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湖南接连强降雨,洞庭湖水位持续上涨,益阳多地内河流陆续超过警戒水位,防汛形势严峻。为确保安全度汛,广大驻益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抗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他们,面对洪魔挺身而出
“一二一,一二一......”整齐的口号打破夜晚的宁静,迷彩绿成了大堤上的别样色彩。由资阳区沙头镇基干民兵组成的防汛小分队主动请战,奔赴各村防汛一线,加入防汛战斗。沙头镇文兴村的何伟既是民兵应急排排长又是文兴村一中队的巡逻队长,几乎天天坚守在一线,除了负责整个中队的任务分配、综合协调,还要带队开展清基扫障、巡堤查险等工作。几天下来,手上的老茧早已磨得光滑,胳膊也酸疼得几乎抬不起来,但提起防汛工作,他依然目光坚定,“我是资阳伢几,当然要站出来保护资阳百姓。”
针对今年进入汛期以来降水集中、防汛应急形势严峻的实际,资阳区人武部在做好前期各项应急防汛准备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地方各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发动广大基干民兵投入到防汛一线,为打赢防汛阻击战贡献民兵力量。目前,资阳区各乡镇均编有30人的民兵应急排,他们怀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决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武部的统一指挥下,冲锋在防汛一线,展示着新时代民兵队伍的良好风貌。
7月20日17时,武警益阳支队百余名官兵入驻沅江市草尾镇,他们将参与到沅江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当中,与76万沅江人民一起抗击洪水,保卫家园。在后段的防汛工作中,武警官兵将会进入高度警备状态,随时应对沅江防汛当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确保安全度汛。武警益阳支队副参谋长温卫林介绍:“根据武警湖南总队命令,益阳支队百余名官兵,至沅江市草尾镇担负备勤任务,主要担负沅江市附近水域突发情况的处置。”目前,沅江市320公里一线防洪大堤水位仍然全线超警,大堤在洪水中已经浸泡了将近二十天,出现塴堤,管涌等险情的机率加大,武警官兵的到来,增加了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更增添了防汛干群战胜洪水的信心。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现役军人放弃休假、自愿自发分别在各地积极投身益阳的防汛抗灾工作中,在防汛一线展现军人担当和本色,为家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奉献力量。
在南县,南县浪拔湖镇陈家岭村20岁的青年士官吴振飞手拿铁锹,和乡亲们一起开挖浸沟。这是他入伍后第一次休假回来看望父母,看到堤外洪水滔滔,回家放下行李后就立即向村委会请缨上一线防汛抗灾。吴振飞3年前参军入伍,因为表现优秀,由组织推荐入党,6月29日,已被接收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部队里担任班长。“这是我首次参加防汛,能够为家乡出一份力,我很高兴,也是我应尽的义务。”他说。
在赫山,资江大堤八字哨段水位近来虽有所下降,还是超警戒水位0.85米。大堤长时间受高水位的浸泡,容易出现管涌和散浸,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夏淇毓7月12日回家探亲后听说家乡正值防汛特殊时期,就义无反顾放弃休假,投身到防汛巡逻中,与镇村干部一起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
他们,以身作则奋战一线
雨情就是警报,汛情就是命令。众多退役军人在防汛一线巡岸堤、排险情,日夜奋战,守护家园,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努力拼搏,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连日来,由于降水及上下游水位影响,赫山区兰溪镇辖区内面临较大防汛压力。7月8日,兰溪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邓凯兵为队长退役军人防汛抢险先锋队,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身体素质优秀、防汛经验丰富的22名退役军人组成,平时这批先锋队员分布在资江大堤各中队参与防汛,当汛情紧急时,能随时集合、统一部署,在大汛到来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1987年出生的赵艺是兰溪镇财政所财务人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7月13日下午一点,资江大堤罗湖中队段发现两处管涌,接到物资运送指令后,赵艺迅速联络调度物资送达现场。到达现场后,他和抢险队员们一起,在技术员指导下,清除淤泥并用沙袋将管涌点围住,然后用黄沙填充,再铺设砂卵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出险点处理完毕。防汛6天,赵艺的车跑了1161公里,人也瘦了4斤。“我年轻,有力气,多承担一点工作,多分担一点,都是理所应当的。”赵艺笑言。
2016年退伍的曾明在部队呆了13年,如今在防汛战场上也已战斗三年。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去防汛一线前,父亲对他说的话:“防汛就好像你在部队里上战场一样,要认真对待、不能当儿戏。”而曾明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落实父亲的叮嘱:不怕苦不怕累,奋战一线绝不后退。作为千家洲村驻村干部,自防汛开始,曾明已经在大堤上度过5个24小时,巡查堤坝、协助清基扫障、处理风险点,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当前,兰溪镇有近100位退役军人参与一线防汛抢险,参与处理险情8起。
自7月5日防汛Ⅱ级响应以来,资阳区长春镇新源村村支两委迅速组织人员上堤,该村“退伍军人之家”也随即成立“退伍军人应急抢险分队”,组成临时战斗班党小组,在组长曾志强的组织下向村委主动请缨参与防汛“战斗”。
7月17日,新源村党总支书记、“退伍军人之家”指导员曾德基,村干部刘平安,民兵营长、退伍军人事务站站长谢鹏飞与新源村4名退伍军人前往防洪一线开展巡堤值守工作。每天4人一班轮流上堤,巡堤排险,清基扫障,值班值守,每天值守到零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初心。我们要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若有战,召必回,随时做好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准备”。战斗班班长江旦坤说道。“别看我年纪大了,身体还硬朗着呢!”退伍军人中年龄最大的曾学仁说道。
他们,未着戎装先上“战场”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益阳市南县大部分堤段超过警戒水位。当地多名毕业大学生在完成入伍报名登记后,主动向人武部提交申请,要求上大堤抗洪。
7月12日,流入洞庭湖的长江支流藕池中支水位暴涨。是夜子时,藕池中支的抗洪大堤上依稀可见几盏防汛灯还在忽明忽暗地闪烁着。一支由8名大学生组成的巡堤小分队正在巡堤。夜色中,巡堤大学生小心翼翼地查看着每一寸堤坝,每个人都身穿救生衣、头戴安全帽,手里还拿着一把铁锹。他们说,人武部教练员已传授排查管涌、散浸的技巧,他们夜上大堤就是进行实战检验。说毕,他们继续沿着堤脚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略显稚嫩的面孔上写满认真。
带领小分队检查堤坝的李胜昔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前几天刚从学校领取毕业证回乡。看到村镇不少群众和干部上了大堤,他坐不住了。洞庭湖是益阳的母亲湖,藕池中支是长江入洞庭“四口”之一,防汛不容有失。他第一时间向镇武装部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大学生应征青年防汛队,担负巡堤查险、开挖导浸沟等任务。
大学生应征青年防汛队一共有32人。考虑到大学生缺乏巡堤查险经验,上岗前,南县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向他们传授了基本知识,还把他们分成4个小组,每8人一组,由2名基干民兵带班,每6小时轮换一次,每班巡逻堤段近20趟,行走路程达10多公里。
“抗洪是一场战斗,我们上一线,就是为了兑现应征报名时立下的‘保家卫国’誓言。”在执行任务中,李胜昔和同学们多次搬运救灾物资,不少战友都有摔倒在泥水中的经历,还有的在大腿或胳膊等处“挂彩”。但是,这32名大学生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每天自觉准时到场。
莲花坳是沅江市一个位于洞庭湖水域的洲岛,由于水位暴涨,400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灾情发生后,当地6名大学生主动请缨运送救灾物资并帮助转移受困群众。岛上一名7岁男孩持续高烧41摄氏度,因为没人懂医术,谁也不敢贸然施救。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胡小虎闻讯后,当即借助现地条件进行了紧急退烧处理,后来男孩被送到医院检查时,医生确认退烧措施很科学,没出现任何并发症。
“救灾让我体会到了当兵的味道,有酸咸的汗水味,也有双腿灌铅的疲惫感,可我觉得这些很值得,因为群众给了我们极大信任。”胡小虎说,如果他没跟身穿迷彩服的官兵一起上,那位家长可能不会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他治疗。毕竟他只是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
大学生应征青年走上抗洪一线在益阳市迅速传开。各地应征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将抗洪抢险战场作为役前的大课堂和实践地,纷纷积极参加抗洪抢险。目前,益阳市共有300余名大学生应征青年加入抗洪队伍。
一“疫”未去,一“灾”又来。益阳人民面对大灾不屈,面对大难不惧,栉风沐雨,众志成城,劈“新冠”斩“洪魔”,一路坚毅前行。全市广大驻益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姿态,乘风破浪、全力以赴,为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