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被万物 水润民生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9-29 09:56 浏览量:
字体: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治水的步伐,永不停歇,无可阻挡。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市水利系统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为目标,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全面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我市水利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局面。

这五年,是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日新月异的5年,是防汛抗旱连续实现“五个确保”的5年,是深入化解水利系统历史遗留问题的5年,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的5年。泽被万物,水润民生,5年间,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一条条沟灌渠道纵横交错,一道道河流湖泊焕发新姿,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益阳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脉动。

聚焦三大攻坚战 全力打赢治水兴水硬仗

管子曰:“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为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筑牢平安水利网络,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践行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务实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全市落实“五包一配”责任制,开展全市“两演练两培训”,落实防汛物资“以船以车代仓”和“应急抢险土源”取土场,精准绘制“防汛抢险四张图”,推广“五子一线灯”建设,以及智慧水利平台在防汛抗灾中的应用,加强数据的收集、传输与分析,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连续多年实现防汛抗旱“五个确保”的目标。特别是成功抢住2017年小河口管涌特大险情,创造了防汛抗灾史上千分之一的奇迹。2020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长江五轮洪水接踵而至,形成洪峰迭起、上压下顶、外洪内涝、腹背受敌、夏秋连汛、旷日持久的严峻防汛态势,超警时间超1996年和1999年,仅次于1998年,最高洪峰水位为1951年有连续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第6高位洪水,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最终实现了不溃一堤一垸、不垮一库一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人员零伤亡、有效降低灾害损失的工作目标,夺取了防汛抗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自古以来,水利就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五年来,我市水利部门把抗旱减灾保供水作为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水忧、水患、水盼的问题,打通农田饮水用水“最后一公里”。五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农田水利、农村小水电等建设,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00人以上工程)1444处,农村已通自来水人口366.26万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得到全面保障;扎实开展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治理,贫困村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洪能挡”的目标;共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项目8处,7个乡镇18个省定贫困村的444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五年来,益阳水利人牢牢把握新时期全党全社会对治水兴水的战略定位,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促进了人水和谐发展。按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涉及我市水利问题整改任务,加大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销号力度,洞庭湖矮围网围、河湖岸线非法侵占等顽症得到有效整治,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聚焦工程补短板 着力夯实水利工程基础

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水利投资最大、保障能力提升最快、抗灾减灾成效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坚持将水利建设作为“六稳”工作内容,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堤垸加固、水库水闸除险、泵站建设、资水治理、农村饮水巩固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引调水工程、水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9.41亿元,建设水利工程4万余处,有效发挥了水利投资拉动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作用。

五年间,我市洞庭湖区南鼎垸、和康垸、南汉垸等“九小垸”堤防加固工程以及水利血防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基本形成闭合圈;共双茶垸和大通湖东垸蓄洪安全建设完成主体建设;治理中小河流226.88公里,护岸护坡58.934公里,堤身加高培修55.728公里;完成9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赫山区大路坪水闸1处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建设;完成2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42.26万亩;完成三年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新建泵站52处、增加装机容量3.0662万千瓦,更新改造泵站230处、增加装机容量9379千瓦。

5年间,我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4.48平方公里,疏浚沟渠2.9万公里,清淤塘坝1.2万口;实施沅江市城区五湖连通、长春垸黄家湖与南门桥河湖连通、大通湖与草尾河连通等3个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完成五七河补水工程、南县沱江补水工程、沅江市大通湖东南片补水工程等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建设。

5年间,我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前达到90.03%,超过90%的目标任务;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目标值0.547;按现价GDP计算,单位GDP水耗达到110吨/万元的目标值,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涉及水利部门的指标圆满完成任务。

聚焦行业强监管 有效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

5年来,全市水利部门聚焦水利行业强监管主基调,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把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形成了行业强监管的良好态势。2017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创新建立并优化“三长一站”工作机制,全面设立河长、河道督察长、河道警长和志愿者工作站,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进一步完善河湖管理体系。突出抓好省、市总河长令落实,加快大通湖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等工作,进一步夯实河湖管护基础,加大河湖管护和治理力度,不断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有序”转变,着力将我市打造成洞庭湖畔“璀璨明珠”。

为实现我市河道砂石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河道和涉水工程安全,全市水利部门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切实加强河湖管理,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按计划开采,协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出台《益阳市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河道采砂实行政府统一经营管理,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联合执法机制。目前,全市境内非法涉河砂石码头(堆场)基本整治到位,采砂船落实集中停靠,盗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河道采砂管理秩序日趋良好。

为有效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我市水利部门进一步突出了对智能监管成果的利用。2018年5月,全市57处河道湖泊水雨情、图像动态监管站全部升级改造完成;2019年3月,启动“智慧水利”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1211”项目建设目标,即一个数据中心、两大智慧感知、一个一体化平台、一个指挥调度中心,建设智能视频监控站点158个、4G视频站点23处,及水雨情、图像、视频监测站点22处,对全市重点涉水工程以及全境约4000平方公里的涉水区域进行全覆盖监管。同时,率先在全省开展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赫山区泵站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泵站能耗同比降低13%以上,在提高灌排效率、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安全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李伟 李灿 王艳 胡峰宇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