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

索 引 号:00646624X/2022-1548917 发布机构:益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文日期:2022-03-29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主 题 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广体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工作要求,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聚焦打造文旅体康“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人文文化高地、历史文化富地、特色文化标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国际交往新城”目标,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不断推动文旅广体事业产业实现新跨越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益阳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一个目标,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一)加快夯实文旅体康支柱产业基础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住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文化旅游体康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一体、两翼、四支点”的产业空间结构和以点带面、协作联通、优质高效的发展格局。

2.强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科学包装项目,组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运营商,新建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项目);发展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新型业态,全力在供给端、流通端、消费端等各环节催生新的市场主体,力争文旅广体市场主体年净增长10%以上。扶持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融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发展;支持产业基础好、资源优、创新能力强的重点区域,建设特色型、专业型文创、广电媒体、体育产业园(基地)。

3,加快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数字化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业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现代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对接,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4.加快完善现代旅游产品体系。重点依托益阳特色文旅资源,进一步增强林地、湿地、湖泊的休闲服务功能,发展文学文化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亲子研学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培育夜间文旅经济、网红经济及线上数字化旅游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1-2个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5.加快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在打造一批精品体育赛事、一批优质体育俱乐部、一批特色运动休闲小镇、一批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一批先进体育制造企业等“五个一批”上持续发力,重点发展运动网绳、水上运动器具、羽毛球、运动穿戴设备等特色产业,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为重点的产业链条,培育体育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6.加快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以“高清湖南”建设为抓手,瞄准“制造+内容+传输+应用”的大视听全产业链,大力支持“记录湖南”优秀视听节目创作、传播,培育广播电视和文化融合新业态,带动文化创意及关键设备、软件、系统的产业化,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7.加快推进一产业一名县(处)领导主抓、一银行对接融资、一个工作专班调度机制。支持产业龙头资源横向整合、链条垂直延伸、行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建设一批文旅体康产业百亿区县(市)、亿元镇。

二、主攻两个重点,开拓融合发展新局面

(二)升级和丰富产品供给

8.全力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产品业态、商业运营等方面改革创新,推动产业产品全面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文旅体康产品,指导做好清溪“山乡巨变”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工作,力争新创评1—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9.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注重从整体上谋划旅游发展,丰富旅游的生态和人文内涵,推动旅游发展从单一景点景区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大力提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农业、手工业、研学)等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支持创建一批精品乡村民宿,指导和支持创建国家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4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5家。

10.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品牌创建。强化全市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打造,开展益阳城市文旅形象宣传口号和标识设计公开征选,构建主品牌+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等在内的全市旅游品牌体系,通过深度挖掘、时代诠释、视觉重塑,提升“益山益水 益美益阳”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坚持系统联动,推动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级文旅消费聚集示范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指导和支持创建一批3A级旅游景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休闲旅游街区、省级研学旅游示范点等文旅品牌。

11.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统筹调度和考核激励,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投资商或运营商,打造一批战略性的产业项目。积极推进清溪“山乡巨变”景区、明清古巷文旅综合体、桃花江竹海旅游片区开发、滔溪镇百花寨茶旅文一体化、赤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安化“两山一湖”、“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等15个重点文旅体康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充实文旅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构。全力支持南县白吟浪村乡村振兴帮扶点建设。

(三)务实培育开放多元市场

12.创新营销手段。构建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游客参与互动的全方位宣传推广格局。办好系列主题节会,全力申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2022年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遴选区县(市)承办好首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指导和支持区县(市)办好各类节会活动。

13.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文旅消费便民惠民,落实文旅消费激励政策;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形态,激发新型消费市场潜力。

14.精准策划文旅线路。研究不同群体消费需求,针对性打造一批“红色、绿色、古色、特色”交相辉映的精品线路。发挥旅行社等行业协会和携程、去哪儿等OAT平台及广电推广的作用,重点强化“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味道湖南”益阳美食8条精品旅游线的宣传推广。

15.拓展区域协作。积极对接“强省会”战略,组织和支持各区县(市)、相关文旅企业优质文旅商品参加湖南省文旅产业博览会、湖南—东盟美食旅游消费季、湖南航空产业博览会,筛选推荐特色、优质旅游商品参加省级、国家级旅游商品赛事。持续组织开展省内游客游益阳等活动,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的目标。

三、突出三项工程,展现“益美益阳”新气象

(四)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

16.聚焦主题讲好益阳故事。围绕党的二十大,突出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乡村振兴等题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打造《山那边人家》和群文艺术作品,力争代表湖南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17.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创新法人治理结构,挖掘局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潜力,支持清溪文旅集团在事业发展、产业带动上发挥示范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成立益阳市花鼓戏剧院,实施花鼓戏振兴工程。

(五)实施服务质量“精致工程”

18.促进景区景点提质升级。打造“品质旅游”,对标标准规范和市场化运营实际,加快完善游客中心、营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配套。

19.加强智慧文旅建设。注重景区和度假区智慧化建设,推动停车场(房车营地)、游客中心、景区标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的普及应用。

20.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21.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公共信息归集时效和数据质量。推进行业示范引领,做好星级旅行社信誉等级评估、星级饭店复核工作,培育3-5家星级旅游酒店(饭店)与等级民宿。

(六)实施体育强市“金牌工程”

22.全力备战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争取金牌37块以上。承办好2022年湖南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等比赛。适时启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筹备工作。

23.做好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评估迎检工作,争取新增加一所国家级基地。

24.进一步推进体育领域深化改革,积极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推动恢复县级体校;出台相应激励措施,为促进优秀体育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和激励奋勇争先提供政策保障。

25.做好羽毛球进校园、羽毛球进中考等工作,培育青少年羽毛球运动人才,擦亮“羽毛球之乡”的城市名片。

四、健全四个体系,促进公共服务新提升

(七)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26.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高标准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建设。按时完成市新“三馆”装修、搬迁、开馆等工作。做好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组织各区县(市)创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27.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广泛开展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 戏曲进乡村”“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益阳花鼓大戏台”“国际博物馆日”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第十届花鼓戏汇演,组织送戏下乡300场演出,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和周末剧场活动。

(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建设

28.完善文物安全四级防护体系。加强文物保护项目申报与储备,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力争明清古巷综合开发项目今年10月前运营。持续推进“万里茶道”申遗。深化文物保护单位、文博单位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文物旅游线路。

29.推动羊舞岭古窑址、益阳故城遗址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市域内考古调勘发掘工作。打造网上智慧博物馆。

30.做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工作。组织申报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红色遗产、名人故居等抢救性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试点文物建筑认养制度。

31.组织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有序开展非遗“三进”工作。完善四级项目名录记录建档工作。积极推动文遗文创产品的开发。推进“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等工作,支持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工坊,打造一批非遗旅游示范点。推进非遗中心田野调查工作的开展。

(九)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32.全力推进全民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体医融合,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提升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能力水平。

33.组织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办好第二十二届大众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第四届社区男子篮球赛。

34.推动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健身房、社会足球场、公共体育场馆等体育基础设施,力争中心城区银城健身步道项目申报成功并开工。加强低免收费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加强健身设施和智慧健身房管理工作,积极打造15分钟健身圈。积极支持体彩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完成1.55亿元的发行目标。

(十)推进“智慧广电”体系建设

35.促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抓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导向管理,强化广播电视和视听网站安全播出和监听监看监评工作。推动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生产和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的创新创优等工作。

36.推进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工作以及农村广播“村村响”转向应急广播的提质改造工作。

37.加强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后续管理工作,提升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38.推进新一轮有线数字电视向双向化、高清化、宽带化、智能化整体转换及全市有线网络整合和广电5G一体化发展。

五、强化五个保障,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十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39.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捍卫“两个确立”。

40.从严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加强机关、系统和行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风险防控,强化政治纪律监督检查,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持之以恒纠“四风”。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构建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十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41.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培训交流,提升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优化内设部门和局属单位班子结构。探索与高校、头部企业、行业组织共同加强研究、创意设计、产品策划、商业运营等方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

42.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优化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推动干职工团结干事、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切实转变、持续优化全系统工作作风。

(十三)强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43.加强和规范文旅体康产业统计工作。完善重点项目和规上企业数据库管理平台,建立重点项目定期调度点评机制,定期开展产业发展形势分析,精准出台工作措施。

44.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及区县(市)的对接,健全项目库,积极立项争资。落实《益阳市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并适时修改完善。探索建立文旅体康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基金,并以此引导文旅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搭建合作平台,畅通投融资渠道。

45.强化与市直相关部门、区县(市)、行业协会工作协同。加强与区县(市)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重点文旅项目用地需求。围绕精品旅游线路,协调加快完善公共交通配套。创新行业社会组织、企业管理机制,提升行业整体质效。

(十四)强化市场秩序管理

46.持续推进行业法治化管理。坚持市场监管与执法监管两手抓,统筹文化、文物、体育、旅游、广电领域行政执法,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积极防范化解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稳定风险,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提升行业自律能力水平。

47.持续推进平安单位创建。突出文化娱乐场所、文物保护单位、演出活动、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体育赛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行业综合治理。

(十五)强化安全底线保障

48.发挥好市文旅安委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压实部门工作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打非治违”工作成效,及时排查行业领域各类安全问题隐患,紧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整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49.对标疫情防控常态化管控最新标准,落实落细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措施,推动“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

50.突出文化产业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强化网络舆情形势分析研判和保密等工作,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打印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