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探索发展 多维协力推动

——看益阳如何用“强村9法”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破题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5-20 09:02 浏览量:
字体:

村强,则民富;民富,则国安。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为了让村级集体经济顺利起步、稳健发展、行稳致远,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提升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指明方向、谋划路径、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市结合自身实际,以加强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为手段,积极鼓励各级基层党组织先行先试、敢闯敢为,2021年,印发出台了《益阳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并在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中对“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举措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县乡主导;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坚持科学发展,健全工作机制这一基本原则,推行“一村一策,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摸索出“产业发展型”“土地股份合作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村落建设型”“村庄经营型”“物业经营型”“生产服务型”“资本运作型”等9种发展模式和方法,2021年,我市128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96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4%,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4个……

模式:产业发展型

做法: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典型案例】

资阳区新桥河镇车前巷村依托新桥河镇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契机,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式,做大做强黄花梨产业,打造“千亩梨园·千年梨园”特色产业品牌,形成“果品采摘+观光+休闲”的乡旅产业发展格局。一改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薄弱,仅仅依靠村集体土地发包、旧办公楼出租收取租金,年收入仅1万余元状况。为了确保持续健康的发展,车前巷村建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由党总支书记主要抓、村干部包片抓、党员组长协助抓的“三抓”责任体系,以村集体的名义对各个产业基地进行承包、规划、再发包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党组织抓统揽,合作社抓实施,党员群众齐参与的格局,实现了村社合作共赢。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余元,全村65户脱贫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以政治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凝人心、以智治赋效能,“五治”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症结。通过优化产品质量、改善供销环境,构建了企业、村集体、村民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氛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飞速增长,2021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3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2万元。

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型

做法: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典型案例】

赫山区泉交河镇菱角岔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抢先把握全镇2021年试点试行推广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的先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现代农业等工程,形成了以种、养及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菱角岔村以400元/亩/年的价格将全村土地入股到了村集体,土地收益部分按照村集体、土地承包者、全体村民(上年度12月31日实有人口数,每年进行一次调整)1(村集体):2(土地股):7(人口股)的比例分成。村集体再将土地全部打包划分19个项目区间进行数字化登记,交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统一进行包装宣传、挂网招商,租赁给当地晓军种养合作社、竹益公司、园缘原农业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经营,达到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三赢的目的。2021年,全村共有农业企业16家,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12个,种粮大户18个(100亩以上),年产值5.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2万元,人均纯收入2.38万元。

大通湖区金盆镇有成村整村土地流转面积6796亩,承租价格为850元/亩,相较于周边村镇的分散流转模式,高出250元/亩。该村以整合土地资源和拓展土地股份合作为突破口,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升级,而且为农民提供了土地流转收益、农业岗位就业、外出务工增收等多种增收渠道,拓宽了致富的道路。

模式:资源开发型

做法: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典型案例】

南县麻河口镇东胜村依托本地稻虾米和红色资源优势,以“产业+乡村旅游”为核心,不断创新、深挖、探索,构建差异化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将村庄的综合优势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标”,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为进一步深挖农业产业附加值,东胜村瞅准网红经济这个风口,规划打造“稻梦田园”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引流,仅在抖音就发布了300余条原创视频,点击量达到50余万人次。该村利用当地便利条件和丰厚资源启动民宿项目,首批选定9家农户作为民宿打造对象,形成农户出资分红、公司包装策划、村委协调服务的“1+ 1+ 1”合作共赢模式。全年9家农户仅通过42天的实际经营,户均收入超4万元,最高收入达9万元。“稻梦田园”基地被南县教育局批准为中小学生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基地后,东胜村两委又组织周边农户推出夏令营活动,以“拓展训练+农耕体验+生态科普研学”的模式,让小营员们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趣。2021年,来“稻梦田园”和红色展馆游玩学习的游客及学生突破25000人次,通过提供活动策划、餐饮、住宿等服务,增收650万元,村集体获得分红15万元。

模式:资产盘活型

做法: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深入挖掘村内集体资源、闲置资产,大力壮大农旅融合产业。高粱坪村在闲置的老村部旧址上,投资50万元,建设成面积680平方米的高粱坪村农耕文化展示馆,陈列摆放百余件物品,采取“企业+农户+村集体”的模式,打造精品民宿住房30余间。村里联合相邻的红色美丽乡村示范村金家堤村,共同打造精品文化旅游路线,把农耕文化陈列馆与村民文化广场、2000亩绿色高产高效粮食种植示范基地、百亩油菜花园、文明屋场、精品民宿连线,设计开发一条农耕文化研学体验路线,弘扬农耕文化精神,丰富文旅内涵。与此同时,该村还将闲置的365亩集体土地流转给村内种植大户,并流转106亩集体水面用于水产养殖。依托现有优势,挖掘潜在资源,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71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南县南洲镇南洲村按照“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资源价值,吸引社会资本”的发展思路,成立南洲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闲置的4个村部(四村合并)、2所学校、1处厂房及310亩村集体土地,科学拟定处理方案,通过打包出租,将死地变为活财,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目前,南洲村村级集体经济从原来的年均收入不足2万元增长至36.3万元,集体资产升值15倍,价值413万元。储备城区可做商业开发的土地120亩,最低估值1200万元,拥有城区门面店铺56间,最低估值1000万元。

模式:村落建设型

做法: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典型案例】

安化县乐安镇张家仙湖村素有梅山文化之源的美称,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村域内石林、湖泊、幽谷、溶洞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始祖蚩尤、傩戏等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创造金山银山?张家仙湖村两委以“亲近自然、返璞田园”为主题,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科源公司联营成立张家仙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酒店餐饮业,开发全域旅游,一举成为周边居民亲子游、周末游、组团游的网红打卡地。2021年,共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带动黄桃等农副产品销售收入50余万元,村集体直接增收8.5万元。张家仙湖村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走出了中国航天三院副总工程师戴梧叶,参与国家多座重要桥梁质量控制和设计的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戴国亮等知名人物,目前共有硕士及以上学历60余人。村两委在充分收集优秀人才信息的基础上,修建了名仕墙和文化广场,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又能感受“名仕”风采。张家仙湖村将党建与村域人文、景观、项目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个富裕文明美丽的典型村落,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建设发展之路。

模式:村庄经营型

做法: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典型案例】

安化县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坚持支部搭平台、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参与,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有效推动了集体与居民收入双增。如何利用好社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带领居民们走上发展快车道?社区两委立足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引进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梅山汽车主题公园、自元文化等茶旅文体康重点项目落户社区。通过国家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项目,争取资金620万元用于入股茶乡花海生态园公司,每年按照协议比例分红,2021年为社区增收21.7万元。为推动“景区+社区”深度融合发展,茶乡花海社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将游客流量转化为社区经济收入,流转生态体验园土地50亩,用于建设高标准荷花藕田,打造“观赏+体验”经济,荷花藕田花期时可与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景观形成“磁吸”效应,吸引过往的游客观赏采摘,活跃社区旅游产业。2021年,仅荷花莲藕就为社区集体经济创收5.4万元。

模式:物业经营型

做法: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安化县南金乡南金村2017年以前,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人均纯收入仅3920元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通过盘活资产,发展物业,精彩上演村民由贫到富、集体经济从少到多的华丽“蝶变”。2021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1万元,成为安化县集体经济发展的标杆。为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南金村把目光放到了村集体的闲置资产上。村两委通过前期调研,抓住市场机遇,借助村民服务中心办公楼修建契机,建成68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楼,成立村集体经营管理的物业队伍,为企业提供环境维护、安全保障及游客引导等服务,村级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通过主动招商引资,先后与云台山茶旅集团、湖南路桥高速公路八标项目部等企业达成协议,闲置房间成为了办公楼和宾馆,空坪成为了搅拌站,不仅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80万元,还解决了3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形成了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模式:生产服务型

做法: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资阳区张家塞乡合兴村将农产品生态优势与电子商务应用深度结合,发展甜酒酿造厂10余家,甜酒协会会员53户,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1.5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6万元,翻了11倍。合兴村有着较为悠久的甜酒酿造历史,但过去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制约了产业发展。找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合兴村两委经过认真调研和综合对比,确定和助农电商公司——北京中科“仓买买”平台合作,大力开拓“村品上行”线上销售渠道,并成立合兴村甜酒协会。采取“党组织+行业协会+合作社+作坊”的模式,建立张家塞甜酒行业的准入标准,提升品质,统一价格,引导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变“传统挑夫叫卖”为“线下门店、线上带货”两翼齐飞,实现了当地甜酒年销售量从几十万元到千万元的跨越,成功将张家塞甜酒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仅2020年,合兴村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甜酒达10万余斤,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模式:资本运营型

做法: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

【典型案例】

沅江市胭脂湖街道南竹山村是柑橘大村,几乎人人种柑橘,户户有橘林。但由于品种老化、树势衰弱、柑橘滞销,老百姓弃园现象频频发生。为推动柑橘品改,壮大集体经济,致富百姓,南竹山村两委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的农户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亩以及5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金,农户可以优先在品改示范园务工。几十年的老橘树全部换成了黄金贡柚苗,待果实成熟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0万元以上的收入,村里也将拿出利润的8%给予土地流转农户保底分红。2021年8月,一直从事农特产品销售,拥有湖南诸多土特产代理销售权的德中福商贸集团在南竹山村挂牌成立南竹山集团,村里以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等入股,控股51%,约定村委不参与公司运营,但负责对财务进行监督,村集体每年分红20%。在村企全力合作下,南竹山集团主营业务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休闲农庄、电商运营等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集团销售额达750多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村集体分红21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伟 赵永贵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