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冬有暖 大爱无别

——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工作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2-28 09:0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在特邀救助监督员蒋幸宏陪同下,小肖被送回南京。

  “安救易”与家人成功认亲。 (图片由安化县民政局提供)

  岁末年初,寒潮袭来。近期,安化县民政部门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流浪者行动,确保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流浪乞讨24小时求助热线的作用,落实首接责任制和应急处置措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实施救助,确保受助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近年来,安化县民政局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拓展服务手段、加强部门配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动寻找需要救助人员等,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团圆行动”,通过落实寻亲送亲、落户安置、送医救治、站外托养等一系列兜底举措,提升救助服务质量,确保了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精准救助有温度

  2023年12月13日,在安化、溆浦两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与亲人失散5年多的“安救易”再次见到父亲、弟弟,场面温情而感动。“安救易”是安化县近年来救助的第一例无名氏对象,他与家人成功认亲的背后,是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在过去1800多个日子里的坚守与付出。

  2018年9月23日,患有智力障碍的“安救易”独自离家走失。流浪到安化县境内的他,30日凌晨不慎被一辆大货车碾压双腿,货车司机肇事逃逸。交通事故发生后,伤者被紧急送医救治。但他是谁?来自哪里?能否与亲人取得联系?……一切都是问号。

  安化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经多方查寻走访,发布寻亲启事,仍无法查实其身份,便把他移交至县民政局监护并办理落户。“他这个情况特殊,一时又找不到家人,而救助站只能提供临时性救助,上了安化户口才能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站长段胜利介绍,“安救易”车祸之后,双腿损伤严重,必须做截肢手术才能保住性命。住院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后续的护理都需要费用支持,县民政局作为监护人为他办理了落户,并取名为“安救易”,意为安化县救助的第一例无名氏对象。“安救易”出院后,被送往东坪镇敬老院供养,并由专业护理人员照护。

  安置好“安救易”后,安化县民政局走上了帮助他寻亲、依法索要交通事故赔偿金的漫漫长路。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努力下,找到了肇事逃逸的司机。安化县民政局作为他的监护人,为“安救易”申请了法律援助并代理诉讼,2022年6月二审判决后,立即申请强制执行,获得赔偿,最大限度保障了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案子在顺利进行的同时,寻亲也在继续。“安救易”走失后,他的家人也在同步寻找他。2023年11月,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的助力下,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赵县公安局的杨警官联系上安化县流浪乞讨救助站负责人,提供了“安救易”疑似是溆浦县走失人员的线索,为寻亲之路带来了转机。救助站与湖南警民救助寻亲群、长沙县公安局、溆浦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等多方网络寻亲联动,经过人像识别比对,得知“安救易”原名姓张,确为溆浦县人,并与其亲属取得了联系。家人得知“安救易”的消息后,火速赶来安化与他认亲,一场历时5年双向奔赴的寻亲路,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大哥失踪了多少年,心就牵挂了多少年。看到他在安化被照顾得这么好,我的心才落了地。”再次见到大哥的张在雄,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联动关怀显温情

  寻亲送亲是一场接力赛。近年来,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从贴心寻亲、暖心护送、用心回访等方面,做好受助人员寻亲送返及回归稳固,不断促进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2023年6月,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联系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移交送返一对母子,开启了跨越两千里的寻亲之旅。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接到母子后得知,2023年3月,一对母子在东莞市厚街镇汀山社区文化广场大吵大闹、胡言乱语,行为举止不受控制。经当地派出所与公共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询问,得知未成年人小肖年仅13岁,为无户籍人员,小肖母亲是长期精神病患者,无法详细告知工作人员户籍地信息与家人联系方式。母子被送往医院诊治,小肖无明显精神病性症状,临时安置在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小肖母亲经一个多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仍需继续治疗。安化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了解情况后,找到小肖母亲户籍所在村,得知其家中老人已80多岁,无抚养能力,便联合公安机关力量帮助小肖寻亲。经“互联网+救助寻亲”,找到了远在南京市的小肖生父,并与小肖姑姑取得了联系,护送小肖回南京市溧水区认亲。认亲、交接工作并不顺利,寻亲工作人员一边与南京市、溧水区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一边还要照顾小肖的生活起居,安抚他的情绪等。7月9日,恰逢小肖生日,工作人员还特意准备了长寿面、生日蛋糕,为他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小肖父子成功认亲,圆了两千里寻亲梦。如今,安化县流浪乞讨救助站负责人还与小肖姑姑保持联系,以便了解小肖近况。

  此次寻亲中,社会工作志愿者蒋幸宏作为救助监督员代表全程参与。安化县民政局探索建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特邀监督员制度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工作志愿者等群体中选聘组建了一支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高水平监督员队伍,对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照料、寻亲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时发现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有效助力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特邀监督员的全程参与,近年来,安化县成功开展东坪镇百选村失散7年的兄弟二人、烟溪镇与子女走失16年的刘某某等几次具有代表性的救助服务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获评2020年度全省“五化”民政建设创新实验先进单位。

  用心服务写温馨

  近年来,安化县匠心独创“520”工作法,聚力提升甄别工作效能,倾力构建安化救助管理新模式。“5”是指“望、闻、问、切、断”。望是通过观察受助人员容貌等细节,捕捉关键信息;闻是从其口音方言中初步判断其大致生活的地域范围;问是工作人员运用谈话技巧,进行有效启发、引导、询问,全面了解受助人员有关情况;切是细心体察受助人员的变化,认真记录,做到心中有数,辨清真伪;断是对谈话内容进行全面汇总、甄别筛选、集体讨论、分析判断、相互印证,从而发现有效线索。“2”是指“跨省联动、跨界协作”。一是构筑跨省甄别联动机制。安化县流浪乞讨救助站积极推进建立跨省联动甄别机制,通过甄别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的优势与网络作用,增加甄别查找机会,最终促成受助人员与家人团圆。二是构筑跨界协作寻亲机制。救助站积极整合各界资源,充分运用微信、电视、报纸、抖音等多元化媒体,同时,充分运用智慧公安大数据、“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手段,使寻亲更有力量。“0”是指与受助人员零距离接触,提升甄别精准度。为使受助人员全方位回归家庭生活,安化县流浪乞讨救助站以家庭生活为蓝本而设计的受助人员生活场所——“类家庭”,即在站内开辟类似家庭生活的区域,配备卧室、客厅、厨房、卫浴等全套家庭生活空间和设施,并采用家人般的零距离相处模式,让受助人员能够体验家庭生活、打开心扉和恢复社会功能,从而促进寻亲甄别工作。

  近三年,安化县通过“520”工作法成功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45例,并强化临时救助、分类给予关怀帮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厚植为民情怀,优化救助服务。安化县救助管理工作将继续坚持初心不改、勇毅前行,以更严格的标准、更规范的服务、更温暖的胸怀,将流浪乞讨人员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的温度和厚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夏园园 朱佳佳 刘亚滔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