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4.6%的背后

——三个关键词看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的成色和底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8-07 10:59 浏览量:
字体:

近日,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期中成绩单”出炉。1至6月,我市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GDP98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4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1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省第1位;地方税收33.57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省第10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63.81亿元、1992.34亿元;同比增长16.14%、16.08%,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与前些年GDP增速动辄百分之十几相比,今年的4.6%增速好像有点不够好看。但结合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和疫情防控形势,以及这个4.6%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2.5%)高出2.1%,跑赢全省增速(4.3%)0.3个百分点,就不得不说我市的这份中考成绩单的可圈可点、来之不易了。

我们试着用三个关键词来洞悉这份答卷的背后,我市经济运行的成色与底气。

关键词一:立稳回升

一季度,我市GDP增速还保持在6.5%的水平,但受国际局势及疫情影响,4月份经济出现急剧波动。市委、市政府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和超常规手段,推动全市经济承压前行、立稳回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韧性。

经济运行稳。我市牢牢抓住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重点,安排7900余万元兑现先进制造业发展奖励,狠抓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五好”园区建设,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有关政策措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振了企业信心、稳住了发展态势。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8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净增12家,净增规模工业企业数排名全省第3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居全省第1位;推进全域数字水稻、智能农机项目,农作物机械化水平稳居全省第1位。出台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3条措施,6月份中心城区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5.7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7.01%;4天的首届惠民购车节实现订单量1370台、销售额超2亿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1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省第1位。

疫情防控稳。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疫情的高度警惕和疫情防控高压态势,快速成功处置南县、赫山区2例输入性疫情,实现零扩散,特别是赫山区输入性病例在高速卡口即被发现,有效阻断了传播链。全市没有重大项目和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接种疫苗 865.69万剂次,加强针接种占比达93.77%。

社会大局稳。出台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18条措施。1至6月,城镇新增就业1873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5.1%,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全省第7位。新增义务公办教育学位1.18万个。将包含住院报销在内的15项经办事项下放至乡镇。上半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53.8%、57.8%和30%,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关键词二:稳中有进

发展动能增强。上半年,我市立足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持续推进项目建设,50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49.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53.8%。常益长高铁长益段即将通车,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益阳电厂三期开工,艾华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碳谷”氢能碳陶复合材料制备项目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4位。

全市选派4135名干部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已解决问题2991个。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净增3.8万户;推进湘(益)商回归,签约湘商回归项目58个,总投资约141.72亿元;新增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破零;新增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居全省第3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62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8.25亿元,同比增长110%。

发展质量提高。产业园区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800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总数达126家,排名全省第6位,其中国家级19家,排名全省第4位。深化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华翔翔能正接受深交所审核,西施科技预计9月申报上市材料,金鑫新材和湖南竹材启动北交所上市。

发展效益向好。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增速居全省第7位,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8个行业同比增长,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9.8亿元,排名全省第6位;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4.9%,排名全省第7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14%、16.08%,增速均为全省第1位。

关键词三:进中有忧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中,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均未达预期,受国际形势、国内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高开低走,在5月份一系列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出台落地后,呈现缓慢回升态势,但总体回升还不快,要实现年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很不容易。目前,我市政府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自身财力有限,民间投资参与公益性项目热度持续减弱,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0%,低于全部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并低于上年同期增速5.9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增长仍然乏力。受市场预期不稳、成本上升等影响,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重大工业项目签约落地较少,部分骨干企业产值降幅较大,工业投资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速等指标不及预期。工业技改投资只增长0.5%,比年度目标低1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一些大型企业受市场疲软、物流不畅等影响,5月份当月产值降幅均超过15%。202个“三新”工业项目中,没有投资过30亿元的项目,投资过亿元的仅46个。新入规和临规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等问题。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市完成地方税收33.5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3位,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省第10位。一方面,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税收减收严重,上年入库超1亿元的12家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税收增长的仅4家。另一方面,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给地方带来政策性减收,上级转移支付和一般债券增幅也呈下降趋势,而PPP项目政府付费、绩效奖励、乡村振兴、污染防治、义务教育“民转公”、疫情防控等新增刚性支出增加,市县收支矛盾持续加剧。

但总的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为了扎实稳住经济大盘,国家、省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这些政策已经在我市见到实效,并将在下半年产生更加明显的拉动作用。只要我市能在把握大势中强信心,在抢抓机遇中争先机,在应对挑战中争主动,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形势稳的“窗口期”、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政策效应的“释放期”,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伟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