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鼓 南县的文化名片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7-07 09:0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7月2日,南县南洲镇南洲村,南县地花鼓艺术博物馆内,主人曹建光如往常一样,向前来参观的客人热情讲解,介绍南县地花鼓的前世今生。

南县地花鼓起源于清代嘉庆三年(1796年),它从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以其朴实粗犷的动作、明快高亢的音乐、活泼自如的表演、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南县地花鼓有对子地花鼓、竹马地花鼓、围龙地花鼓等多种表现形式。2011年5月,南县地花鼓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花鼓在南县民间,是一年四季的存在,是吉祥,是欢乐,更是图腾。丰收的季节,喜庆的日子,除了美酒佳肴,就是人见人爱的地花鼓。

南县地花鼓博物馆,由曹建光个人筹资近300万元建成。一栋3层近300平方米的小楼里,将地花鼓艺术的精髓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室外,还有露天的小舞台,可供小规模的演出和排练,为热爱地花鼓艺术的人们提供一个研究、演出、观赏的极佳场所,被当地群众称为南县地花鼓的“打卡地”。开馆1年来,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地花鼓爱好者。

近期,该馆还被列入南县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正式对游客开放。来南县观光旅游,除了开心地吃喝玩乐,看一场轻松欢快的地花鼓,就如去北方小剧场看一曲“二人转”,应该是南县可以保留的传统节目,有望长盛不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夏训武 张泽龙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