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陶贺冲村:大山深处奏响乡村振兴曲
发布时间:2023-03-07 11:09 作者: 来源:安化县龙塘镇陶贺冲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安化县陶贺冲村:大山深处奏响乡村振兴曲

   安化县龙塘镇陶贺冲村地处安化县域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为传统农业村,原系脱贫攻坚重点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陶贺冲村自觉把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县域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全面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增后劲,在大山深处奏响乡村振兴曲,加快推进陶贺冲村由传统农业村向现代农业强村转变,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坚守“三大底线”,筑牢乡村振兴“基本盘”

陶贺冲村面对国家的战略需要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要求,深刻认识到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全力坚守“三大底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筑牢防返贫底线。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双“田长制”,明确村组户三级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建立自下而上监控管理体系。实行对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等口粮生产。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推广秸秆还田,修建水渠、护堤、机耕道等设施,使耕地保值增值。实行村内建设用地村民议事会制度,村民议事会同意并现场查看无违法违规行为后方可向上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实行违法违规用地举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查处、早制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陶贺冲村未出现土地抛荒和乱占耕地现象。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周密部署,确保粮食生产面积。根据土壤和灌溉条件确定了两个水稻生产示范片,开展“连片种植扩面积”、“调优结构提品质”、“科学防灾减损失”、“科学流转增效益”四大专项行动,助推粮食生产扩面增产。加强指导,确保粮食生产信心。驻村队员和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对陶贺冲村气候、土壤、粮食作物适宜度和区域病虫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指导粮食作物田间日常管理和水源保障,解决群众粮食生产中的难题,提升群众粮食生产技能,有的村民从脱贫户变成种粮能手。关口前移,确保粮食生产质量。多次组织粮食生产知识宣传,深入群众家中引导群众通过检查种子、肥料的来源、配方、有效期、标签等查看农资是否合格,确保粮食生产使用“放心种、放心肥”,通过绿肥、生态肥等方式确保粮食质量,村内一处水稻种植基地被确立为全县优质粮食生产示范片。

坚守防止返贫底线。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对全村群众进行了遍访,紧盯脱贫户、边缘户、突发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采取村支两委、驻村干部上门核实、上级部门数据预警、群众自主申报三条途径排除返贫风险。常态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无力自主就业或发展生产、重度精神病人与残疾人、五保户、突发严重变故的人员全面落实低保、专项补贴等保障政策,对口联系单位安化县委党校三位班子成员结对帮扶全村三户监测户。常态化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村内公益性岗位和政府性劳务岗位向重点人员倾斜,重点人员人均年收入增长高于全村平均水平,最高达六万余元。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村无返贫现象,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三大品牌”,提升乡村振兴“加速度”

陶贺冲村紧密安化县“茶旅文体康”战略,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以乡村振兴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围绕“产品、产业、劳务”三个核心要素,做强陶贺冲村茶叶、药材、工匠三大“区域经典品牌”,以品牌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走村庄融合发展之路。

打造陶贺冲茶叶名片。围绕稳面积、强规模、增产能,大力引导群众培育和建设新茶园,改良和优化老茶园,实行生态化管护,全村有茶园面积近2000亩,综合产值1000多万元,形成规模企业示范引领和中小户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成为全镇茶叶第一村。围绕生态化、品质化、规模化,提升选育能力、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促进茶叶附加值提升,大力推广互联网线上直播销售和参加展会现场销售模式,打造出年产值过百万的两个自主产权茶叶品牌,。

打造陶贺冲药材名片。围绕“品种、品质、品牌”,种植加工玉竹、黄精、黄柏等一批具有陶贺冲村文化底蕴与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中药材,全力恢复“安化玉竹种植发源地和产量第一村”的雄风。围绕“性能、产能、效能”,通过改良土壤、山林套种、传统炮制等模式,提升主要中药材品种的生态性和康养功能。围绕“全面、全域、全力”,对陶贺冲村中药材资源进行了地毯式全面摸底;对零星种植的重楼、毛姜、艾草、金银花、牛膝、玄参、葛根、鸟不落、杜仲等品种进行全村域土壤适宜性调查,为规模性种植打下基础;鼓励群众全力参与中药材产业,目前村内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三家,参与人数上百人,涉及种植加工经纪等多个环节。                       

打造陶贺冲工匠名片。围绕”就业、增收、安全“,发展培育了陶贺冲村制茶、药材加工、驾培、建筑施工、水电安装、汽车维修六类能工巧匠,经常性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党员干部包保结对等方式对工匠进行安全和法律常识教育,鼓励他们提高技能和加强风险防范,各类工匠收入远高于全村平均水平,最高的年收入达20余万。

做强“三大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入”

陶贺冲村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群众收入,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添加动力。

做大做强畜禽生态养殖产业。依托“绿色、规模、富民”的思路,畜禽养殖户走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路径,村内已有规模经营的养猪户五户、养羊户一户、养鸡户两户,10多位脱贫人口通过生态养殖实现了稳定增收。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实现了畜禽粪污绿色还田、沼气生产、市场售卖三种模式,探索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做大做强土产精深加工产业。依托陶贺冲村丰富的物产和群众高超的手艺,驻村队员和村干部鼓励群众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使土产变特产,物品变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提高群众商品意识,推动老年群众进行腊肉、红薯粉、干辣椒、花生、黄豆、土鸡、土鸡蛋等古法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既增加了收入又避免了打牌赌博现场。对农产品进行文创设计,进行网络直播售货,邀请网络达人来村内宣传推荐产品,带动群众增收。

做大做强农工融合发展产业。依托陶贺冲良好的自然环境、茶叶和中药材资源,对村内和森林水库进行了”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开发规划,谋划打造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全力扶持村内包装和竹制品两个行业做大做强,为其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出谋划策,两个行业均实现年产值过百万,吸纳村内众多劳动力就业,探索出农工融合发展好路子。

实施“三大行动”,展现乡村振兴“新风尚”

陶贺冲村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和增加群众幸福指数的应有之义。既提升硬件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的现代化,又提升软件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实现基础设施提档。加强交通建设。定全镇第一个村级五年发展规划,加强乡村村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争取中远海运集团建设在村内建设了安化县第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公路,对村内公路干道进行了拓宽;对林道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促进村庄公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水利建设。对水渠进行修整,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农田灌溉难;修筑了阻挡冲刷农田的河堤,确保耕地有效使用;建设应急水源和抽水设施,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加强数字建设。全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立了电商平台和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加强农房管理。对全村房屋安全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并建设了房屋档案,实现分类管理;严格房屋建设审批服务,未达到安全条件不得开工。

实现人居环境提质。大力推进生态革命。确定了全村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四类生态功能区域定位;确立了耕种、养殖、建房、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负面清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大力推进垃圾革命。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类别在全村放置了156个垃圾桶;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每月开展一次垃圾清理义务行动,聘请两位脱贫户为卫生保洁公益岗位人员;实现全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有害垃圾处置有效管控,全村未出现黑臭水体。大力推进庭院革命。两年内有56户群众进行了房屋庭院改造,把厕所革命作为庭院革命的重要内容,符合条件的农户均已使用卫生厕所;结合防火防盗需要,引导农户做好房前屋后和室内环境卫生保洁;按照节俭实用的原则,引导群众打理好菜园和家禽家畜圈养场所。

实现乡村治理提效。全力推动发展大局更加稳定。将全村分为十五个小网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村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督促 ,实行安全隐患举报有奖制度;统筹做好灾害防御工作,通过广播、上门等方式向群众发布极端天气预报,成立抗灾突击队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全力推动文明程度更加提升。建立全县首个乡村振兴助学机制,发放助学金20余万元;开办全市最大暑期公益课堂和全县唯一寒假网上课堂,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举办全县首场村级乡村振兴晚会,组建合唱团、腰鼓队、鼓乐队、广场舞队四支队伍;大力培育志愿服务骨干,常态化开展送教助学、义诊、心理辅导、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发放口袋、雨伞、水杯等微心愿物品价值8万余元;开展移风易俗活动,2022年村内全年仅举办酒席19场,群众人情负担显著减轻。全力推动“三治”结合更加有效。深化积分兑换“爱心超市”商品机制,以“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确立村级自治、小微权力等清单,定期公布村级财务,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法律宣传,村内设置调解室,实行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和村辅警三方联动,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