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云 以“爱”之名 为“爱”续航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1-05 09:15 浏览量:
字体:

在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南站社区,有这么一位婚姻调解志愿者,她用自己的热情去点亮别人的生活,用自己的经验为迷茫的人指点方向,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曾经破碎的心。5年多时间,她参与调解了200多对夫妻的婚姻问题,使濒临离散的家庭重归于好。

她叫彭爱云,今年75岁,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她延续一直以来脚踏实地、乐于助人的风格,当起了一名社区婚姻调解志愿者。彭爱云告诉记者:“退休后比上班还忙,但是忙得开心,也忙得有意义。”

婚姻家庭的“护航人”

“彭老师,明天麻烦您到廖晋武家里来一趟,他们老两口又吵着要离婚。”10月30日晚上,南站社区工作人员打来了求助电话。第二天一大早,彭爱云便来到了廖晋武家中。“这次我一定要离婚,我受不了!”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叫孙月娥,丈夫廖晋武也已经77岁,但两人经常为了生活的琐事吵架甚至动手,她对丈夫心灰意冷。“有什么委屈都说出来,我帮你出气。”面对情绪激动的两位老人,彭爱云如同朋友一样跟他们聊天,从情感、现实等不同角度为他们疏导,解决婚姻家庭中的问题。

一上午过去了,数落完丈夫的罪状,孙月娥的气消了一半。彭爱云趁机做她的思想工作:“这个年纪离婚,对子孙有一定的影响。其实,双方做了54年夫妻不容易,实质性矛盾也没有,建议两人可以先冷静一段时间,不急于离婚。”最终,丈夫廖晋武写下了保证书。临走之前,彭爱云不忘嘱咐廖晋武几句:“毕竟,最后能陪着你一起走下去的人,还是她。”廖晋武认真地点点头,承诺以后要控制脾气,善待老伴。

每次上门调解,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虽然经常口干舌燥,但是看着一对对夫妻和解,心里再苦也甜。”彭爱云对记者说道。

文明实践的“宣讲员”

向群众宣讲一杯水,自己就要储备一桶水。近年来,彭爱云始终坚持边学边干,每天多渠道广泛收集素材,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民法典》等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利用社区订阅的党报党刊阅读最新的理论文章。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婚调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和自学,掌握了调解问题婚姻的理论和技能。

通俗的语言,结合鲜活的事例、身边的典型、客观的数据,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宣讲,使党的理论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把“大道理”转化成居民能听懂的“小道理”,这是彭爱云宣讲的“法宝”,也是百姓爱听她讲课的原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我还能讲得动,我就会一直讲下去。”5年来,“宣讲员”彭爱云始终奔波在基层理论宣讲的第一线,使居民进一步了解到“家务事”也可以受到法律保护,以及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社区开展的“普法进小区”活动上,也常能看到彭爱云的身影,倾听妇女诉求、耐心答疑解惑,她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做好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方针的“传声筒”。

今年3月,彭爱云荣获赫山区“最美巾帼志愿者”荣誉称号。如今,在南站社区,“有难事,去问问彭爱云”,成为了不少居民的共识。

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彭爱云还经常参与公益事业,开展志愿心理服务,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心理学真正地服务于大众。

她每月定期到益阳高新区敬老院、市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社工义工服务和心理咨询工作,给老人和孩子带去心灵的抚慰,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她还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企业开展公益活动,为企业职工开展免费心理咨询讲座,缓解工作压力;为家长举办“智慧父母”学堂,讲授与孩子沟通之道;为留守儿童讲授阳光心态,帮助她们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彭爱云对记者说,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长了自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夏一杨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