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结果反馈

益阳市争创首个国家运动休闲城市结果反馈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17-11-22 15:2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今年以来,我市体育竞技体育捷报频传,益阳藉羽毛球运动员贾一凡获2017羽毛球世锦赛冠军,益阳选手谌利军勇摘全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金牌。产业发展好事连连,连取两项国字号,7月市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全省唯一,全国30家首批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之一;8月益阳东部新区鱼形湖运动休闲体育小镇入选全国首批(例湖南省五个中第一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8月29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运动益阳"建设 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创建全国首个国家运动休闲城市的目标。这是我市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模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后又一重大创建举措。

传承优势:体育事业方兴未艾

众所周知,益阳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是世界“羽毛球之乡” ,全国重点的羽毛球训练基地,涌现出了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3.66亿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益阳市奥林匹克公园等;各区县(市)都基本建成了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全市农村、社区新建体育健身工程1265个,投放健身器材2064件(套),实现了乡镇社区农民健身工程整市推进全覆盖;目前,全市体育场地达到 4676个、面积578.6万平方米,人均达1.4平方米。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带动了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100人,单项体育协会23个,群众体育活动晨晚练点达到1000多个,年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0多场次,初步形成了具有益阳特色的广场舞、太极拳、健步走等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我市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力度,训练水平不断提高、训练队伍不断壮大,向国家队、省体工队输送了高水平的运动人才64人,代表我国、我省参加了奥运会、亚运会、亚锦赛、全运会,取得了优异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共获奥运冠军2个;世界冠军96个;全国冠军86个。

此外,我市还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青少年体育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所,省级后备人才基地3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县2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4个,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1所,在基层学校建立业余训练足球试点学校58所基本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训练网络,形成了训练体系。有效解决了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瓶颈”问题。

经过多年的积淀,我市体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已形成体育用品制造、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多业态共同发展的态势,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雏形已开始显现。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43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体育产业总产出20.3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近8亿元。

发展定位:紧扣“运动休闲之城”

推进“运动益阳”建设,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是一个覆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的系统工程,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益阳的长远发展。是基于全市上下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深刻认识、城市发展体育事业的迫切需要而做出的。目的是把益阳建设成为一座体育发达的城市、一座健康向上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为此,我市明确了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的总体目标:以建设国家运动休闲城市、“运动益阳” 建设为目标,加快群众体育社会化、青少年体育系统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体育设施普及化,努力打造全国体育事业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能看到: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展现新面貌。推动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区运动场、体育综合体、农村健身工程、户外健身登山休闲步道等建设,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构建“十五分钟健身圈”,城市健身功能布局基本完善;完成学校、企事业单位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到2025年,全市人均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农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0%以上。

——群众体育实现新突破。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体育生活化、资源信息化、服务均等化、场地便民化、组织网络化、活动系列化,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健身热情和健康水平。至2025年,全市实现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9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5%以上,全市每万人配备2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的竞争力,竞赛成绩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个,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00名以上。全市培养新增一级以上教练员20人以上,培养新增一级以上裁判员30人以上,争取东京奥运会金牌2-3枚 。

——体育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大力发展繁荣益阳体育产业,形成包含健身娱乐、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培训、场馆运营与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等在内的健全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持续保持我市体育产业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到2025年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2.5%,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体育及其相关产业中的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打造2个国家体育产业特色小镇和1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特色品牌赛事,重点培育2-3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建设4-5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2-3个“一县一品”省级体育健身休闲示范单位。基本建成“运动益阳”和国家运动休闲城市。

乘势推进:以人为本政府主导

“体育已处于国家新一轮改革的前沿,体育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心任务,对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创建工作,市文体广新局局长胡光华深有感慨,“综合研判当前形势,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进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聚力量,乘势而上,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建设‘运动益阳’,积极申报国家运动休闲城市,努力开创益阳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市民的原则,坚持以增强市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让全体市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健康快乐,促进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创建工作将强化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发展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努力拓宽社会资本参与体育项目建设的层面和渠道,造就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胡光华表示:“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促进竞赛项目、新兴项目和传统项目协调发展。”坚持立足益阳实际,集中力量打造群众体育特色品牌和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借助益阳绿色生态的环境优势,着力发展户外体育运动、高端体育赛事,打造特色体育旅游与休闲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提升体育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与此同时,还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人才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水平、体育教育发展、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发展壮大体育事业。

创建之路:全面推进任重道远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在创建国家运动休闲城市中,我市将在推进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构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规范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运动益阳”建设,使“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将全市490万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健身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推进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中,我市将挖掘、整合全民健身休闲资源,多方投入建设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到2025年,市、县、乡三级共建各类体育健身工程40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500条,晨、晚练健身广场800片。围绕“一江(资江)、一道(安化茶马古道)、一镇(鱼形湖运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三湖(大通湖、浩江湖、皇家湖)、三山(碧云峰、云雾山、赤山)”,打造特色体育活动基地,全力实施“一县一品”品牌工程。

并不断构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纵向上,建立市、区县(市)、乡镇(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含学生体育协会)、社团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出台体育协会管理办法;横向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与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协同工作,初步形成以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为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表彰奖励和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到2025年,实现60%以上乡镇(街道)配有文体专职干部,全市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达7500名。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为规范全民健身活动,我市还将按照“群众喜欢、因地制宜、个性发展、分类指导、重点培育、择优扶持”的原则,完善“大众运动会”、“皇家湖龙舟赛”、“茶马古道徒步行”、“环洞庭湖自行车赛”等益阳特色品牌活动;巩固羽毛球、广场舞、太极拳、乒乓球、青少年足球等优势传统项目;培育“乡村拔河赛”、“乡村篮球赛”、“乡村趣味运动会”、“特色农耕赛事”等特色健身活动;推动“工间操”、“健步行”、“自行车骑行上下班”等新型健身活动,形成年年有主题,月月有特色,周周有亮点,天天有活动的全民健身氛围。

与此同时,创建工作还将结合竞技体育,坚持精品工程战略,形成以羽毛球为龙头,以举重、摔跤、柔道、网球、跆拳道、定向越野、田径、足球、篮球、射击、游泳为重点项目的布局模式。加强体育人才后备基地建设,确保益阳羽毛球学校、安化羽毛球学校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扶持三所市级体校和区县(市)体校的建设,做好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梯次结构的合理衔接。制定体育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教学训练、科研、运动等领域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继续深化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模式,完善训练机制,改进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和业余体校考核评估标准,健全专职教练员管理办法,形成动态竞争的激励机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和业余训练经费的投入,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业余训练常年开展。扎实抓好省属、市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创新课余训练新模式,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抓好校园足球工作,推进“羽毛球进校园”工程,有序推动田径、篮球、足球、武术等项目归学校承担训练,实现业余训练和课余训练协调推进。

为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将结合我市现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体育产业组织、财政税收、投资融资等政策。抓好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坚持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社会兴办,引导市民健康消费。利用国家政策和自然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表演业,大力发展龙舟、皮划艇、赛艇运动等水上项目,积极培育羽毛球、网球、射击、高尔夫、攀岩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休闲运动项目,促进益阳体育产业升级,扩大体育消费。体育主管部门积极申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规范引导社会组织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实施管办分离,带动文化、旅游、休闲、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扩大“运动益阳”品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省人民政府作者:责任编辑:袁思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