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 “五区”同建成果丰硕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3-30 09:4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3月28日,农机手在赫山区泥江口镇七里江村开展小田改大田的施工作业。宁党保摄

近年来,赫山区统筹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五区”同建,如火如荼,成果丰硕。

去年,赫山区委农办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水利项目建设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土地数字化改革经验做法获省政府表扬,并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

农业科技成果加速应用

绵绵春雨,阻挡不了农人的脚步。3月29日,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农人用机械翻耕大田,为早稻机插秧作准备。来自江苏盐城的种粮大户刘晓宇告诉记者,待插秧季节,他将组织30台插秧机来这里抢插秧苗。

据了解,2022年,赫山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09.8万亩,增幅列全省第3位,总产量达48.93万吨。今年,为扛牢稳产保供重任,全区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党政同责”要求,确保工作力度只增不减、资金投入只增不减、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为确保高产,赫山区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省农业科学院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后,赫山区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试验、“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均取得积极成效。赫山区还承办了省农业科学院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培育成果评价现场会,刘少军、刘仲华、吴义强等院士亲临现场,对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科技指导。去年,科技专家服务团在赫山区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8次,辐射带动农民10.25万人。赫山区科技强农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在全省推介。

农村改革焕发乡村活力

笔架山乡中塘村,是全区率先推进土地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乡村之一。据村党总支书记邱鸿介绍,未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但随着全村耕地的集中流转,村集体成立了经营实体,经营大户成了股东,村户成了股民,不但农户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也日渐壮大。仅去年,村集体纯收入达44万元。

近年来,赫山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高质量完成了20项年度重点任务。其中,土地经营权累计挂网成交13万亩,成交金额1.87亿元,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85%。特别是全区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已引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广泛关注,仅去年10月就被央视报道3次。同时,在“五区”同建的背景下,赫山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增收的来势较好。

今年,为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赫山区将尝试在山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和特色旱杂粮生产,力争早稻播种面积42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5.14万亩,探索“稻渔”“稻鸭”“两播三收”等模式,重点打造粮食生产省级万亩示范片1个、区级千亩示范片30个,全面推进“早专晚优”绿色高质高效模式示范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为提升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赫山区严格落实“两平衡”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兰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工作,加速新增耕地开发和恢复耕地。同时,继续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全面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和建设质量,按能改则改的原则实施“小田改大田”,争创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种业试验示范基地,赫山区依托省农科院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全力选育“赫山兰溪大米”专用品种;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或合作社开展种子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示范,支持打造一到两个种业特色小镇,争创国家常规稻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同时,大力推广“早专晚优”品种搭配模式,加强智能农机应用,推广应用好农用北斗终端,从水稻生产各个环节引入智能农机,建设5G+智能农机区级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最大化。与中联重科合作,打造5G+智能农机示范中塘基地,探索数字化水稻技术应用模式,推广5G+智慧农业技术、提供线上线下专家咨询、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培训,全方位提升全区农业科技化水平,鼓励和引导水稻育秧、果蔬栽培、渔业生产等方面的农业设施建设和示范基地创建。赫山区计划全年新培建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2家、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家、农业机械化全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家,实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89%以上,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以上。

据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将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主五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业、一业一龙头,做好“土特产”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夏训武 张鹏程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