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根基 共建美丽赫山

来源: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2-09-02   点击数: 作者:系统管理员

近年来,益阳市赫山区林业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城乡增绿和生态修复为核心,以林业工程为依托,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中深入推进造林绿化。

明确主体责任 抓好任务落实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各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区林业部门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好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把省、市下达的营造林生产任务,纳入到全区的冬春生产计划中,以区政府办的名义把营造林生产任务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召开各乡镇林业负责人会议,落实造林主体和造林地块,抓好片林造林和通道绿化的实施,并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实际,合理把计划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山头地块;在造林季节,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坚持不懈地抓好全民义务植树,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开展城乡绿化及“四旁”植树,加快矿山等难利用地的植被恢复进程,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以来,赫山区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人工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9万亩,长防林工程人工造林1.2万亩,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人工造林0.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91万亩。

强举措重实效 推进造林绿化

重点安排难利用地和生态廊道范围内营造林任务,并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防止出现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的行为;抓好省、市、区生态廊道的建设,把生态廊道建设优先纳入营造林重点项目规划范围;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森林法》和新的营造林技术规程要求,尊重自然规律,严禁炼山和全垦整地,注重原生境保护,把生态功能置于优先地位;严格控制造林密度,积极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混交林、乡土树种、抗病虫害树种造林比重;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松材线虫病疫区禁止使用马尾松等松类树种苗木造林,生态脆弱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禁止使用竹类造林;推广使用良种壮苗造林,严格验收把关,防止假冒伪劣种苗上山;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确保生态和谐。禁止使用“断头树”、“桩桩树”,避免反季节施工;坚持造林绿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发展油茶等各种特色经济林,加强大径材培育、珍贵树种培育。

目前,完成区、乡主要通道生态绿化建设600余公里,区域(四旁)绿化1.6万亩;新造油茶1.4万余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6万亩。在泥江口镇太阳庵村、蛇山村等村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在沧水铺镇金山村、新市渡镇跳石村打造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样板点,2021年全省油茶产业现场会在该区召开。

加强森林培育 提升森林质量

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在抓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项目实施的同时,努力增加地方和社会投入,大力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稳步推进以低效林改造、退化防护林改造为主的退化林修复工作,着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开展近自然林业经营、松杉大径材培育、珍贵树种培育、油茶高产林等示范点与示范片建设,带动森林培育工作全面开展,推动该区森林从以横向扩面为重点向以定向提质为重点进行转变。

据悉,该区全民义务植树年均参与任务约为30余万人,尽责率80%以上,绿化美化村庄数113个,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70%。已获国家、省级认定的绿化美化村庄59个自然村,达到森林村庄标准村数54个,其中4个村获得国家和林业草原局授予的“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