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利党旗扬 祖国山河换新装
发布时间:2022-04-18 11:42 作者:周卫泉 来源:中共益阳市水利局离退休人员支部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员的领导,就没有益阳水利事业的伟大建设成就。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益阳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筑堤防、修水库、建电排、兴水利、除水害,掀起了一个个水利建设高潮,写出了一首首治水除害的壮丽诗篇,开创了益阳72年来水利事业的辉煌壮举。

益阳地理位置特殊,北有长江来水注入市境,南有雪峰山脉降雨带影响,内有洞庭湖泊及湘资沅澧4条河流在益阳域内流经。受地理、江湖、气候的多种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历史上,这里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翻开历史沉重的页码,封建社会和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一部血泪史。在益阳旧志中,“洪水横流”“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记载比比皆是,其情景无不令人倍感凄凉,惨不忍睹。据史料记载,从1840年至2020年的181年中,有66年发生了洪涝灾害,39年发生了旱灾。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益阳人民世世代代同自然灾害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和旧中国,终因没有坚强的领导和富足的国力,水利事业始终没有大的发展,弱小的水利工程,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且驻足不前,农业生产处于落后的小农经济时代。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益阳人民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敢把旧貌变新颜的奋斗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建设的高潮,谱写了一曲曲不懈治水的雄浑乐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不朽的奇迹。72年的艰苦奋斗,成就辉煌,有目共睹2020年止全市共建成一线防洪大堤901.41公里,保护人口306.9万人,保护耕地306.4万亩,建成55千瓦以上各类排涝灌溉泵站855处,总装机容量28.98万千瓦;各类规模涵闸3036处,塘坝42428处,水库623座,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到23.5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67.51万亩,农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4平方公里。建成城镇乡村集中供水工程1451处,年供水1.91亿立方米,解决366.26万人城镇乡村人口饮水集中供水和安全饮水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4万人)。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和安全饮水的全覆盖。建成农村水电站(装机5万千瓦以下)103处,装机容量12.4万千瓦。资江梯级开发规划中的东坪、株溪口、白竹洲、修山4个水电站相继建成受益。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在全市境内基本上形成了防洪减灾、排水除涝、灌溉供水三大水利体系。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水利建设全面开花,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安居乐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益阳境内分别于1949年、1950年、1952年、1954年4次发生大洪水,损失十分惨重。为了修复美好的家园,刚刚获得翻身解放的湖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同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旗帜,堵口复堤,修复溃垸,整合大垸,加固堤防,掀起了湖区水利建设的第一个水利高潮。1950年,建设大通湖蓄洪垦区,修大东口16.8公里横堤,封闭大通湖四面,把108个小垸合修成63.3万亩的大通湖大垸。1952年冬春,整修南洞庭湖,封堵资水南岸三里桥、小河口、西林港、乔口4处支流口,修成烂泥湖大垸。资水北岸封堵茈湖口、刘家湖、高渍湖、大潭口4处支流口,合并成民主大垸。合修甘溪港西岸转资江北岸沿线的14个小垸,并成长春大垸。同时改善湘资洪道,两水分流。并由益阳地委、行署组织民工1万余人,完成了荆江分洪工程的任务。在1954年的治湖中,首次打破县界合修防洪大垸。沅江将南大膳、草尾镇并入大通湖大垸,建明山头、大东口排水闸和黄茅洲船闸。南县堵两太、育才之间小河并成育才垸。1975年兴修南茅运河时,将育才、乐新两垸串并形成育乐垸。通过治理,沅澧两水各自形成独立洪道入湖,水患大为减轻。通过此番治理,修复溃垸111个,全市境内湖区堤垸由大小268个,合并成20个的格局正式形成。湘、资、沅、澧四水各自独立行洪,四水紊乱局面得以根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丘区水利建设主要是整修、新建塘坝,逐步发展成兴建小水库。1958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出现了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一座座水库大坝拔地而起,一条条渠道横空出世。全市境内先后共建中型水库5座,小(1)型水库26座,小(2)型水库200座,总库容1.9867亿立方米。库容35亿立方米、发电装机94.5万千瓦的柘溪电站水库也是这个时期动工新建的。山丘区结合各地实际,还修建水轮泵站418处,533台,灌溉农田6.7万亩。1964年,根据中共湖南省委部署,洞庭湖区开展电力排灌建设大会战。在益阳地委和行署领导下,组织6000多人的专业技术队伍,经三年多时间奋战,共建成35千伏变电站14处,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301.55公里,建成电力排灌泵站261处,383台32554千瓦,扩大排灌面积253.9万亩。至此,山区湖区的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966-1976年期间,党对水利建设的关怀始终未减,水利建设热潮方兴未艾。从1969年冬起,声势浩大的田园化建设开始,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益阳县全长36.7公里的烂泥湖撇洪渠工程,拦截29条溪河,将734平方公里入湖山水大部分撇入湘江,减轻了烂泥湖地区洪涝灾害。1975年开始,建设的南县南茅运河长达40公里之多,减轻育乐垸20万人口、26万农田洪涝威胁。1975年,装机6×1600千瓦的明山大电排破土动工,1976年底竣工。大通湖大垸60多万亩农田彻底摆脱洪涝威胁。新河、育新、小河口、紫红洲电排(均为4×800千瓦)相继建成受益。以上这些水利骨干工程的建成受益,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减轻了人民群众的洪涝灾害损失。通过近30年的水利建设,我市境内水利工程已经星罗棋布,形成了庞大的抗御水旱灾害工程体系,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

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党中央及时调整建设策略,把水利建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增大已建工程效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在总结前30年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的策略。把“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作为水利工作方针,并明确提出“水利要从为农业服务为主转到为社会经济全面服务,从不讲投入产出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在水利建设方针上,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水旱灾害,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

在这一时期,山丘区水利建设重点放在干旱死角水利建设、小水电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等4个方面。安化县作为全省14个干旱死角水利建设重点县之一统一安排。从1981年起,通过连续5年建设,共解决14个公社的168个大队的干旱问题,新增灌溉面积5.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解决1.4万人饮水困难。桃江县、益阳县一些零散地方的干旱死角水利问题,全部得到一次性解决。

益阳乡村小水电建设在此期间得到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共湖南省委提出“发挥两个积极性,兴办小水电站”“小水电坚持谁建、谁管、归谁所有”的原则,从而调动了乡村广大群众办小水电的积极性。仅1978年、1979年两年新增乡村小水电装机容量10814.5千瓦;到1985年,全市共新建各类乡村小水电站342处、477台装机容量25860千瓦。乡村小水电不仅为偏僻农村带来了光明,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这一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大规模开展,按照“防治并重、治管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兴利除弊”的方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致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治理,实现了锁住泥沙、畅通河道、恢复生态、发展生产的目标。据20世纪70年代末调查,以安化县为重点的水土流失面积,全市共2334.3平方公里,1979年12月全省性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以后,开始了扎实的治理,并把沂溪河上游、滔溪、洢水、柳溪、桃江樟溪列入小流域治理范围。经5年治理,沂溪河小流域上游72.1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粮食比治理前的1982年增长35%,农业总收入增长70.4%。农民脱贫,过上了温饱生活。桃江樟溪小流域经5年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10亩,占小流域面积68%。安化县涟水上游、滔溪、洢水、柳溪小流域也同时得到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为75%,森林覆盖率由28.3%提高到65%。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治理,全市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极大改善,104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这一利国利民的策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86年,国家将安化县列为全国人畜饮水建设重点县,采取以工代赈原则,5年共投入162.15万元,地方配套111.2万元,修建人畜饮水工程310处,共解决57280人和3695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民群众称之为“千秋伟业、万古流芳”的德政工程。

这一时期,虽未进行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但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原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得到重大发挥,水利系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一批水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逐步进入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新时期。

水利工程的水费依法征收,强化水利责任制的实施,打破了过去喝大锅水的陋习。排渍水费、防洪保安基金的依法征收,改变了过去有人排水无人缴费的局面。大力开展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水利行业,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的步伐加快。

发展水利经济,村镇供水业、湖洲种植业、水库养殖业、水库库区旅游业、水利建筑业,都是这一阶段的政策产物。随着加强管理措施的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的效益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部分工程超设计潜能发挥,真正实现了我党所提出的管理出效益的初衷。

三、20世纪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一个水利建设的新高潮又蓬勃兴起,不断实现新超越,创造新辉煌

1998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后,党中央及时提出了新时期水利建设的方针和任务,指出:“水利建设要坚持合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决定,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加固堤防、疏浚河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的治水思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李瑞环、乔石、田纪云、陈慕华、邹家华、钱正英、回良玉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到益阳考察调研,为治理洞庭湖和水利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同时,在财政上加大水利投入,一个水利建设新高潮又蓬勃兴起。

洞庭湖第二期治理工程是第一期治理工程的延续拓展。包括重点堤垸堤防加固,南洞庭、藕池河洪道疏浚整治等工程。该工程自1996年启动实施,2008年全面完成。全市沿河堤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水位加1.5米,沿湖大堤加高2米,涵闸工程全面维修加固,堤内水凼、水塘全部填塘加固,当冲堤段护坡护脚等。为保证以工程手段控制洪水转变为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优化组合的综合洪水管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水利,益阳在洞庭湖综合科学治理中,大力开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河湖疏浚及蓄滞洪区建设。6年时间,全市共平退小堤(圩)垸92个,搬迁移民35000户11万多人。增加河湖调蓄面积100平方公里,增加调蓄容积5亿立方米。从1999年开始,陆续对南洞庭湖的草尾河、黄土包河进行了疏浚,行洪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沱江综合治理后,上下游建闸,结合血防灭螺,实行洲滩开发,2007年被省水利厅批准为平原水库,以解决两岸36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在此期间,以城市防洪工程为重点的四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益阳中心城区利用市财政投资、日元贷款、干部职工捐款,建成城南、城北两个防洪保护圈,使城市防洪标准由原来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资江河道城区段的安全泄量由原来不足7000秒立方米,增至9600秒立方米。安化县东坪镇、桃江县城关镇、沅江市琼湖镇、南县南洲镇,都分别建立起城市防洪保护圈。这些城防堤结合城市建设,进行了绿化和亮化,已经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资水梯级开发取得新进展,从2004年起,先后建起修山电站、东坪电站、株溪口电站、白竹洲电站,共装机23台25.9万千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从2004年到2009年,益阳有11处大中型以上电力泵站列入国家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到2012年止,已先后实施竣工受益。装机1万千瓦的大东口电排工程于2000年动工,2003年竣工,与明山电排一道为大通湖大垸汛期排涝提供了有力支撑。从1998年开始,国家进行蓄洪垸应急安全建设,民主垸、大通湖东、共双茶垸蓄洪安全建设相继启动,经十年奋战,终于竣工受益。

为了保证山丘区农业稳产高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1998年起,党领导人民又打了一场险病水库治理攻坚战。重点整治了一批中小型病险水库。全市9座中型水库、72座小(1)型水库、175座小(2)型水库得到全面治理。通过治理,共新增恢复蓄水量6923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1.5万亩。共增加防洪库容1738万立方米。通过治理水库,不仅使水库的防洪能力大为增强,水库的综合效益全面提高,还使部分水库开辟了城镇供水和水利旅游的新途径。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党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作为民生水利的大事来抓,让农民群众喝上卫生水、安全水。至2014年,共解决氟、砷含量超标饮水不安全人口7.3万人,铁、硅含量超标饮水不安全人口76万人,其它水质污染饮水不安全人口80.3万人。到2020年,全市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安全饮水全覆盖。人民群众感谢党和政府,称饮水安全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进入21世纪后,水利改革主要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灌溉水费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4个方面得到体现。全市已有38500多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农村成立了用水户协会238个,参加农户7.4万户28.4万人。桃江县用水户协会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2011年中央1号文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出台的部署水利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最强号角,给益阳水利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大好机遇。益阳市委、市政府把握时机,抓住先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优先领域,逐步解决“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大力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加大水利投入,从2011年起,全市各级财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划出10%,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基金用于水利建设。随即制订和推进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即城市防洪工程、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抗旱水源应急工程、流域性控制枢纽工程和农村水电工程、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资江流域综合性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这十大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已全部竣工受益。

建党百年,丰功伟绩,举世公认。水利成就,党所领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每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率领广大人民战天斗地,72年水利建设,治水除害祖国山河换新装。益阳人民水旱无忧下的幸福生活,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水利人,我们要紧密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前进,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不断实现新的超越,创造新的辉煌,谱写益阳水利新的篇章。 


附注:

1.本文所采用资料和部分历史数据,摘自《益阳党委执政实录丛书》中《益阳水利发展史》(2014年12月益阳天印业有限公司印刷,中共益阳市水务局党组、中共益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2.本文数据截止2020年度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