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倾情守护茶马古道17年
发布时间:2022-07-27 09:37 作者:熊智军 吴逑 谌建国 来源:安化老干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位老党员的故事,他退伍不褪色,退岗不退责,17年如一日,守护着安化茶马古道……”这是在一场“讲述身边党员的故事”演讲活动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交通运输局一位老党员演讲的开场白。由此,贺隆芬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大家所知晓。

贺隆芬,今年77岁,是县交通运输局一名52年党龄的老党员。年轻时的他,曾是一名铁道兵。退伍回乡后,历经多个岗位,他始终保持军人严谨、务实的作风,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

探究古道历史,挖掘茶马文化

在安化县,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在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千百年来,无数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成就了非凡的马帮文化。2005年7月,贺隆芬光荣退休,回到家乡洞市村,茶马古道曾穿村而过。怀着对家乡的热爱,贺隆芬主动担负起收集和整理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责任。

17年来,他像个行者,在安化的大山里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执着地探究已难觅踪迹的茶马古道,追寻历史遗痕。一个背包、一顶草帽、一部相机、一本笔记是他的随身装备。他探访乡间老者、家族长辈,查阅古籍、历史档案,花费近5年时间,收集整理了80多个民间故事,写成了10多万字的《古道留痕》,并自费3万多元印刷出版。《古道留痕》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茶马古道、洞市老街的人文历史、传说、轶事和景物,描写了洞市老街从发展到衰落的历史过程,反映了梅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为研究茶马文化、梅山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该书一经面世,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后来又两次改版重印。

守护历史遗存,重焕古迹风采

洞市老街历史悠久,鹞子尖、碧岭界、石牛山三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古道在贺老家门前交汇,这里曾是茶马古道必由之路,是安化黑茶重要集散地之一。据传,从明清至解放后一段时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作坊遍布,文物古迹十分丰富。为保护好百年老屋、老店、古碑、古祠,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贺老四处奔走呼号。

当地村民为改善居住环境,将老房屋拆除重建,致使一些古建筑遭到损毁。有一天,贺老信步来到一栋古老的砖木结构房子,这栋房屋原是一个老茶行——百源隆茶坊,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茶坊旁5块石碑上的文字已被岁月侵蚀,难以辨认,“古道雄关”字迹还依稀可见。得知房主要拆茶坊重建新居,贺老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建议房主维修加固房屋,不要拆除重建;一方面向文物保护部门反映情况。最终,百年老茶坊保留了下来,古石碑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名录。贺氏宗祠是古道上一大景观。2021年9月,贺老发现宗祠破损,多方筹资并义务组织进行保护性抢修,从规划到施工,他全程参与,付出了心血。

2013年5月,贺老撰写的《谁来拯救茶马古道上的洞市老街》在益阳日报刊登后,引起各级政府重视,老街古道、古建筑得以修缮,洞市老街这张名片得以重焕光彩。

宣传茶马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茶马古道、洞市老街声名远播,引来各地茶人、茶商及旅游者,走古道,品黑茶,赏民俗。为宣传茶马文化、助力茶旅产业发展,2015年7月,贺老创作了《茶马古道山歌》。歌曲在益阳电视台专题节目中播出,社会反响热烈。他撰写的《万里茶道第一街——洞市老街》获首届湖南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优胜奖。2016年6月,他将《贺氏族谱》上的洞市八景诗拓印下来,并请人制作了八块诗碑,立于老街沿线,成为人们驻足流连的胜景。2016年3月,四川成都汉和书院院长王开举到洞市老街采访,贺老向他介绍老街风土人情,讲述古道渊源,他的淳朴热情给王开举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8月,王开举特别邀请俄罗斯艺术研究院院士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教授波列塔澳夫夫妇来洞市老街写生。中央电视台《茶叶之路》《远方的家》栏目组到洞市老街采访,贺老当起了向导,一时间,贺老成为了老街上的“红人”,四川汉和书院称其为“茶马古道守护者”。

守护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一种幸福和力量,身患癌症的贺老,积极乐观地与病痛进行顽强斗争,同时,仍参加洞市经促会,与乡贤共谋乡村振兴,坚定地守护着他心中的“茶马古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