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乡坛子菜 老坛飘新香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6-27 09:1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6月23日,沅江市共华镇宪成垸村,当地村民趁着天晴,纷纷将洗净的豆角摆满簸箕,晾晒一道坛子菜——卜豆角。

宪成垸村地处洞庭湖畔,温度湿度都适合制作坛子菜。新鲜的辣椒、芥菜、藠头等晾晒加工后封入坛子发酵数月,便腌制成餐桌上经典的味道。

如今,当地村民种的蔬菜,除少量留自家食用外,大部分被统一收购,运到沅江虎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发酵,制成成品销往各地。

徐小虎是虎子农业的负责人。10年前,他回乡创办公司,生产坛子菜,初衷很简单,让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尝到家乡味道。

徐小虎的手艺是和母亲学的。以前,没有冰箱、大棚,物流也不便利,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吃菜是个难题。于是,母亲将蔬菜晒干,用盐巴腌制,放入坛子储存,三五个月后,甚至更长时间,便可以随时拿出来吃。

早年,徐小虎外出学厨,母亲的坛子菜,是他在外时心心念念的味道。2009年,他回益阳开饭店,母亲送来腌好的坛子菜,顺便拿出一些请顾客品尝。顾客尝过后,说在市面上很难买到口味这般地道的坛子菜。这句话,在徐小虎心中扎下了根。两年后,他关掉饭店,回乡创办虎子农业,传承发展坛子菜。

既要保留传统风味,又要提高产量、打开市场,这是创业初期徐小虎面临的难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坛子菜,坛子的挑选很有讲究,要透气且不渗透,密封性得好。公司大大小小四百多个坛子,都经徐小虎的手挑选。其次,食材要新鲜。农家菜不施农药,现采现摘,徐小虎便固定从周边农户手里收购蔬菜。最重要的,还是工序。洗净、烫菜、晾干、揉盐、入坛等步骤,看似简单,每一步都需要制作者的匠心。

为了提高产量,徐小虎扩建晒坪、冻库,还买来加工、打包的设备,慢慢地,公司走上了正轨。

不同的坛子菜有不同的腌制时间,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创业路上,徐小虎曾腌坏过上万斤的食材,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在细节上琢磨得更仔细。

十一年的精益求精,如今,徐小虎的坛子菜打开了市场。公司和当地40多户农户达成蔬菜供应合作,生产的10多种坛子菜销往长沙、深圳、广州等地,同时还带动周边闲置劳动力就业,生产忙时每天有10多名村民前来务工。

村民尹友英是虎子农业的蔬菜供应户。她粗略一算,每年收购蔬菜和自己务工,能增收近2万元。

坛子菜让村民增收致富,徐小虎觉得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未来,他计划开发更多绿色健康的产品,让老坛飘出新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宋咏琪 黄云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