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化矛盾 有求必应暖民心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夏世玉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1-17 08:4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夏世玉正在记录村民诉求。李胜利摄

  11月14日,记者来到资阳区司法局新河桥司法所的“老夏调解室”,看到专职调解员夏世玉正在调解一起土地权属矛盾纠纷。他说话有条有理,态度耐心细致,双方当事人在他的劝说调解下,逐渐打开了心结。作为司法所的“主心骨”,夏世玉多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10月8日,他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55岁的老夏,年轻时做过销售、办过企业、当过老板,能言善道,擅长做思想工作,2015年被聘为新桥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9年来,他扎根人民调解工作一线,尽心尽力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截至目前,老夏累计参与调处纠纷1000余起,连续多年获评资阳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普法先进个人。由于他在工作中建立的良好口碑,“老夏调解室”应运而生,并成为资阳区化解人民群众纠纷的一块“金字招牌”。

  新桥河镇是三乡合一的大乡镇,边界遗留问题多,近年来高铁建设、高速公路修建等重大项目建设方兴未艾,征地拆迁、农田淹没、道路损毁补偿等一系列新型矛盾也随之而来。然而,不管遇到多大的矛盾纠纷,老夏总是迎难而上,充分运用各种调解技巧巧妙化解。2022年,因修建高速公路,黄甲村两位村民为农田水管问题发生纠纷,村委多次调解未果,闹至法庭。在法庭庭长的邀请下,老夏接受了这一调解工作。考虑到双方都在气头上,老夏并没有急于进行调解,而是劝他们各自先回家等待,并承诺10天内给出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之后几天,老夏田间地头、市场工地来回奔波,弄来两根水管,安放在水沟里,这样,路能修、车能通、管不堵、田有水。根本问题解决了,矛盾自然迎刃而解,双方当事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老夏积极适应新时代对调解工作和调解人员的新要求,坚持学习钻研,提高调解能力,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努力做到以情化人、以理服人、以法促人。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他和同事们探索了一套矛盾纠纷化解的组合拳,形成“个案简化+三调联动+回访评估”模式,依托“老夏调解室”,在需要定分止争、维护公正时,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轻骑兵”的作用。

  老夏热情公道,有口皆碑。村民有困难事、麻烦事第一个就想到他。在新桥河,“有事找老夏”差不多是一句固定不变的“俗语”,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老夏也是有求必应,就连邻里纠纷、婆媳之争、夫妻矛盾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乐意“插手”。经他处理的事情,群众心里就踏实。翻开老夏的一本本调解笔记,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起因、调解经过、和解过程,也记录了老夏9年来的坚守与耕耘,记录了他在人民调解工作一线的满腔热情和辛勤付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胜利 曾昱 周杜鹃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