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论坛 > 益阳论文

满山油茶青青 “绿色银行”富民 ——邵阳县聚力发展油茶产业纪实

湖南日报记者 蒋剑平 肖祖华

通讯员 刘飞 刘豪健

日前,经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邵阳县油茶获授国家气候标志品牌,成为全省油茶首个国家气候标志品牌。

邵阳县有“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美誉,油茶种植已有21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三湘“天然油库”。近年来,该县立足当地油茶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引领与科技创新贯穿油茶产业发展全链条,走出了一条科技强油、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实施“双百”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

“油茶花儿开,香飘天地外……”循着《油茶花开》悠扬、甜美的歌声,记者近日走进邵阳县。绿水青山间,茶花一片白;蝶舞蜂飞处,满山油茶翠。

近年来,邵阳县将油茶产业定为精准脱贫领军产业、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实施“油茶立县”发展战略,精心编制10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空坪隙地、荒山荒地种油茶,全面推进油茶标准化生产,并按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实施“油茶互联网+”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建成100万亩油茶丰产林基地,实现年创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为实现“油茶双百”目标,邵阳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创立了“区域融合、体系完整、模式多元、创新驱动、梯度推进、体制健全”的油茶发展“邵阳模式”,推动油茶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目前,邵阳县油茶林发展到68.4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69个,其中5000亩以上8个,年产茶油1.96万吨、产值22.5亿元。获国家级招牌11个,培育油茶类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3个,“邵阳茶油”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推动科技创新,一根“链条”促发展

设在邵阳县城东邵塘大道旁的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内,交易、会展、检测、培训、科研中心5大建筑群错落有致,时尚新潮。

去年10月,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建成“南国油茶交易中心”“国油网”,实现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目前,正全力创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茶提质增效课题研究办公室、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阳工作站。

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邵阳县不断完善科研、生产、加工、品牌、交易、博览、观光等产业链。先后投入油茶发展资金5.6亿元,其中科技投入1.2亿元。目前,已与中科院亚农所、省林科院、中南林科大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联盟,产学研协同推动创新。

同时,利用中央财政项目和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邵阳县采取多种形式,对油茶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全县还成立了6个油茶科技服务团,每个乡镇配备1至2名油茶专干,打通油茶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技示范、绿色引领,小油茶成就大产业!”到北京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讨会”并代表湖南发言回来后,邵阳县油茶办负责人激动地说,全县68.4万亩油茶林全部投产后,可为群众年增收30亿元以上,油茶产业将成为当地真正的“绿色银行”。

找准脱贫法门,“六林增收”帮民富

“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油茶万斤油,讨了媳妇又盖楼。”对当地流传的这首顺口溜,今年47岁的邵阳县蔡桥乡乐山村村民周业多体会很深。

5年前,周业多家还是贫困户,四处借钱给小孩交学费。2012年,他开始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种油茶300多亩。如今,他不但摘掉了“贫困帽”,还建起了新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邵阳县发挥生态优势,将油茶产业申报为省级重点扶贫产业,通过建立委托、合作帮扶机制,推出“六林增收”模式,即林地流转增收、茶林入股增收、林地务工增收、护林补贴增收、“四旁”造林增收、林下间种增收,找准了脱贫攻坚的“法门”。目前,全县参与油茶基地建设的农民达37万人,其中贫困群众9万人。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已帮助5.8万名贫困群众脱贫,占全县累计脱贫人数的35%。

2010年,邵阳县退伍伤残军人周根生发起成立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在全县13个乡镇36个村营造油茶林1.3万余亩,共带动农户1869户7167人脱贫致富。

去年7月,省委主要领导来到周根生创办的塘坪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调研,看到油茶果挂满枝头,称赞邵阳县通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效统一”的发展新路。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