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1-15 09:19 作者:段双燕 何佳锋 来源:南县扶贫办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雪后初晴,60多名务工的群众,一大早就来到南县麻河口镇的普绿园蔬菜产销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李杰边安排务工人员工作,边向我们介绍到:“我们合作社在本地流转面积2100亩,主要从事蔬菜种植,修建了全套冷链设施并建立了固定的销售网络,现在长期聘请的务工人员有42名,在蔬菜采摘旺季还要大量招纳临时用工,除长期聘用人员外,一年还需要用工1.2万个左右,每年发放务工人员工资有近400万元。附近的老百姓将土地流转给我们后,又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成倍增长。"

“我家7亩田,流转到合作社得到4900元的土地租金,基本与自己种稻谷的收益差不多,平时有时间就到合作社做工,全年大概有9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就可以增加2.5万元的经济收入”。能金华忙着手上的活、脸上洋溢着笑容说到。熊金华是向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7口人,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丈夫又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致贫。现在在合作社务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自从到合作社务工后,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了解,仅南县麻河口一个乡镇,像普绿园这样的蔬菜产、供、销一条龙的合作社有10多家、蔬菜种植大户230多户。该镇的群众不仅通过土地流转就轻松获得了以往种植水稻、棉花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新增了大量就业岗位。“现在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根本不愁没事做,劳动力已经出现短缺了,有的合作社从贵州、宁夏等地请了工人过来。”镇干部刘冰心介绍到。

近年来,南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结合起来,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和关键举措。依托本地优势,通过对新型合作组织采取按规模奖补、贷款担保贴息、对新发展的种养基地统一投保等支持措施,发展壮大了一大批农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逐步形成稻虾、蔬菜、苗木为支柱的特色产业,全县“稻虾共生”生态种养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菜苔、榨菜生产基地,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三杉”销售集散地享誉国内。不仅做大做强了全县特色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乡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更为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开创了新的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