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泗湖山镇:“秸秆”大蜕变,增收兴产业
发布时间:2021-09-13 16:30 作者:宋如荻 杨定邦 来源:沅江市泗湖山镇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太阳跳出云海,天开始亮了起来。清晨,乃是一天之始,孕育着崭新的希望。这不,沅江市泗湖山镇光复垸村的农作物秸秆收储站就开始忙活了起来,原来是新收购的玉米秸秆被运送了进来,接着,工人师傅便在一座座小山般的玉米秸秆中,伴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卖力的工作起来。

“这是揉丝机和圆捆打包机,咱们的农作物秸秆运送到这儿后,先用粉碎器粉碎,再用专用膜打包,让粉碎后的秸秆在密闭空间内发酵。这外边呢则是咱自己的农田,种一些水稻等作物,用的肥料都是用秸秆加工得来的呢!”农作物秸秆收储站负责人陈建军一边领着我们走进站内一边自豪介绍到。站内是辛勤的工人师傅操作着机器打包加工,站外水稻长势喜人,所到之处皆洋溢着活力满满的气息,不经意间,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图跃然纸上。

秸秆离田难?形成产业解难题

每年在农作物收获后,都会遗留大量秸秆。之前解决秸秆问题的办法非常直接,就是进行焚烧。但进行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烟雾,从而造成雾霾天气;此外,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破坏土壤结构,也会对人与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胁。因此近年来,秸秆焚烧这种方法已被禁止使用。可秸秆焚烧是村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这一禁止,秸秆离田就成了大难题。陈建军望着地里一堆堆秸秆发愁:“除了秸秆焚烧这个办法,有没有秸秆离田的其他好经验、好办法可以借鉴呢。”

终于,在去益阳市、湘潭市等多地调研后,他认为将秸秆变废为宝这条路前景广阔。因此,他回村后立即投入资金购买机器开始行动。毕竟这条办法新颖,无甚人尝试,一开始的陈建军只敢小试牛刀,把收集来的稻草经粗加工后制成草绳销售。而后他发现,这样制成的草绳销量很好,甚至因为自己规模太小而供不应求。

“这销路不错,是不是可以适当提高规模,增设几个生产线来更快消化秸秆,拥有更多产品呢?”在这样的思量之下,他说干就干,投入资金,扩大规模,现如今,他的储存站已经做到了秸秆的“四化”即原料化(制成草绳)、饲料化、
商品化(将原草直接卖出)和能源化(经二次加工后制成有机肥料),此外,还拥有稳定的客户购买,真正做到了产业化并形成了稳定、多样的产业链。

增收富村民,产业兴乡村

在形成产业链以后,储存站消化秸秆的能力变大了,能收购的秸秆也变多了,所以储存站的收购模式现在是只要有秸秆,不管量多少都会就会按定价收购。因此农户也很开心,纷纷将家中的秸秆收集拿来换钱,以此来增加一些收入。

除此之外,因产业的规模扩大,生产线增多,所需人手数也相应增多,陈建军便将附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招收进来一起干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内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我这是小小一个储存站,虽然不能解决全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但是也可以为部分村民的就业尽到绵薄之力,只要能对村民生活有所帮助,我就感到非常开心。”据悉,农作物秸秆储存站的纯利润可达200000元/年,站内所有工作人员收入可达3500元/月,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但陈建军自己觉得虽然现在秸秆产业做起来了,但是现在储存站的规模离他理想中的模样还是有些差距,他想以后多多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完善自己的产业链,能多开设几个这样的储存站并推广全村,甚至全镇。“说出来其实有点不好意思哩,其实我一直以来的目标是‘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我从小在光复垸长大,知道光复垸从一个贫困村走到现在有多么不容易,所以我想我们村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乡亲们能更得到更富足的生活,现在不是都在说乡村振兴,我也想为咱们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陈建军害羞且认真的说道。

现在,泗湖山镇政府领导也对陈建军的秸秆探索之路予以了高度重视和支持,计划在下一步,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以秸秆为主导,推动各条秸秆产业链融合发展,希望探索出一个绿色、智慧,利益联结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增收富百姓,以产业兴乡村,走一条有泗湖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