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案第1182号的答复
    
点击数:    时间:2021-06-09
     

 

中国民主同盟益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农贸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我局收悉后,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深入研究您提出的将传统农贸市场升级为智慧农贸市场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政府高位推动、确保资金投入、强化监督管理、科学规划设计等建议进行了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情况

(一)农贸市场建设分布现状

我市共有农贸市场(含部分经营生鲜农产品的农批市场)163个,农村马路市场151个。按所处位置分类,中心城区38个,县市城区37个,乡镇农贸市场88个;按地域分布分类,市直14个、赫山区19个、资阳区18个、高新区7个、大通湖区7个、安化县27个、桃江县18个、沅江21个、南县32个。(2015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时数据)。全市年销售过亿元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红联、海吉星、大桥综合批发市场、学门口农产品批发市场、马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桃江县振华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沅江市湘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县兴盛农产品批发市场等11个。

城区已建成的农贸市场有33个,建筑面积合计96638平方米,其中农副产品经营面积72290平方米。市商务局(市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有桃花仑市场等7个,赫山区管理的有朝阳市场等10个,资阳区管理的有学门口市场等8个,高新区管理的有玉鹿市场等6个,其中团圆路市场、赫山区北市场、资阳区马良市场、高新区玉兰市场等8个已停业。

(二)益阳市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和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为了应对低温雨雪天气、地质灾害、节日市场供应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市建立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对纳入商务部内贸流通统计监测系统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的粮食、蔬菜、食用油、肉类、禽蛋、食盐、食糖、奶制品等12大类60余种商品进行实时监测,加强了肉类、成品油等商品的应急储备,必要时提请市政府按事件分级启动应急响应,有效监测、及时控制和消除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疫情期间,我市及时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得益于我市较为完善的电商体系,兴盛优选、恰创客等生鲜电商企业及步步高社区团购等及时将居民急需的商品配送到了社区和家庭,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加强了蔬菜供应和冻储肉的投放,稳定了菜价肉价,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测和流通追溯体系比较倚重于生产源头管理,在流通领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成本较高。目前红联大市场和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下建设了食品安全检测试验室,建立了必要的入场查验和不合格产品退市制度。中心城区各农贸市场配有一定数量的农残快速检测仪,检测手段简单,可靠性不高,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大多数时间内流于形式,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资金投入规模较少,流通业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

1.自2010年以来,省、市、县三级政府投入带动社会资本建设农贸市场情况我市共提质改造城乡农贸市场有87个,占全部市场的66.4%。全部由市级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市场有两个,一是团圆路市场,位于赫山区团圆北路,占地面积约合 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812平方米,停车坪面积860平方米,有门面15间、办公室2间、摊位16个,可容纳经营户30余人。该市场是由市城建投资公司于2012年9月投资建设完成,投入资金362万元,于2012年10月移交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其产权仍归属于市城建投资公司,目前该市场已整体租赁给益阳三益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生鲜农产品的配送中心。 二是志溪河市场,位于志溪河路(省工具厂附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农贸区2500平方米,综合区500平方米,摊位40个,门店22个,是由市国资委投入资金374万迁建的一个标准化菜市场,产权归属市国资委,市场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经营亏损严重。

(二)市场体系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传导不及时。

红联大市场、海吉新城、南县洞庭农博城等一批相对高标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后,覆盖我市城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自身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内部布局不合理、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完全实现益阳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迎进来”,促进本地农产品产业升级的目标。

由市到县和乡镇村的三级农产品流通渠道没有彻底打通,主要问题就是农产品流通缺乏线上线下资源的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合,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对我市本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不强,对抗市场风险能力急待提高。一是近年来生鲜电商交易额迅猛增长,农批市场正在被生鲜电商倒逼,成为农产品生鲜的中转平台、物流的中转中心,农贸市场的电商化势在必行。二是由于价格信息不透明,菜价的波动不能及时反馈到消费者,导致农批市场价格混乱。除了小龙虾、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外,本地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在与外地输入竞品竞争中明显处于定价的弱势地位。

(三)农贸市场投资运营主体多元化,政府对市场的管控影响力减弱。

中心城区原有33个农贸市场,除了市市场服务管理的6个,其余市场分属22个部门或民营企业管理,目前的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任务艰巨,改造资金缺乏后继保障。现有农贸市场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设施简陋,脏、乱、差问题突出,目前经营农贸市场基本处于微利保本状态,许多位置较偏的市场甚至长期亏损。农贸市场本身服务半径较小,部分农贸市场在实际运营中,会因提供的产品单一、面对的客户群体固定而出现需求不足、效益不佳等情况。

农贸市场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监管,职能部门涉及商务、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食品安全、创文和国卫复审的检查重点,工作责任重大。目前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较多,加上的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很难形成市场监管合力,造成了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之间权责不清,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突出。随着新业态的出现和生鲜超市的扩张、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崛起,在丰富消费者购物渠道的同时,也给传统农贸市场带来了分流效应,导致每年都有农贸市场关停,造成了大量摊贩外溢形成马路市场。城区马路市场交易活跃,主要集中桥北广场的天成市场、金山路鹿角园市场、桥南市场、朝阳市场等农贸市场周边区域,特点是交通方便、菜价便宜,本地农民自产自销的生鲜农特产品深受居民喜爱。马路市场存在为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提供了场所,客观上是方便了城乡居民购买新鲜蔬菜,但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交通安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对原有的农贸市场体系也形成了冲击,在我市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期间,全市共关闭了319个马路市场,同时新建改建了60个乡村集市。

三、下步开展的工作

根据益阳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发展状况,我市近期将以开展畅通农产品末端微循环渠道,推动绿色蔬菜进小区工作为主,远期向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各个利益环节密切衔接、相互协调,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走公益性保障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路子,促进我市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改善市场消费环境,造福人民群众。

(一)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适度引导结合的原则,推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新格局,改变我市目前市场多、布局乱、经营品质低、恶性竞争的局面。具体举措是推动桥北市场群的大桥综合批发市场、筑豪市场、民富市场、文化商贸城(花鼓戏剧团所属市场)、湘港娱乐城以及城建商贸城等整体搬迁,以及全盘考虑市市场服务中心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市场服务中心所管理的城乡市场全部下放到资阳、赫山两区属地管理,人员根据工作性质转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代表政府对市区农贸(批)市场实施市场秩序和公平交易,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以及文明创建和市场预警监测等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让管理触角前移。推动市场服务中心改革的目的一是便于落实安全生产的属地责任;二是理顺市场建设和管理体系。市场群整体搬迁后,商户资源的可以在红联、海吉星等市场重新整合聚集,减少两大批发市场以高价补贴恶性争抢客户资源的现象,有利于市场的良性竞争和长远发展,原址重建商业综合体,有利于改变市场群脏乱差面貌。市场相对集中后,有利于政府利用有限资源,打造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从流通领域支持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保持产销稳定。

(二)提升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调节物价、引导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抓手,发展方向就是推动建设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市的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均没有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各市场各自为战、无序竞争。为了解决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商务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全面推动智慧农批农贸市场建设,海吉星近期计划投资520万元建设智慧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由经营信息智慧管理功能模块、电子结算智慧管理功能模块、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功能模块、农产品价格信息智慧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开发而成,涵盖了益阳海吉新城日常管理、及农产品的流通管理,可实现交易数据、采购数据、运输数据、经验主体数据、产品价格监测数据、日产值数据等实时交易数据统计。

下步我局加强现有各类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注重信息分享,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全程掌控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的交易信息,对进场数据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将消费需求反馈到生产、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指导蔬菜联盟的各经营主体生产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根据消费需求调整生产供应,从而推动我市农业供给侧的有效改革。

(三)提高社区商业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完善供应链末端便民惠民能力。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农贸市场落后的环境设施、比较单一的业态已不适应城市发展和群众的需要。全市农贸市场建设最高峰时期有163个,疫情后重新开业有119个,关闭率27%,中心城区33个农贸市场,现在关闭8个,两个转型为超市,关闭率24%,正在经营的农贸市场摊位平均空置率约30%-40%左右。

由于社区商业公益属性和微利薄利的特点,能够投资农贸市场的民营资本很少,对于闲置的农贸市场,我局正在引导转型升级,如三益智慧农贸超市原隶属于资阳区大码头街道经营管理,2019年由学门口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重新改造后对外营业,总用地面积1378.4㎡,该项目总投资800万,改造后智慧超市年营业额达1500万元,市场改造后配备了市场信息公示、食品安全监视、产品溯源系统等智能公示系统,通过"智慧农贸"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实现关注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便消费购物的同时,提升了市场管理水平,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化、具体化、可视化,极大地方便了市场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的动态监管。下步我局工作重点是创新社区商业发展模式,推动农贸市场的复合化混业经营、连锁化品牌扩张、综合化市场服务、电子化交易方式、地区化兼并重组,加强新建小区的商业网点设施布局、盘活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的存量设施资源。参考贵阳模式,可通过政府回租回购、租金补贴等方式,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主体建设或改造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等农产品零售市场,除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推进绿色蔬菜进小区,引导流动摊贩入场经营,完善农产品末端销售网。加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倡“一点多用、一店多能”,充分利用闲置资产,集中建设新增设施,引进各类便民服务项目,打造邻里中心,提高设施使用效率,避免大拆大建,结合绿色蔬菜进小区、“一门式”全覆盖、蔬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批发市场的供求信息推送至村和社区一级,通过传递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信息,发挥“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作用,引导个体农民做出科学的种植决策,避免无效生产,从而拓展村级商务中心功能,推动本地农产品上行至农批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形成全市大流通大循环的农产品供应链新格局。

(四)加强部门协同,提高对农贸市场联合监管的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意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市场创建、国卫复审等各类工作,充分利用农贸市场内广播循环播放创文宣传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约束自身及家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督促市场内的卫生健康宣传栏目和内容坚持定期更新,通过拉横幅、贴标语、市场公示栏及经营户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广泛宣传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要求,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文工作氛围。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管理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市场分类分层级实行监督,市场举办方对农贸市场及经营户监管,确保市场摊位归区、整洁规范、交易有序,各经营户证照齐全有效,统一亮证照经营,加强对市场内各类广告的监管。经营户互相监督,加强经营行为的自律,确保市场内各食品生产经营者按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监管的要求落实好有关制度,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市场内无假、劣、有害食品销售现象。开展社会监督,畅通12315申诉举报投诉平台,认真办理群众投诉,确保群众反映问题解决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是开展集中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商务局督促三区商务局及市市场服务中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各自所属农贸市场进行巡查,认真找出日常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把维护市场内部环境卫生作为市场管理工作的基础,突出问题导向,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迅速采取行动组织整改。在管好市场内部的同时,市场管理人员还及时联合当地社区、城管执法人员加强市场周边环境治理,完善长效常态管理制度,在市场内部合理安排零担摊位区,共同劝导市场外围的流动摊贩入场经营。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乱停乱放行为。建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属地社区、市场管理方联动协作机制,使各类漠视相关规定乱停乱放的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市场方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禁停标志,在不允许停车的地方,设立明确、醒目的禁停标志;在允许停车的地方,设立停车指示标志,保证车辆按类、按线、按位停放。在人流、车流密集地段,实行严格的禁行措施,有效处理市场周边乱停、乱放的行为。

益阳市商务局

2021年6月2日

 
     
     
来源:市场体系建设科     作者:莫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