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09-15

益阳市1-10月优化营商环境完成情况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1-26 15:33 浏览量:
字体:

今年以来,我市下大力气狠抓营商环境优化,全市上下围绕营商环境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一为革除积弊,二是推陈出新,三在深度落实,具体来说:

一、坚持高位推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高位推进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由市优办牵头,历时近半年的调研走访、征求意见、专家讨论、会议审议,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于7月14日出台了《益阳市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攻坚行动方案》。

(二)抓实“四大”行动。8月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大走访、大宣传、大举措等“四大”行动,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承担行政审批服务的市直相关部门为重点调研载体,重点企业、行业商协会为主要走访对象,全面掌握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园区赋权、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高频、突出问题,吸纳市场主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调研走访共收集涉营商环境问题57个,其中43个问题已交办相关责任部门,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要求限期回复,并就问题举一反三,制定长效举措;14个涉嫌违纪违规的问题线索已移送市纪委跟进调查,深挖溯源、一究到底。下阶段,我市将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剖问题、归纳共性,拟定更具针对性的实策硬措,配套《攻坚行动方案》,为营商环境优化路径指明方向。

(三)强化工作力量。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从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直机关抽调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专班办公室(设市发改委)集中办公,整合强化了工作力量。同时因人员异动,及时调整更新了市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常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高位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着力营造高效快捷、便企利民的政务环境。一是启用全新政务服务平台。9月30日,总面积2.2万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中心—益阳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有58个部门单位完成进驻,共设不动产、综合服务、财税、人社、等9大主体服务专区,共有1742项政务事项在中心各窗口受理。聚焦益阳本地特色和服务资源,开发了“益办事”便民服务APP,与市民服务中心同步开放上线,让广大市民实现大事小事指尖办、掌上办、移动办、容易办。二是纵深推进审批便利度改革。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重点,以创新机制、再造流程、压缩时限、优化服务为抓手, 精细精准做好政务服务相关工作。今年以来,市本级共受理“一件事一次办”业务2499525件,其中跨域通办18322件;市本级“六稳”“六保”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件3038件,减免税费额达3890.87万元。推出了企业开办专区、对新办企业实行免费刻制印章、二手房过户实行了水、电、气联办、不动产证自助查询等便民利民举措。三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了《益阳市“证照分离”工作方案》,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发展,持续推进注销便利化改革,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截至10月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1614户,注销18150户。出台了企业开办首套印章免费政策,目前已实现全市覆盖,截至10月底,已累计赠送印章1962套,为企业节约成本95万元。

(二)着力营造降本增效、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一是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改善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非接触”办税走向常态化,湘税社保APP、个人所得税APP得到广泛应用,电子税务局实现252项功能网上办, 143项涉税事项即时办结、178项涉税事项 “最多跑一次”,新办纳税人从登记到领票只取1次号、只排1次队,市本级“六稳”“六保”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件2919件,减免税费额达3889.17万元。二是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让金融支持直达实体经济。截至今年9月底,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撬动下,累计办理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5469笔,共计31.37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6621户,共计6.19亿元。三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运用“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银行机构运用企业依法纳税信息,创新“银税互动”金融产品,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门槛。截至9月底,市内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4.69亿元,较年初增加6.02亿元。

(三)着力营造公平公正、安全安心的法治环境。一是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规规章,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用法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推动我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创新执法检查方式。推行跨部门联合行政执法,通过合理整合降低检查频次,有效减少了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均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1年度抽查工作计划,覆盖22个部门、120个随机抽查事项、30个部门联合抽查事项。三是提升执法检查温度。采取服务型执法,在涉企行政执法活动中,大力推广使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切实提高了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出台《益阳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将违反企业登记、备案、广告、电子商务管理规定等20项轻微违法行为列为免罚情形,统一执法尺度,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执法行为。四是狠抓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印发了《2021年益阳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来,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6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件。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第一批290件非正常专利申请处理已完成,第二批非正常专利申请250件,目前已撤回241件,撤回率超过95%。在各区县(市)开展了多场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受训人数达310余人,邀请知识产权专家服务团在安化、南县、沅江等地走访了10余家企业并分别开展交流座谈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注册商标申请5169件,注册4318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40231件。益阳商标受理窗口注册134件,申请207件。

三、强化责任落实

(一)加强队伍能力建设。9月24日—25日,我市在市委党校举行了益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培训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作培训动员辅导报告,邀请了中央党校、湖南大学权威教授专题授课,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区县(市)政府常务副区县(市)长、行政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及进驻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共计500余人参加培训,切实增强了参培人员政务管理服务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了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我市将营商环境评价18个一级指标转化为18项重点工作,配合新出台的《攻坚行动方案》21条重点攻坚事项,集中精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重点攻坚,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深做细,做在平时。今年来,我市多次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就优化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不动产登记等专项工作分别召开专题座谈会,定期总结推广创新经验、协同分析处理难点问题,着力优化评价体系重点指标内容,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12345市长热线中增设营商环境专席,专责接听、处办涉及损坏营商环境的诉件。通过专席将企业和市民的诉求分置处理,减少调度、转派等中间环节的时间,让营商环境专席成为服务企业的直通车,实现企业诉求快转、快办、跟踪、督办“一条龙”服务,切实做到投诉举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提高市场主体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营造我市“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实施“好差评”。积极贯彻落实“好差评”工作,市本级所有单位以及8个区县(市)已全面开通“好差评”评价。通过“现场评、线上评、监督评、综合评”,有力促进了政务服务“三转变二提升”,即加快了从“线下办”到“线上办”转变、从“按时办”到“提速办”转变、从窗口围着机关转到机关围着窗口转的转变,提升了办事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根据省行政效能监管系统,市本级办结率为99.9%,法定时限提速率83.22%,30个部门共接受各类形式的评价1986115条,办件评价率95.44%,其中主动评价1642426条,主动评价率82.69%。在省政府门户网公布的市州“好差评”排行榜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一。

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先后出台了《益阳市2021年政务管理服务工作要点》《关于推广省“一件事一次办”微信小程序的通知》《关于印发<益阳市落实省第三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进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市“一件事一次办”重点套餐事项改革试点的通知》等制度文件,为改革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及时更新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办事指南以及“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等办事服务信息,让企业群众事前了解办事指南,事中掌握办事进度,事后推送办事结果,助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巩固省定三批和“六稳”“六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落地成果。今年以来,市本级共受理“一件事一次办”业务2460473件,其中跨域通办18322件;市本级“六稳”“六保”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件3038件,减免税费额达3890.87万元。

(二)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

1.“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是“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面到位。我市今年以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为契机,通过高位推动、精准指导、强化督查、智能监管等举措,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批、一批专家支撑、一名首席决定、一名领导分管、一套机制保障、一个平台监管”的审批服务改革要求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目前,市本级除市委编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市民宗局)2个单位经市政府批准暂不入驻外,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单位58家(含配套企事业单位17家),41个单位将审批科室压缩至67个,其中23个单位已将审批服务职能集中到行政审批改革科,各单位授权首席审批员对692个事项行使审批决定权,对1070个事项行使审批初审权。通过改革,市本级依申请可办事项承诺时限已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4%,时限压缩比全省第二,即办件率全省第一。

二是简政放权精准到位。围绕“一件事一次办”和群众需求侧,扎实开展放权赋权攻坚行动,推进审批事项全链条精准化整体下放。认真贯彻落实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63项重点任务。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分三批发布村级“就近办”指导目录事项63项,调整建设工程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承接上级下放事项,开展放权赋权“回头看”。推行“签约即服务”“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三即”改革。容缺办理和告知+承诺从试点向全面化、公开化、普惠化转变,促成了信维声学、金博股份等新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开展向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差异化精准赋权,形成“一园区一清单”,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向益阳高新区、大通湖区工业园、长春经开区以及龙岭工业集中区分别下放149项、78项、103项、98项市级权限事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助推“五好”园区高质量建设。开展基层证明事项整治工作,清理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最大幅度地减少证明盖章。经统计,全市共清理各类证明事项452项。

三是政务服务体系构建到位。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机构、场地、人员、设施、机制“五有”到位。目前,全市92个乡镇(街道、园区)党群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到位,在省内率先将公安、市监、资源规划等部门业务集中进驻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并按照“综合服务窗口+主题服务窗口”模式设立办事窗口。政务服务连锁店的普及,在全市92个乡镇(街道、园区)、1128个村和306个社区,成功打造了20分钟政务服务申报圈。截至10月底,全市共为群众就近办理各类业务78万余件。基层政务服务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一、二名,塑造了益阳品牌。我市推动基层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经验获得省政务局刊文推介,中央电视台13台对此予以了报道。

2.“一件事一次办” 迈出新步伐

在全面落实296个省“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4个市县级权限复工复产政策“一件事一次办”套餐的基础上,以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引领,优化试点“出生一件事”“新生入学一件事”“身后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村民建房一件事”“二手房过户一件事”等8个高频套餐事项“一次办”并全市推广。二手房过户+水电气网联办套餐实施以来,已办理了500余户过户业务。通过一次联办就可同步办理全套过户手续,解决了老百姓跑多地、跑多窗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截至目前,全市共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各类“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近497.14万件,“六稳”“六保”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专窗累计办件37788件,惠及企业6707家,减免税费额达6690.74万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点对点“跨省通办”工作。推广运用省“一件事一次办”微信小程序,目前,我市微信小程序注册量为396815人,注册量用户占常住人口比例10.303%,排名全省前列。

3.政务服务取得成效

重点围绕“三集中三到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政务服务“四减”。一是减材料。通过消除模糊材料、共享共同材料、调用沉淀材料、删除不必要材料,办理材料平均压缩30%,“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减材料达70%。精简“新生入学一件事”9项申办材料,精简率达90%,不见面即可“隔空办理”“一键”入学,惠及入学新生万余名。二是减环节。通过审席审批员审批、专员独立审批等方式减少审批参与科室及人员,大力减少审批环节。市本级41个部门将审批科室集中到67个科室,其中23个部门已将审批服务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改革科,各部门授权首席审批员对692个事项行使审批决定权,事项占比40%。三是减跑动。通过集成专区减跑动、并联审批减跑动、数据应用减跑动、免费邮寄减跑动、上门服务减跑动,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大为减少,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5%以上。公积金中心、司法局、医保局共有15个事项实现秒办,不动产信息查询实现自助端和微信端办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网办率全省第一。“人社通”平台的建成将社保3项服务送到了企业办公室,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办理。四是减费用。通过公布收费清单杜绝乱收费、服务性收费取下限、重大项目缓减免、企业开办零成本、园区工业项目零收费等方式,着力减费用。目前,已累计向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首套印章1962套,为企业节约成本95万余元;减免税费额达6690.74万元,惠及企业6707家。

4.网上政务服务跨上新台阶

省、市、县、乡、村(社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实现无缝对接。再次梳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市本级2056条,区县(市)31310条,暂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12个市直单位的自有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统一建设了全市电子证照库,并顺利完成与国家、省电子证照平台的对接。市直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益办事APP等线上服务平台,并与实体大厅同源管理,实现了“在线预约、在线办理、实时反馈、结果查询、智能问答”等功能,做到线上线下有效融合。从 “网上办”到“掌上办”,“益办事”APP对接15个职能部门,整合55个应用,打造移动办事统一入口,一码通行、一码通办。自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收件3521838件,累计办结3512708件,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及以上深度事项比例85.99%,排名全省前五。

5.实体大厅展现新气象

9月30日益阳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运行,部门、事项实现了应进全进,分厅林立的状况彻底改变。政务服务大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采取“综(合)区+专区”的“1+8”模式,开设不动产、财税、人社、公安、建设工程、医保交通民政、公共法律服务、金融服务8个专区,其余事项全部纳入1个综(合)区进行办理。市政务服务大厅入驻58家部门和单位,进驻政务服务事项1737项,大厅进驻工作人员500余人。综合专区进驻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等34家市直部门和相关单位, 512个事项实行 “单窗通办”。我市在全省率先将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秉着务实可持续的原则,协调金融部门进驻,提供企业开办、融资、个人贷款、社保卡以及与政务服务相关的非现金服务。同时,政务服务大厅还配套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区、政务公开专区、自助网办区等便民设施。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功能齐全,便民设施完备,能够较好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

6.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业绩

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一”(一个规划:编制2021-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一个中心:建设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一个平台:建设“益办事”便民服务平台,一个机制: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长效机制)的要求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重新修订了《益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2021-2025年)》,并根据《顶层设计》建设路径,将“益办事”APP、“一网统管”平台、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数据治理、数字底座等5个项目整体打包为“智慧城市提升工程”,编制了《益阳市新型智慧城市提升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底座,在清理规范整合政务服务移动端的基础上,开发了“益办事”APP市民服务平台,并于9月30日与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同步上线运行,打造政府可控、应用汇聚、办事高效的城市服务统一入口,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掌上办、指尖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者: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