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根据预算法规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提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及财政运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全市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一)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经汇总县市区数据,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数,下同)108.18亿元,为预算的95.93%,增长1.68%,剔除政策性减税等因素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5.9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5.69亿元,为预算的87.61%,下降6.7%,同口径下降0.41%;非税收入42.49亿元,为预算的112.43%,增长18.08%。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73%,下降5.45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0.06亿元,增长3.07%。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34亿元,为预算的29.42%,下降49.5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4亿元,为预算的22.18%,下降60.28%。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7.77亿元,下降5.05%。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4亿元,为预算的77.41%,增长23.58%。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1亿元,增长245.35%。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7.34亿元,为预算的102.92%,增长7.32%。其中,保险费收入62.3亿元,利息收入0.95亿元,财政补贴收入61.73亿元,其他收入1.59亿元,转移收入0.77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4.29亿元,增长10.95%。当年收支结余13.0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6.44亿元。
2024年,预计全市预算可实现收支平衡。
2.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6亿元,为预算的85.28%,下降4.75%,同口径下降0.8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1.03亿元,为预算的77.65%,下降12.79%,同口径下降6.89%;非税收入14.03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0.53%。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03亿元,增长17.47%。
(2)政府性基金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57亿元,为预算的57.47%,下降56.1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亿元,为预算的43.56%,下降63.6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78亿元,增长31.71%。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本级17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企业共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86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57.96%。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84万元,增长79.58%。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22亿元,为预算的96.73%,增长1.6%。其中,保险费收入34.63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5.07亿元,利息收入0.72亿元,其他收入1.55亿元,转移收入0.25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0.69亿元,增长10.55%。当年收支结余1.5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6.67亿元。
(5)市本级预备费动用情况。市本级预备费预算1亿元,预计动用0.75亿元,主要用于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支出。
(6)市本级政府债券情况。省下达市本级(含益阳高新区和大通湖区,下同)新增一般债券额度3.44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2.91亿元,转贷大通湖区0.53亿元。省下达市本级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3.98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6.77亿元,转贷益阳高新区5.2亿元,转贷大通湖区2.01亿元。
省下达市本级一般债券结存限额1.18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0.89亿元,转贷益阳高新区0.17亿元,转贷大通湖区0.12亿元。省下达专项债券结存限额1.06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0.96亿元,转贷大通湖区0.1亿元。
省下达市本级专项置换债券21.66亿元。其中,市本级留用7.58亿元;转贷益阳高新区8.88亿元;转贷大通湖区5.2亿元。
2024年,预计市本级预算可实现收支平衡。
3.益阳高新区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益阳高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3亿元,为预算的108.89%,增长15.4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37亿元,为预算的70.15%,下降25.64%;非税收入2.76亿元,为预算的332.12%,增长252.04%。益阳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8亿元,下降8%。
(2)政府性基金预算。益阳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亿元,为预算的51.68%,增长3123.35%。益阳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85亿元,增长1.9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益阳高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5万元,为预算的100%,下降90.5%。益阳高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万元,下降90.88%。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益阳高新区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4.大通湖区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大通湖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3.7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5亿元,为预算的90.89%,下降6.06%;非税收入1.13亿元,为预算的115.21%,增长20.24%。大通湖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2亿元,增长0.73%。
(2)政府性基金预算。大通湖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3亿元,为预算的50.08%,下降24.56%。大通湖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7亿元,下降22.42%。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大通湖区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大通湖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2亿元,为预算的97.6%,下降12.82%。大通湖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6亿元,增长7.71%。当年收支结余-43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0.94亿元。
(二)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为807.89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120.54亿元。政府债务余额802.12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为156.36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19.1亿元。政府债务余额155.15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益阳高新区政府债务限额为137.67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14.26亿元。政府债务余额137.67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大通湖区政府债务限额为24.22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7.96亿元。政府债务余额24.22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三)主要财税政策和人大预算决议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1.加力扩财源,服务大局精准高效。全力挖潜增收。推动“财源建设财税收入大调研大提升大见效”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税费精诚共治,努力拓展税源财源,全年新增企业税源1214户,户数同比增长1.19%。加快盘活国有“三资”,重点抓好经营权出让项目和国有资源盘活,全年实现入库收益70亿元左右。支持产业立市。市县财政统筹安排产业资金8.31亿元,聚焦新质生产力,支持电容器、PCB、碳基复合材料等重要产业发展和信维MLCC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惠企纾困。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税收优惠等税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15亿元左右。财政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513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备案金额达22亿元,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面向中小微企业占比达74.29%。支持提振消费。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96亿元,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举办汽车、家电、家居等各类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2.全力保重点,财政支出聚力增效。严格落实过紧日子。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过紧日子15条措施,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持续加强预算管理。从严从紧编制2024年预算,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市本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始终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把守好“三保”底线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抓牢抓实,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库款保障的绝对优先顺序,保障还本付息、落实民生政策等刚性支出需求。积极向上立项争资。到位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内等三类中央资金62.88亿元,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资金绩效。强化财政“大绩效”管理理念,将预算绩效管理和零基预算改革深度融合,对市本级440个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运行监控,清理盘活结余资金2.63亿元。
3.为民办实事,民生财政成色更足。全市民生类财政支出357.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农林水事务支出82.91亿元。全市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05亿元,从土地收入中计提1.27亿元,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教育支出69.21亿元。市级财政投入3.65亿元,支持益阳职院高新产业学院等项目建设,支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升格,全力支持教育强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3亿元。全市投入25.7亿元,保障基本养老、困难群众救助、残疾人补贴等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统筹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94亿元,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卫生健康支出42.7亿元。全市投入8.11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提标,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节能环保支出8.77亿元。市级财政统筹安排环保专项资金4.89亿元,支持实施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重大项目,支持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和污染治理。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58亿元。市级财政统筹安排4500万元,支持省运会筹备各项工作。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78亿元。全市投入救灾资金2.01亿元,支持防汛抗灾,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坚决守底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源头管控新增债务。持续开展违规举债虚假化债专项监督,对隐性债务问题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债行为。以“管项目”来“管债务”,强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评估论证,全市提级审核政府投资项目184个,审减投资额85.96亿元,审减率29.59%。加快化解存量债务。严格落实化债方案,落实债务风险防控部门责任,开展化债专项督查。通过“六个一批”、金融支持化债等政策工具推进存量债务防断链、优结构、降成本。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用于化解隐性债务,有效缓解到期兑付压力。2024年我市化解存量政府债务5.71亿元。用好债券促进发展。全市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60.93亿元,增长25%,投向园区建设、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等领域,支持全市73个项目建设。
5.全面强管理,理财水平持续提升。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严格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级零基预算改革指导意见,按照破基数、破边界、立观念、立事项、立优先序、立标准、立方法、立绩效的原则,从编制2025年财政预算起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管理改革。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湖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及时将财政预决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及重要绩效目标、政府债务年度报告等提交市人大审查。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1件、政协委员提案41件。提升财政工作效能。落实“三个提升”行动,优化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监管工作流程,开展全员业务培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执行力、财政干部履职能力和财政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财会监督。开展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整治,办好重点民生实事,清理发放惠民惠农积压资金6006万元,惠及农户34892户,补贴305个市场主体。常态化开展财会监督,健全财纪、财审联动机制,持续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
各位代表,当前全市财政运行基本平稳,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还需时间,国土收入持续下降,地方财税收入增长困难;刚性支出保障越来越难,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预算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化解政府债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还本付息压力向财政传导;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绩效有待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密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地方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当前财政经济形势,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坚决兜牢“三保”底线,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全市预算汇总方案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59亿元,增长5%。加返还性收入8.5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3.1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5亿元,调入资金28.47亿元,可预计的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6.33亿元,上年结转8.24亿元,收入总计398.78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5亿元,增长0.45%。加上解支出5.7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6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6.88亿元,支出总计398.78亿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5.81亿元,增长111.88%。加可预计的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3.69亿元,上年结转1.67亿元,调入资金12.6亿元,收入总计73.77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31亿元,下降44.45%。加调出资金13.52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94亿元,支出总计73.77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947万元,下降60.81%。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9947万元。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685万元,安排项目支出5262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3.49亿元,增长4.83%。其中,保险费收入64.26亿元,利息收入0.98亿元,财政补贴收入66.55亿元,其他收入1.37亿元,转移收入0.33亿元。加上年结余126.44亿元,收入合计259.93亿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20.64亿元,增长5.56%。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17.34亿元,其他支出3.03亿元,转移支出0.27亿元。当年收支结余12.8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39.29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1亿元,增长5%。加返还性收入1.64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0.92亿元,调入资金7.75亿元,可预计的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19亿元,上年结转1.2亿元,收入总计60.51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可预计财力安排本级支出47.16亿元,下降5.01%。加上解支出0.91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0.04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2亿元,支出总计60.51亿元。收支平衡。
按照预算法及上级有关规定,2025年预计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2.68亿元不列入年初预算,单独编列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使用计划。
2.政府性基金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74亿元,增长165.41%。加可预计的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0.11亿元,上年结转1亿元,调入资金3.79亿元,收入总计27.64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18亿元,下降56.45%。加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8.97亿元,调出资金7.1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亿元,支出总计27.64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的14家市属国有企业均按30%上缴利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71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71万元。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591万元,安排项目支出1380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4.35亿元,增长3.41%。其中,保险费收入35.96亿元,利息收入0.76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6.08亿元,转移收入0.2亿元,其他收入1.35亿元。加上年结余56.67亿元,收入合计121.02亿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2.82亿元,增长3.5%。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9.74亿元,其他支出2.9亿元,转移支出0.18亿元。当年收支结余1.5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8.2亿元。
(三)益阳高新区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益阳高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亿元,剔除机构改革、特许经营权出让等一次性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5.59%。加上级补助收入4.24亿元,调入资金2.05亿元,上年结余1.83亿元,收入总计12.14亿元。
益阳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7亿元,下降26.07%。加上解支出3.5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0.86亿元,结转下年0.08亿元,支出总计12.14亿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益阳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7亿元,增长93.96%。加上级补助收入3.48亿元,调入资金5.42亿元,上年结余0.15亿元,收入总计13.12亿元。
益阳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05亿元,增长24.92%,加调出资金2.05亿元,结转下年0.02亿元,支出总计13.12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益阳高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万元。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5万元,安排项目支出35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益阳高新区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四)大通湖区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大通湖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增长3.17%。加上级补助收入7.1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14亿元,调入资金2.42亿元,上年结转0.32亿元,收入总计13.75亿元。
大通湖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亿元,下降14.03%。加上解上级支出0.28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2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32亿元,支出总计13.75亿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大通湖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7亿元,增长122.89%。加上年结转0.11亿元,收入总计3.98亿元。
大通湖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7亿元,下降48.76%。加调出资金2.41亿元,上解支出11万元,结转下年0.2亿元,支出总计3.98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大通湖区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大通湖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3亿元,增长20.95%。其中,保险费收入0.38亿元,财政补贴收入0.85亿元,利息收入30万元,转移收入32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加上年结余0.94亿元,收入总计2.17亿元。
大通湖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5亿元,增长8.12%。当年收支结余0.0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02亿元。
三、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凝心聚力作“改革”文章。严格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部署。加快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坚持破立并举,打破支出固化僵化、预算安排只增不减的格局,推动财政资源深度统筹,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和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统筹平衡和抗风险能力。以省级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为契机,探索与金芙蓉基金联合出资设立相关产业子基金。
(二)挖潜增收作“财源”文章。加快推进财源建设“六大工程”。坚定不移抓产业财源,支持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都谷极”打造,支持推进我市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园区财政体制改革,支持园区财源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企业锻造计划,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发展,强化骨干税源企业支撑作用。大力培育民营企业税源。持续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加快盘活国土、矿产、河道砂石等资源,深入推进经营权有偿出让。支持生态竹木、黑茶、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县域产业发展,加快培养县域财源。持续深化税费精诚共治,依法依规抓好财税收入征管。
(三)强化统筹作“支出”文章。积极争取和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抢抓机遇争资争项。进一步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保障民生政策落实、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需求。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着力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部署、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实施,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坚守底线作“安全”文章。严控债务增量,建立健全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严格落实隐性债务问题倒查责任、终身问责制度。进一步严格落实化债方案,落实合规偿债资金来源;推动隐性债务降息、展期、置换,保持还本付息的稳定可持续。做好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法定债务不出现任何风险。做好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集中整治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坚持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加强国库库款管理,密切关注财政运行情况,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各位代表,潮起海天阔,风正一帆悬!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政协意见建议,履职尽责,砥砺奋进,推进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益阳贡献财政力量。
附件:1.2025年预算编制目录.docx
名 词 解 释
零基预算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这是党中央首次将具体的预算管理模式写入全国性的重大会议决定。零基预算,是指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的核心理念就是根据公共项目的重要性确定预算安排的优先性,它要求全盘考虑所有的预算支出项目并按其重要性排序,从而提高预算决策的效果。
一揽子增量政策: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国有“三资”:指归属国有的资金(闲置和低效资金),资产(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资源(矿产、土地、林业、能源、水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