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11-04

益阳市第五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文振华 把诚信写在田野上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18-11-30 00:00 浏览量:
字体:

  “跟农民打交道,要的就是一诺千金。我希望把诚信经营的理念永远植根于自己的事业中,用诚信带动群众致富,用诚信赢得事业的成功。”80后的文振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商二代”,从没种过田,但他却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要在田野上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农业企业。6年时间里,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发展到近200人,入社土地面积达到了5125亩,粮食产量近3000吨……所有的一切得益于诚信。今年5月,他被评为益阳市第五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2011年春节,一次偶然的机会,文振华结识了益阳桃江县灰山港镇种粮大户高瑜。高瑜在当地承包了200亩稻田,积累了丰富的规模种植水稻的经验,但是还远远没有跨出农业多种经营和合作社运作的步子。与文振华这位大学生一夜畅谈后,高瑜显得十分兴奋,主动提出跟他合作。2012年8月,金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两个年轻人流转稻田800亩,入社社员93人,当年产稻谷75.6万斤,合作社盈利11.8万元,两人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盈利全部分给社员,每户得红利1000余元。钱虽不多,但是社员看到了年轻人承诺如金的闪光之处,入社的农民越来越多。

  正当文振华憧憬着自己的合作社越做越大时,好事多磨。2013年7月,桃江持续一个半月的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理事、社员议论纷纷,认为合作社会垮掉,有的社员提出要退社退股金。面对社员的焦急,文振华当即表态,合作社抗旱资金由他个人先垫付。3天里,他跑遍了亲朋好友,凑齐了30万元用于抗旱。资金有了,水源却没有着落。为此,他与3位社员积极寻找水源,他们起早贪黑,连续找水3天,终于在离该合作社5公里处的周家潭石灰凼里找着水源。“铺放水管10000多米,架设临时线路15000多米,购买水泵45台,组织社员疏通渠道4000多米,整修山塘、河坝10余处……那场面着实壮观。”文振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颇有些得意,毕竟通过他的努力,确保了1000多亩稻田保苗抗旱,为合作社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文振华兑现了“大旱之年,不让社员稻田大面积枯死”的承诺,赢得了合作社社员的好评。

  2014年,合作社社员入社人数达191人,生产基地扩展到11个,水稻种植面积3500亩,其他经济作物625亩,年产稻谷2000多吨,实现产值500多万元。61岁的高泽明,体弱多病,水田也不多,当时他对合作社不了解,认为文振华一个年轻伢子,从未种过田,不信任他。文振华扳着手指给他算“经济账”,并告诉他,合作社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统一基地认证,光人工就可省120元一亩,总算打消了高泽明的顾虑。如今,拿着每年的入社红利,老人逢人就夸“合作社好,文伢子实在”。“要让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就要让土地附加值最大化,让土地更好地反哺农民。”与土地打了多年交道,文振华有了更深的体会。他编制了合作社长期发展规划。在水稻种植上,采取调结构、促发展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力,他把合作社原有的水稻面积5125亩调至为4325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800亩,其中油菜600亩,朝天椒、西瓜共100亩,中药材100亩。他还积极开展品种推广试验、科技创新,把早、中、晚优质高产品种合理搭配,通过品种优化、科学管理、合理施肥,产量分别比常规品种种植提高8%、12%、13%,实现增产增收。

  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基础设施的大投入,让合作社效益明显增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社员从中尝到甜头。社员逢人便说:“工作就在家门口。我们做事有工资,还能分红,拿的是双份工资。”(益阳日报 谢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作者:夏一杨责任编辑:湖南科创公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