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秦大地谱写壮丽篇章
发布时间:2022-08-12 15:13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三秦大地,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陕西考察调研,对陕西三农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从“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到“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陕西三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间,陕西三农战线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追赶超越,整合行业资源,聚力打赢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九大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奋力谱写三秦大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非凡十年,三秦大地实现历史巨变!

十年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能稳定在1270万吨左右,肉、禽、蛋、奶供给充足,百姓舌尖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累计建成1716.8万亩高标准农田,农机总动力达到2451万千瓦,“靠天吃饭”成为历史;特色现代农业成效显著,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370.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09.39亿元,增幅75.8%;农民持续增收,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5763元迈步到2021年的14745元,增长了155.86%

消除绝对贫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19年5月7日,革命圣地延安传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土窑洞变成了砖瓦房,荒土山变成了花果园,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村,不出门也能有分红……”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脱贫户张志莲生动地描绘了近年来村里的变化

陕西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107个县区中96个有扶贫任务、56个是贫困县,基础条件薄弱脆弱,摆脱贫困是难啃的“硬骨头”

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在陕西考察时,他深情地说,要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上上下下三军用命、肩担大任;方方面面协同进击、尽锐出战以钉钉子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下硬茬、见真章,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进展之快、成效之好前所未有。

十年来,中央和地方累计向陕西革命老区投入各类资金1.2万亿元,产业扶贫、驻村帮扶、易地搬迁,一系列政策举措精准实施全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去年以来,陕西省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2531”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共纳入监测对象6.46万户19.71万人,均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到村“六查”、入户“六问”等专项行动,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做强特色产业,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

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全世界每3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陕西;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和加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彩答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陕西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将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实施“3+X”工程,推动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提质增效,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十年里,陕西生猪产业经受多次市场考验,持续稳定在900万头上下;奶畜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双奶源”基地;苹果、猕猴桃种植面积突破千万亩,水果产量由2012年的1437.7万吨增至2021年的1896.46万吨,一跃成为水果第一大省;设施农业面积突破360万亩,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规模稳居西北地区首位

在脱贫攻坚中,许多地方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如今已成“大产业”,将柞水县65%的贫困群众嵌入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上

现如今,陕西已经成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片沃土按照“首位主导、龙头牵引、园区承载、要素聚集、整县推进”的思路,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锚定9大优势产业,建立全产业链开发链长制工作制度,累计创建5个国家产业集群、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实施“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推动陕牌农产品走进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洛川苹果品牌价值高居全国水果类第一。

从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区,三秦大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优,205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3万家农民合作社、9.4万家家庭农场成了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力军,带动形成了“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发展格局,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脱贫户特色产业全覆盖

倾力乡村建设,让老百姓宜居又宜业

走进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滔河镇柏坪村,一排排焕然一新的民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美丽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村民唐怀玉正在自家门前做家务,小孙女在院子里开心玩耍,俨然一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以前是土墙房子,屋里屋外都黑黢黢的,现在窗子开得大,屋里屋外也刷白了,看着亮堂多了,水泥地变成了地板砖,旱厕也变成了水厕,住着干净整洁卫生”说起自家漂亮的房屋,唐怀玉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唐怀玉家的变化得益于岚皋县实施的乡村建设“四提升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基础条件、提升院房环境、提升行为习俗、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岚皋县已投入各类资金近两亿元,为实现“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如今的岚皋县,农房黛瓦白墙、绿植错落有致,百花馨香争妍的唯美画卷正悄然展开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视察时说:“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

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省启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紧盯农民需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十年里,陕西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超15万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比例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超95%、供电可靠率过99.8%、4G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70多个县、近10万人;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实现镇村全覆盖,农村医保参保任务全部清零;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农村互助幸福院,4.5万农村留守、空巢、独居老年人纳入服务体系

近年来,陕西省启动实施“净美三秦”行动,推进“八清一改”,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59.3万座,普及率74.08%同时,深化社会治理,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深化拓展24个全国试点县和9个省级试点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成果,创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16个、示范镇13个、示范村54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成了一个个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行走三秦乡村,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中,一幅幅美丽画卷渐次展开: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齐划一,一座座庭院洁净有序,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彰显着三秦干部群众在非凡十年中谱写的壮丽篇章(文/胡明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