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建”出幸福新生活

——“十三五”期间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增进民生福祉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7-28 08:5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至上的使命担当,奋勇拼搏,攻坚克难,出色完成各项任务,阔步迈上新台阶的关键5年。记者发现,有这样3组民生数据,尤其令人振奋,倍感温暖——

5年来,赫山区各乡镇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处理等争取上级资金超过16亿元,投入4.06亿元完成全区1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每日污水处理能力达31800立方米,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0%以上;

5年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53.89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9058户、老旧小区改造9515户、农村危房改造10717户,分配保障性房源1194套,发放租赁住房补助2253万元;

5年里,全区引进和培养优质开发企业13家,开发总投资逾15.9亿元,开发总用地面积逾35.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逾71.8万平方米,贡献税收超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7000多个,还拉动投入超2000万元援建中小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和城镇景观等公益设施……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是赫山住建部门近5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黑臭水体整治——一河一策整治,实现河清岸绿景美

“这几年河里的水越来越清了,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看到的样子。”这个夏天,在赫山区龙光桥街道南干渠沿线,居民看着眼前清澈的河水,有了想跳进去游泳的冲动。放在几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人们才靠近河渠边,就捂住了鼻子,以免闻到刺鼻的气味。

2018年,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启动清淤疏浚工程,通过完善排水体系,对沿线4.5万平方米清杂扫障、3.1万立方米淤泥上岸外运处理、完成渠道岸坡整理4.2万平方米,至2018年12月底,全面完成清淤疏浚任务。2019年至2020年,该局再次投入1200万元,对南干渠提质升级,进一步清淤清杂,绿化美化。针对南干渠返黑返臭情况,采取截污措施,用日处理5000吨移动超磁净化污水处理站对排污口排出的污水集中进行净化处理,最终实现河清、岸绿、景美的喜人景象。同时,完成兰溪镇莲花塘乡镇建成区黑臭水体和泉交河镇、笔架山乡等7条村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2019年以来,除治理南干渠,赫山区还重点整治了城郊黑臭水体牛蛟港渠和中干渠。实施过程,注重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牛蛟港渠黑臭水体整治,因地制宜采用了“生物除臭消黑”制剂法,经筑滤坝截污、生物制剂抛洒、边坡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在花费较少资金的情况下,取得明显效果,实现水质明显好转,臭味消除,边坡绿意盎然。

此后,该局启动岳家桥镇陈家坝渠系整治工作,通过扫障、清淤、护坡、坝顶硬化、绿化等。据统计,近年来,全区共完成3处城郊黑臭水体,3处乡镇建成区黑臭水体,17处村庄黑臭水体整治,在彻底整治后,全部实现“销号”。这一系列举措补齐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改善沿岸群众生活条件。

乡镇污水处理——针对性采取行动,喜看污水变清流

污水变清流,还能用于农田灌溉,这是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却变成了现实。赫山区笔架山乡、衡龙桥镇、新市渡镇等10个乡镇的居民,都因为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见证了这“变魔术”般的神奇改变。

近年来,赫山区因地制宜,为各乡镇量身定制污水处理“套餐”。衡龙桥镇(衡龙新区)工业企业较多,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万吨,采用A A O+M BR工艺处理技术;兰溪镇人口规模大,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000吨,采用“水解酸化+IBR +过滤+消毒”技术;泥江口镇、欧江岔镇、泉交河镇人口规模相对小些,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在1000吨左右,采用“预处理+改良A 2/O+二沉池+混凝沉淀+过滤+紫外消毒”技术;岳家桥镇、八字哨镇、新市渡镇、笔架山乡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则采用分散式一体化设备处理污水,不仅灵活性强、投入成本低,还节约了土地。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和管,三分靠建设,七分在运营。为落实运营主体、监管主体各方责任,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赫山区积极探索建立一方运营,生态环境、住建、乡镇政府三方监管的管理机制,以及根据处理量、水质达标情况支付污水处理费的付费机制。同时,探索智慧在线监控机制,在“益阳智慧住建”平台基础上,建立智慧在线监控中心,统一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数据进行在线监控,实现“无人”值守,确保安全有序运行。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细则,确保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充分发挥处理效益,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负荷率,杜绝污水处理厂“晒太阳”。

住房供应保障——聚焦民生所需,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赫山区住建部门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了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期待棚户区改造项目快点推进,我们一家7口就不用挤在100来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了。”得知益阳大道东片区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的消息,赫山区赫山街道毛家塘社区综合场组的居民罗建军兴奋不已。此次棚改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计划用6年时间,彻底改变棚户区内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恶劣、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早在项目启动之初,赫山区益阳大道东片区棚户区改造协调组和赫山街道工作组工作人员就下到社区,完成了政策宣讲、入户调查、情况摸底、青苗清点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协议签订和房屋拆除工作进展顺利。

另一群同样高兴的居民,乘着老旧小区改造东风,实现了不花一分钱,居住条件大升级。赫山区交通道路运输管理所家属区的居民颜赛群说,每当自己好看到粉饰一新的灰色墙面、蓝色墙裙,踩着平整的柏油地坪,搭乘新加装的电梯上下楼时,心里高兴的劲儿油然而生。

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都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据统计,仅2020年,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投资约8.5亿元改造棚户区2716户,其中完成1998户、开工718户;投资1.3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85个,其中完成65个、在建20个;拨付1066.9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64户,提前半年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发放租赁住房补贴390万余元,改善困难家庭4855户、10303人的住房条件;成立公租房动态管理办公室,清退违规租户39户,公租房动态管理迈入法治化轨道;培训技术人员412人,完成27230户农户房屋安全鉴定,实现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目标;对145户无建房能力的极度贫困户实行兜底代建,农户因垫资建房返贫零发生。

5年间,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突出抓好益阳大道东片区、原益阳茶厂、区农科所等棚改项目,抢抓中央投资和省级投资机遇,稳步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积极稳妥做好龙山港二期、环保路小区、滨江路回迁户以及乡镇公租房小区1194套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受益群众2412户,解决特殊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同时,大力整顿公共租赁市场秩序,加大对转租、转借、转卖、恶意欠租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监管和查处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工程监管服务——坚持安全至上,监督常抓不懈,服务不断升级

一直以来,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生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以安全发展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2019年9月招投标监管职能划转至该局以来,共监管公开招投标31次,招标控制总价为73661.14万元,中标总金额72193.33万元,成本节约率约为2.1%。5年来,监管工程项目115个、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项目90个、近165万平方米,金域上品、云龙名邸、兰溪粮食产业园、吉祥家纺4个项目成功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在建项目全部落实实名制管理和总包企业代发工资制度,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分别占新增建筑面积的70.4%和20.2%,高质量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全面提升;下发工程质量安全、停工整改通知书550份,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650个,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5年来,全区公用事业不断进步。高标准编制燃气、供水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区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居民用气率达到96%以上,位居全市前列。

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区住建局聚焦“六稳”“六保”,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项目进网入库审批系统,网上审批基本实现全覆盖;“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初步形成;推行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和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帮办代办等制度,涉企审批事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和审批环节,施工许可证缩短至平均3个工作日内、供水和供气报装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全局18项审批服务职能向政务服务股集中,农村危房改造受理审核和租赁住房补贴房审核申请权限下放至各乡镇街道,审批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曹灿 颜义忠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