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要求,2014年10月,安化县全面启动县本级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工作。从2015年开始,非税收入纳入全口径财政预算,将核定的执收成本列入部门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完善县本级非税收入预算和部门预算编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彻底告别“以收定支、收支挂钩”的管理模式。预算改革实行五年来,有力助推了财政收支预算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调控能力、平衡部门利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切实提高了政府统筹调控的能力。2015年,我县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72万元,支付征收成本7483万元,弥补津补贴不足789万元,政府统筹9200万元,较改革前的比例统筹和定额统筹每年净增政府可支配财力约3000万元,5年累计净增可支配财力2.3亿元;有效实现了非税收入执收成本的合理控制,增加了财力,充分发挥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有效平衡了部门之间的利益。长期以来,由于受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思想的影响,少数部门单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认识不清,“谁收谁用、多收多用”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统筹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单位部门的分配不公和严重“苦乐不均”。通过科学准确核定执收成本后,将核定的成本作项目支出编入部门预算,扣除成本以外的部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从而有效打破了这种“苦乐不均”的局面,实现了部门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
三是全面调动了执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制定《非税收入考核暂行办法》,将非税收入执收工作纳入当年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在执收过程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进行问责,对先进执收单位执收人员给予表彰奖励,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了执收单位和执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019年,我县非税收入超预算完成近12000万元,超出年初预算的85.4%,全县无一例违规执收行为发生,确保了非税收入的依法征收、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