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有力度 服务惠企有温度
发布时间: 2025-09-28 09:45     来源:益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作者:     浏览量:[字体:  ]

  “以前我们对办证流程、政策两眼一抹黑,来回跑还办不成,心里又急又怕被查处,没想到执法支队的同志们上门来,不是先开罚单,而是手把手教我们准备材料、帮我们对接审批部门,这才有了我们今天这家正规经营的KTV!”资阳区汽车路街道资江东路南侧雪姣麦迪娱乐中心负责人柴女士谈及办证经历,满是感激。

  柴女士的经历,是市文化执法支队近年来转变执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曾几何时,中心城区无证KTV乱象是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全市中心城区47家歌舞娱乐场所中,无证或证照过期的高达29家,占比61.7%,面对这一难题,执法支队没有搞“一刀切”式的关停,而是将“服务”理念贯穿执法始终。近三年来,通过反复上门宣教、提供办证指导、主要领导带队与审批部门(两区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等一系列“柔性”举措,成功帮助20家企业依法取得经营许可,引导8家顺利转行转产,1家关门停业,从根本上实现了无证歌舞娱乐场所的动态清零,避免企业近千万元损失。

  无独有偶。2025年年初,执法人员在节前检查中发现,中心城区两家新开业的歌舞娱乐场所未按规定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在查清其系初次违法、情节轻微且无主观故意,并已当场整改后,经支队案审会集体合议研究,依法作出“警告,免于罚款”的决定。事后,执法人员还对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普法。“这不仅为我们免了罚款,更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其中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从整治行业“顽疾”的攻坚战,到处理个体“小过失”的精细活,益阳文旅执法人始终在探索一条法治刚性与服务柔性并存、监管力度与营商温度兼具的新路径。

  时代之问:法治化营商环境何以重要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大背景下,法治既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最坚实的权利保障、最有效的行为规范和最可靠的发展预期。对于文旅广体市场而言,其健康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增长,更关乎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过去那种“重处罚、轻服务”“重监管、轻引导”的模式,有时会挫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甚至让一些轻微违规的“小过失”演变成企业生存的“大危机”。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发展”的全新理念,致力于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以高水平的法治供给,为全市文旅广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培育市场主体近50家,引导5家市场主体入规。

  破题之举:以“三大工程”夯基,用“四项重点”提效

  为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精心谋划,以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扎实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为总抓手,打出了一套规范执法、精准服务、提质增效的“组合拳”。

  精耕“三大工程”,筑牢法治化监管根基

  “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让执法队伍“强起来”。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执法队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支队常态化开办“执法大讲堂”,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师资、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支队业务骨干授课;积极搭建跨区域学习平台,与陕西省商洛市、河南省南阳市等地建立对口交流协作关系,“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拓视野。近3年来,支队组织各类培训18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执法队伍的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案件质量提质工程”,让执法行为“严起来”。 公正执法是最好的营商“软环境”。支队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健全案审合议小组、法律顾问联合评估机制,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正是这份对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的坚守,支队连续6年实现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双零”发生的佳绩。2023-2024年度,4名执法人员因办理重大案件表现突出受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版权局的通报表扬。

  “市场管理规范工程”,让企业负担“降下来”。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支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探索“预告式检查”“企业宁静日”等新模式,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严格落实“扫码入企”制度。同时,积极落实信用“无感修复”服务,变“企业被动申请”为“部门主动服务”。近3年来,已为30余家企业完成“零跑动”信用修复,让失信企业轻装上阵、重焕活力。

  聚焦“四项重点工作”,彰显服务型执法作为

  在坚实的执法根基之上,支队紧扣核心职责,将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擦亮“利剑护蕾”品牌,在守护“底线”中体现服务。 未成年人保护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支队严厉打击网吧、KTV等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时,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网络文化、线上旅游等新业态,在坚守安全底线前提下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通过约谈、指导下架违规内容等方式代替处罚,引导新业态在规范中健康发展。据统计,2024年以来,支队为新成立的新兴文旅企业提供指导服务12家次,上门普法实现全覆盖。

  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在净化“环境”中优化服务。 针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顽疾,支队重拳出击,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常态化机制,近3年来,支队处理涉旅投诉28件,满意率达100%。今年6月,支队处理一起导游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带团的违法行为中,执法人员查明其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实际损害且系初犯后,作出“教育免罚”的决定,不仅纠正了违规行为,更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在保障“安全”中提升服务。 支队持续深化“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益阳“3·05”非法经营少儿类出版物案入选全国十大案件,支队也先后获评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等荣誉。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支队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合规经营,从源头上保障文化安全。

  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在创新“监管”中做优服务。 这是支队优化营商环境最核心、最亮眼的举措。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柔性执法的各项规定,参与制定并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四张清单”,对市场主体的非主观、轻微过错给予更多容错纠错空间。近3年来,市本级依法从轻处罚案件114件,不予处罚案件4件。这种“罚单”少了、“指导”多了的转变,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切实感受到了执法有温度。

  未来之约:在新的赶考路上再谱新篇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文化市场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新形势,益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未来,支队将持续深化“法治是根基、服务是核心”的理念,进一步落实柔性执法“四张清单”,探索建立更为科学的信用评价与分级分类监管体系,让监管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同时,将继续深化“执法大讲堂”品牌,加强对新业态、新领域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法律又懂产业的复合型执法铁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