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镇域编网产业的现状和出路

——对南县茅草街镇虾笼网产业的新闻调查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4-18 08:4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4月15日,茅草街镇朝阳社区上岸渔民正在编织虾笼网。夏训武摄

  【核心提示】南县茅草街镇地处南洞庭湖核心。在此,聚居着一众靠捕鱼为生的特殊群体——渔民。这里的渔民,起初织网只为谋生,家里用不完的,才拿到市场销售。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人专门做起了渔网生意,走村串户收购渔网销往外地。到2016年,茅草街镇原渔业队的渔民,抓住当地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的趋势,将传统的“地笼王”转型为虾笼网,闯出了一条创业新路子。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启动后,这些虾笼网主要用于捕捞人工养殖的鱼虾。南县是产虾大县,虾笼网加工伴随稻虾产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如今,全镇大小规模虾笼网加工厂有86家,年产值约5亿元,辐射影响周边近10个乡镇,从业人员超3万人。

  应势:从“地笼王”转到虾笼网

  4月15日,南县茅草街镇朝阳社区,刘定凡、刘可父子俩忙着装车发货,一辆装满虾笼网、挂着鄂N车牌的大货车正准备发车,赶回湖北潜江。刘可告诉记者,4月中下旬,正是全国小龙虾捕捞季,各地虾农急需补充网具。据了解,这对父子是当地一家虾笼网的加工大户,从事渔网加工有近20年历史。过去为了谋生,会利用休渔期加工“地笼王”,一半自用,一半销售,渐成规模,到2015年,年销售额达百万元。当时,南县小龙虾产业起步,父子俩瞄准商机,与当地一些加工户改进技术,加工虾笼,并获成功,受到虾农认可。长江十年禁捕退捕,当地专业渔民上岸,渔民开始重新择业,“倒逼”着转型,于是,父子从水上捕捞转为上岸织网。2023年,刘定凡的虾笼网产业销售额达800万元,产品远走湖北、江浙。

  与刘定凡一样,茅草街虾笼网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凯,属于子承父业,接棒父亲刘四清家庭产业。现为朝阳社区负责人的刘四清,在当地小有名气,是茅草街镇20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从事“地笼王”加工生产销售的个体。目前,该公司虾笼网年产量在40000条左右,年产值达500万元,产品远销国外。

  在茅草街镇接龙安置小区,半数以上为上岸渔民,他们均在这里从事虾笼网的加工。渔民龚雪华上岸后原在外打工,2021年回家后,开始学织网具,旺季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小区负责人龚锦利介绍,小区从业人员近百人,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0元左右。

  63岁的周运好,祖祖辈辈靠打渔谋生,从小随父母“水上漂”,一家人也会选择季节性地上岸“晒网补网织网”,善于观察思考的周运好从外地网具中学习,在编制中取长补短。他和妻子李秋菊经营“地笼王”有近30年的历史,到如今改进的虾笼网,规模也从小打小闹的夫妻店,做成了近千平方米的加工厂,除常年聘请固定员工近30人外,送件上门加工劳动者有300余人,这些加工半成品的劳动者,足不出户,年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2022年,周运好还在常德汉寿投资办厂,将产业向外延伸。

  湖南洞庭虾笼制造有限公司位于茅草街镇八百弓社区,成立于2014年5月,建设厂房2栋、仓库2间,共有员工180人,是一家集虾笼网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制造企业。公司目前共申请专利8项,获2018年度市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质初创企业”,是南县首个“就业扶贫车间”。2018年5月23日,公司被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以《南县小龙虾当起“环保小卫士”》为题重点报道。2023年,该公司年产量达22000条,产值近千万元。

  据茅草街镇副镇长龚灿介绍,目前,原南县渔业队、现划入茅草街镇朝阳社区的上岸渔民,有70%以上在从事“虾笼网”加工与销售,全镇目前有大小企业近百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中等规模企业40家以上,本镇及辐射周边乡镇加工农户在15000户左右。

  问道:虾网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从茅草街镇南茅线原渔业队、现朝阳小区,到沱江东的接龙安置小区,一家家虾笼网加工厂的招牌虽不醒目,却格外密集,还有常年堆放在厂外、户外的原材料,更是彰显一个“虾网”集散地的气势。从“地笼王”到虾笼网,随着南县及全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这一产业借势起飞。茅草街镇,这个昔日的传统工业大镇,或许将迎来新的转机。但繁华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危机,又该怎样去面对和化解?一起来听听从业者的声音。

  “尽管我每年做了几百万的产品,还真是赚钱不多!”采访时,刘可介绍,这种网具纯手工制作,人工工资高是一方面,进入门槛低是一方面。做的量大,都抢销路,无疑就压低了利润空间。加之周转资金压力大,算上借贷利息,纯利润就像“针尖子上削铁”。

  刘秀高地笼网加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从事虾笼网加工产业的商户,其家族做此行业有40余年,目前由儿子刘伟在负责工厂运营管理,现有工人20名,在外工人300人左右,目前,年产量50000条,产值500余万元,利润却徘徊在20万元左右,由于同类加工厂数量多,虾笼网加工较以往利润严重偏低。加之部分欠债难收,刘秀高表示有退出此行业的打算。

  洞庭虾笼制造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在长江流域禁捕前,该公司年产量达22000条左右,单价240元/条,毛利润50至100元/条,当时茅草街镇包括企业和小作坊也只有七八家。禁捕后的产量14000条左右,单价160元/条,净利润却仅有5至15元/条,还存在人工工资涨价的压力。并且,随着加工厂家增多,产品增多,导致了市场无序竞争。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虾笼网制作属于传统的手工制作业、简单加工类型,技术含量低,投资规模小,生产场地不受限制,受旺盛市场需求的驱动,稍微有点资金的人,找几个熟练工人就能开工生产。加之产业附加值低,墨守成规,布局不明确,布点太分散,产品雷同现象普遍,一方面没有形成单个的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另一方面产业整体品牌——“茅草街”虾笼网也难以立起来,更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茅草街镇编织虾笼主要从江苏等地采购丝网片和套管,本地缺少生产网片和套管的企业,运输成本过高,导致利润低,在当今市场价格信息透明的环境下,缺乏竞争力。加之,渔网具产销大户之间各自搭台、分别唱戏,相互压价,争抢客户、货源。当前大部分虾笼网经营者都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产品生产规格比较随意,造成市场无法监管,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定价权难以掌控。

  记者了解到,茅草街镇虾笼网制作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仍然是自给自足的个体户经济,整体上仍然属于家庭式作坊的粗放经营。虾笼网产业虽然带动了一批经营者发家致富,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但还停留在“富民不强镇”的层面,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性不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各经营者对虾笼网产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定位,思想保守封闭,小农意识强,缺乏交流合作,抱团发展意识不强,难免产生恶性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虾笼网产业的发展。凡此种种,造成渔网具价格一路下滑,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镇党委书记刘锋表示,茅草街镇将尽快调整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成立行业协会,协调各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做大做强茅草街“虾笼网”品牌,使之真正成为当地富民强镇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夏训武 滕余心 李秉昌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