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市统计局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索 引 号:006466493/2016-1873172 发布机构: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2016-09-19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主 题 词:

一、部门基本情况

益阳市统计局设10个内设机构,6个事业单位,实有财政供养人员共计67人,其中:在职工作人员50人,离退休人员17人。2015年,我局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共计776.6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预算418.81万元,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260.80万元,商品服务支出56.4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01.58万元;其他为专项业务支出357.87万元。从功能分类看,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4.3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8.3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7.11万元,转移性支出96.87万元。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益阳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5年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益财绩〔201687号)文件精神,我局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局领导指示立即成立绩效评价小组,开展2015年度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核实数据。对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将2015年度和201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查阅资料。查阅2015年度预算安排、非税收入、预算追加、资金管理、经费支出、资产管理等相关文件资料和财务凭证。

3、实地查看。现场查看实物资产等。

4、发放调查问卷。对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

5、归纳汇总。对提供的材料及自评报告,结合现场评价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6、评价组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讨论。

7、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三、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确定的内容,经评价组综合评价,益阳市统计局2015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评为“优良”。

四、主要绩效

益阳市统计局充分履行职责职能,严格按财经法规及制度使用、管理资金,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三个提高”为目标,保障优质的统计服务。2015年,市统计局按照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三个提高”为目标,着力开展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调查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和联网直报系统“四大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建设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打造丽都益阳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和优质的统计服务,较好地完成了绩效评估各项指标任务。

(二)全力做好省定主要经济指标监测分析上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组织完成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等涉及二十多个专业近两千家企事业单位指标的监测、分析、上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针对性建议和贯彻落实有关领导提出的针对性处置方案意见,没有发生因数据报送问题致使省里对我市扣分的情况。

(三)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强化统计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服务功能,加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扎实做好月度、季度和半年度分析。强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节能减排等主要考核指标排序动态监测,加强与周边市州横向比较分析,查找差距,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力求把握全局,分析透彻。加强对区县(市)数据质量管理,局班子成员对8个区县(市)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区县(市)统计局也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对乡镇及县直部门统计工作的联点包干制,市县乡三级联动、一体运作,促进了全市统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有序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高度重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成立了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益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小组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益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益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益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计划》,落实了调查经费和PDA设备,完成了对1%人口调查抽样框的整理,组织和指导完成了调查小区划分和地图的绘制,选调了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并分片区对全市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分阶段、分片区进行了督促检查,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调查摸底、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开展入户调查,完成了调查表的编码、数据的审核改错和上报工作,圆满完成了1%人口抽样调查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五)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2015年元月中旬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设计前调研。124日下发了《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益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对我市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总部署,并随文正式公布了全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市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以及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市级经费预算 570万元,目前正在与市财政局进行经费对接。

(六)全面完成经济普查后续工作。向社会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123号公报,完成了经济普查上要数据向社会的发布工作,指导了各区县(市)完成了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确保了公报数据的全面准确、数据的统筹一致。开展发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全局确定了15个经济普查分析课题,现已基本完成。积极提供资料服务,利用网络、报纸为社会、公众、企业提供经济普查信息,开展了经济普查年鉴的编辑工作。

(七)完成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联网直报指挥中心建设。益阳市联网直报指挥调度中心占地72平方米,共投入资金90多万元,是一个集联网直报指挥调度、视频会议、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工作调度平台,能实现省、市、县各级统计机构的上下联动、实时监控和及时响应,可集中相关行业与部门在联网直报数据报送和处理期间的指挥、协调、催报和应急处理,有利于联网直报数据的在线审核,提高数据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型统计工作能力。二是网络安全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配置了一台服务器专用于安装VRV安全客户端管理系统软件,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测试,并实现与省局级联,实现对区县(市)的管理。已对全局所有接入统计网络终端在完成了最新版北信源安全客户端的安装、实名注册率达到了100%三是县级网络建设。所有区县(市)开通了统计内网,网络带宽保证在10兆以上,市局承担线路租用费。

(八)深入开展调研与统计分析,做好决策咨询服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课题调研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发挥参谋部作用。今年共开展工业、农业、能源、财贸、投资以及园区等专项调研10多次,共撰写统计分析62篇,其中领导批示17篇,市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50篇次。如《我市规模企业申报偏少要引起重视》引起市委书记胡忠雄的高度重视—“请跃涛同志专题调研一次”,常务副市长杨跃涛中批示— “下周专题调研一次,请市经信委、统计局做好准备。”《关于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得到原市委书记魏旋君的批示;《推进益阳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得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喜华等领导的批示。同时我局高度重视政务信息报送,连续多年评为市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政策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前三季度我局政务信息采用得分居市直部门前列。

(九)严格统计行政执法。加强对统计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依法行政、执法督查和巡查工作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年度法制工作安排计划,将法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2015全市执法检查单位204家 ,立案处理59

(十)预决算等重要信息公开透明。2015年在本单位和益阳门户网站上公开预决算信息。同时,我们还对“三公经费”的预决算收支情况也在以上网站进行了公示,做到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评价。

(十一)规范资金使用,把好“支出关”。我局经费开支按预算执行,基本支出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由机关财务实行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做到不铺张浪费,开源节流。2015年度市统计局没有一起出国出境考察的情况,廉政建设情况良好,努力做到使有限的经费保证机关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2015年我局结余资金52.9万元。

(十二)狠抓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保障了职工工资,津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没有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离退休费用等现象;二是保障了单位的正常运转,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有多项工作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或个人;三是财政供养人员控制较好,无超编人员;四是资金使用无虚列支出及随意使用现象,无大额现金支付现象。

(十三)机关自身建设常抓不懈,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益阳市统计局在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公务用车、保障重点工作支出等方面采取措施得力,效果较好。注重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工会、计生、老干、工青妇团等组织的积极性,做好了新闻宣传、数据发布、综合治理、人事教育、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工作,机关自身建设呈现良好局面。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2015年实际支出数超出了年初预算安排,预算编制不够明确和细化。

(二)专项资金使用上存在挤占现象,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六、有关建议

(一)做好、做细预算编制工作。严格审核预算方案,科学编制预算方案,认真执行,强化监督。严格按制度办事,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财政资金的功能,强化支出计划,严格经费支出管理。在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支出计划,严格执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

(二)加强资金管理,加快执行进度。要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和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控制经费支出,适时加快资金执行进度,保证财政资金发挥应起的作用。

(三)加大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配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切实做到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201691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打印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