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论坛 > 益阳论文

搭建共建共享国际平台 聚力民间生态治理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一场关于生态协同治理的国际对话即将拉开帷幕。

9月12日-14日,“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将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届时,来自20多个国家、国际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民间组织的代表将汇聚一堂,为“一带一路”沿线生态治理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协同治理方案,谋划共建共享机制。

举办此次论坛有何背景和意义,将呈现什么亮点和特色,预期会取得哪些重要成果?近日,作为此次论坛的牵头单位、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全方位详解了这些问题。

走深走实,谋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搭建了“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平台,展现了中国林草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陈蓬表示:“生态治理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改善‘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推动,民间组织是联结政府与民众的桥梁纽带,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绿化基金会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基金会之一,是筹集民间绿化资金的重要组织,是我国生态建设领域的行业龙头基金会,享有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经过33年的发展,已构建成广泛的国内外民间生态交流网络。

近5年来,中国绿化基金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开展的公益活动和项目投入上,对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区)重点倾斜,先后组织开展了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百万森林计划、蚂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公益项目,有效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致富当地百姓,提升了大熊猫、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力度,并组织志愿者赴沿线地区开展体验、探访活动,增强民众生态保护意识。

“落实倡议不能仅仅拘于国内,需要更大的格局,谋求沿线国家民间组织合作的最大公约数。”陈蓬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相当一部分国家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中国绿化基金会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民间组织委员会轮值主席,承担着协调全球民间组织参与荒漠化公约并促成民间组织相互合作的重要任务。

为此,中国绿化基金会牵头,联合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等单位,共同筹划了“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论坛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全力协助。

陈蓬认为,论坛是中国绿化基金会协同各方力量推动“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建设走深走实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尝试,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民间组织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全球生态治理民间共建共享机制。

(小标题)携手民间,共商共建共享大发展

本次论坛热度颇高。“分享中国生态治理经验,推动民间国际合作,促进生态共建共享”的论坛主题鲜明,预示着“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将会将是一次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国际盛会。

陈蓬介绍,参加此次论坛的代表有来自《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太森林网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基金会等10家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阿根廷、摩尔多瓦、多哥和荷兰4个国家分别代表除亚洲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民间组织委员会成员四大区域,以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沙特、俄罗斯、土耳其、韩国、日本等1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较为活跃和具有影响力的民间组织代表。他们将与中国政府机构、中国民间组织和公益机构代表一起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治理方案与对策。

形式丰富、内容聚焦、特点突出也是此次论坛的一大亮色。

论坛的重头戏——主旨演讲和专题论坛,将是一次专家、学者们的高峰对话,或将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据悉,论坛主办方邀请来自国际机构、国际组织代表和中国科研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生态保护、荒漠化治理、胡杨林生态修复等内容进行主旨演讲。开设两大专题论坛,由国内外民间组织多位专家将针对“生态修复与生态共享”主题内容,进行“一带一路”国家生态恢复暨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案例分享与话题讨论;针对“消除贫困与区域发展”主题,将由国内外组织分享生态扶贫案例,并邀请相关机构介绍有关南南合作有关内容和经验。同时,论坛期间还举办胡杨林文化展、丝绸之路文化展,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灿烂的古代丝路文化和生态文化;将举办第三届绿色公益盛典,表彰近5年来与基金会合作并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公布福布斯中国治沙企业榜单,从而激励民间力量的迸发。

据陈蓬透露,论坛还将产生多项成果,举办期间将签署“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组织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启动“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与多国社会组织联合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等。

论坛只是纽带,陈蓬表示,通过搭建“一带一路”国际民间组织生态治理合作伙伴关系新平台,将建立长期国际民间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共商共建共享大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活力,作出新贡献。

(小标题)展示成果,传播中国智慧分享中国方案

在我国防治荒漠化成功典型中,有塞罕坝,有库布其,还有民勤。

民勤是武威市所辖县,这是本次论坛落地武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曾表示,中国为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陈蓬说,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胜利召开,中国作为缔约方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新机制,要对全球分享中国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加强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国际交流合作。

民勤曾是一个不毛之地,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0%,即将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吞噬。而今,民勤随着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不断推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历史性转变,在沙区建起一片绿洲,成功阻止了两大沙漠“握手”,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确保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陈蓬说:“民勤是一个有现场、有经验、有成效、有故事的鲜活典型,能充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生态治理的智慧和方案。”

论坛将组织代表深入武威、深入民勤,现场考察治沙成果,了解先进的治沙技术、治沙植物品种基因库,参观长势喜人的万亩人工胡杨林、10万亩人工梭梭林、沙区葡萄产业基地,向国际友人生动展示中国治沙治穷的成果和经验。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