芦笋生产组织化程度。

  持续提升芦笋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互相配套,使产业进一步向现有食品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大力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芦笋生产加工、贮藏和冷链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品质和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生产各环节监控和与外界的沟通联系,用信息化带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芦笋企业建立科研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芦笋高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芦笋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10万亩优质、高产、稳产的芦笋基地。积极探索“三方联营”模式:即芦笋企业承租芦笋基地,采摘芦笋后交由芦苇利用企业进行芦苇收割,芦笋企业和芦苇利用企业按比例共同向基地所有权方交纳基地租金。同时,针对低产芦笋基地,必要时可采取除草除藤、开沟沥水等增产措施,加大修复力度,尽快形成高产稳产的芦笋基地。

  培育壮大品牌。引导芦笋企业进行品牌整合,鼓励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统一授权使用沅江芦笋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合力。制定沅江芦笋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沅江芦笋品牌宣传力度,培育强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全面实行芦笋标准化生产,开展“二品一标”质量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产品品牌质量的风险评估预警,提升品牌质量。创新营销渠道,打造以沅江芦笋及其它特色农产品销售、涉农信息发布为主的全市农产品电商综合平台,建立可追溯系统,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以平台和区域品牌价值的提升带动芦笋产品价值的提升。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同时,建立各级营销线下网店,以零售带动批发,进一步扩大沅江芦笋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市级财政对芦笋产业的资金扶持,支持芦笋基地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企业工艺改造与设备更新和品牌培育等投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和有关涉农专项资金,支持芦笋产业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芦笋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予以优先支持,市财政部门对贷款利息给予补贴。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从业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芦笋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

  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相信不久的将来,沅江依托自身的优势,靠自己的努力和多方面形成的合力,沅江芦笋的品牌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孙殉华 熊立波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