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3-16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18-10-12 15:59 浏览量:
字体:

YYCR-2018-00019

 


益政发〔201818

 


益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湘政发20183)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深入推进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即一强,做强安化黑茶产业;三优,突出发展优质水产业、优质虾稻产业、优质蔬菜产业;一特,发展特色休闲食品产业)促进产业兴旺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慧农业为引领,以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为总抓手,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和全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建设为动力,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品牌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智慧农业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全力打造两百亿以上茶产业、两百亿以上水产业、两百亿以上虾稻产业、百亿以上蔬菜产业、百亿以上休闲食品产业,把益阳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提升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兴旺,建设农业强市。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农业产业兴旺发展。

农业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做强茶产业。加快优质茶叶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茶园60万亩,年加工茶叶产量18万吨以上,其中黑茶产量15万吨以上,实现茶叶产业综合产值350亿元以上,力争茶叶出口突破1亿美元。做大优势产业。中国淡水鱼都品牌效应明显扩大,高档优质稻生产、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全面推广,蔬菜生产实现标准化、设施化。到2020年,全市特色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量稳定在42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优质率达到90%以上;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稻渔生态种养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益阳成为影响湖南、辐射全国的重要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做优休闲食品产业。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10家左右,以槟榔、熟食为重点的休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农业供给质量全面提高。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原值比达到 2.5:1,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智慧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社会化服务全程覆盖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0%以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效衔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农村物流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1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基地建设

1.突出茶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优质茶叶原料供应基地,大力实施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三品工程,做强黑茶,做大红茶,做优绿茶。加强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市新建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新扩良种茶园10万亩,改造老茶园5万亩,建成高标准茶园60万亩,确保优质原料供应。全面推行茶园绿色防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出口种植基地建设和管理,扩大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数量和范围。安化县、桃江县每年新增12个茶叶国家级标准园或省级特色园,建设好湖红(安化红茶)产业园。大力实施美丽茶乡建设工程,以安化县、桃江县为重点,大力挖掘安化黑茶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打造资江两岸五百里生态茶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长沙海关驻益阳监管机构筹备办公室、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文体广新局)

2.扩大特色水产养殖。积极推进水产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大闸蟹、小龙虾、龟、鳖、乌鳢等名特水产发展。建设好50万亩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打造五大特色渔业基地。加强出口水生动物养殖基地建设,扩大名特水产出口量。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到2020年,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建成标准化精养池塘20万亩。加快推进南县小龙虾产业发展,打造集养殖、交易、深加工、餐饮、旅游、研发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引领区。(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外事侨务旅游局、长沙海关驻益阳监管机构筹备办公室)

3.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坚持优结构、提品质、增效益。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粮食流通领域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广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绿色生产技术。以南县、沅江市、大通湖区为重点,发展80万亩以上稻虾为主的稻渔生态种养及优质稻种植;以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为重点,稳定150万亩以上优质双季稻;以安化县、桃江县为重点,发展100万亩以上稻油连作。积极发展以山丘区为主的特色旱杂粮生产,全面提升粮食品质和生产效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粮食局)

4.加快蔬菜基地建设。以建立健全蔬菜产业体系为抓手,推动标准化、设施化生产。扶持建设一批以育苗(秧)中心为重点的种子种苗基地,改造升级生产基地。以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南县为重点,建设好5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大力发展沅江芦笋、桃江笋竹产业;积极扶持沅江市、南县供港澳出口蔬菜基地和加工厂建设,实现供港澳蔬菜直接出口;以安化县、桃江县为重点,建设好30万亩高山蔬菜、野生菜、笋竹和食用菌基地;以赫山区、资阳区为重点,建设好10万亩精细蔬菜基地。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总产量40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长沙海关驻益阳监管机构筹备办公室)

(二)精心打造品牌

1.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力争每个区县(市)新培育1个地理标志性产品、新创建1个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一县一特”“一片一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力争新创建区域公用品牌5个。继续支持安化黑茶”“南县小龙虾”“南洲虾稻米”“桃江竹笋”“桃江绿茶”“沅江芦笋”“大通湖大闸蟹”“赫山兰溪大米”“大通湖大米”“资阳休闲食品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对新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被评为全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2.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按照一县一特一品牌”“一片一品牌发展思路,依据资源秉赋和地域特色及产业优势,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每个区县(市)3年内至少打造或跨区县(市)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计划,每个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设立益阳市农产品品牌质量奖。对被评为全省十大农业特色品牌的给予奖励。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知名农业品牌和商标的重点保护,营造农业品牌发展良好的环境。(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

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支持粮食、蔬菜、水产、茶叶、休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行业开展强强联合、品牌资源共享,抱团闯市场。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对被评为全省十大农业企业品牌的给予奖励。到2020年,新创建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6个以上。加大对涉农企业股改、品牌打造和上市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大力推动涉农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等途径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3年内每个区县(市)至少完成1家涉农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金融办)

(三)推动规模经营

1.推进三园同创。按照设施健全、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科技领先的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各区县(市)依托资源禀赋,围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积极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到2020年,力争全市新创建3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2.推动休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以驰名品牌、益阳老字号、休闲食品为重点的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安化黑茶加工产业园、赫山兰溪粮食加工产业园、南县小龙虾加工产业园、桃江笋竹产业园、沅江芦笋产业园、资阳休闲熟食产业园、大通湖食品工业园等园区建设,使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委)

3.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认真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积极开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示范创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0年,全市培育发展种养大户5万户,家庭农场5000家,农民合作社5000个,入社农户达7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

(四)促进产业融合

1.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提升粮食、茶叶、水产、蔬菜等精深加工水平。设立农产品加工业扶持专项基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对新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30万、10万元奖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开展行业整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引导加工企业进园区,促进产业整合,形成集群发展。到2020年,力争培育5家左右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产值过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经信委、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2.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精细农业、精品农业,探索构建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支持益村平台建设,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村务、党务、金融、农技、就业等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县有中心、村有站的运营模式,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3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强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农业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营销促销等方面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好益阳智慧农业平台,率先在全省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办好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打造生态农业智慧乡村发展益阳模式。(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电子政务办)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我市茶乡、花乡、竹乡、渔乡、湿地等资源秉赋,实施好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培育扶持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创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鼓励发展智慧乡村游,培育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体广新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

4.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兰溪米市健康发展,把益阳茶业市场、中国黑茶大市场(安化)打造成全国黑茶贸易集散中心之一。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农产品产地建设适度规模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支持海吉星、红联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链设施,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冷链物流企业。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通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通道。(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5.推动益品出省出境。强化出口农产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益品品质。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借助会展等各类平台,推动安化黑茶等优质农产品出省出境。多渠道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会展、展销、节会等活动。支持区县(市)根据自身资源特色,精心筹办黑茶文化节、竹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充分展示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益村益品独特魅力。(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供销社)

(五)提升发展质量

1.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乡镇)创建活动,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围绕品牌打造,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3年内完成市域所属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技术规程与地方标准的制定。到2020年,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个,示范面积350万亩;创建省(国家)级特色(标准)菜园40个、茶园10个、果园5个;创建国家级、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0个,国家级、省级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以农业质量年建设为契机,加大安化县、赫山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沅江市、桃江县、大通湖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力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和信用体系,将农产品质量追溯与示范创建、项目安排、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3年内实现所有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质量可追溯。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加强乡镇农产品监管站规范化建设。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建设为重点,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畜禽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99%以上。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到2020年,力争全市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800个以上,产量占比达4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3.推进农业绿色生产转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项行动,抓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水肥一体化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力推广稻虾(鱼、蟹、鳖、蛙)等综合种养、猪沼果(菜、茶)、林下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认真做好农产品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深入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支持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创新研发,突破设施蔬菜、综合种养、循环农业、农机农艺结合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建立益阳黑茶产业科技发展基金和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黑茶产业科技含量。建设好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提高小龙虾产业化水平。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开展乡镇农技站星级服务创建。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参与产业化生产指导,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林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统筹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协调推进重大措施落实,切实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把实施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目标任务纳入对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二)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举措,用好用活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坚持把三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统筹中央、省、市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建设。建立财政、金融、担保和保险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落实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组织实施农民创业、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绿色证书培训,支持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留学回国人员到农村就业创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强化改革创新。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破除产业发展障碍、激发活力、培育动能。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确权颁证成果运用试点。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健全面向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益阳市人民政府        

20181012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军分区。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1012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法制办作者:责任编辑:袁思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