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及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索 引 号:yyfgw-2013-000038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发文日期:2013-12-06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主 题 词:
 

一、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全市上下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思路,扎实开展“两大会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关于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共设置指标28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6项、约束性指标12项。规划指标总体进展顺利(具体见附表),呈现出稳中有增、积极向好的势头。表现在:

1、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到目前为止,28项指标进展情况在预期之内,其中,达到或超过规划进度要求的指标有18项;低于规划进度的指标有10项,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化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

2、总体运行稳中有增。在全国、全省宏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我市绝大部分规划指标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而且部分指标在排位较为靠前。其中,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省下达年度目标;16项预期性指标中,仅有城镇化率、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进出口总额等4项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关于规划任务落实情况

1、产业建设有新成效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年均增长4.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年增加,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31家、市级259家。加快土地信托流转、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社等多种土地流转步伐。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82个。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到2012年达到1400亿元。工业化率上升至40.9%,比2010年提升4.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321.5%。规模以上企业831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22家,汉森制药、太阳鸟游艇和克明面业成功上市。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2012年,9大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0.6%。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益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2家,完成总产值291.7亿元。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8家。创中国驰名商标17个,湖南著名商标111个,湖南名牌36个。

服务业稳中有为。“十二五”规划前两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5%,2012年达到353.8亿元。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来势看好,完成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建成朝阳汽车站,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业较快发展。编制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增3A级以上景区4个,创建了旅游强县1家,旅游特色名镇、名村11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0家。

2、城乡统筹有新进展

规定动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稳妥推进。1539个村开展“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899个村完成“四位一体”机制建设。全市及各区县(市)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规划基本完成。启动了28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完成了全市土地整治规划,其中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新增耕地1578公顷。

城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两年多来,全市完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9.2亿元。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6.6亿元,新建、改建项目200多个。高速公路、铁路和干线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554.7公里。推进水利建设“十大工程”。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2.7亿元,实施了一批防洪抗旱减灾、民生水利工程。新建和改造变电站28座、线路2160公里。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1%,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创业型城市等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大力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门前三包五不准”管理办法,市容市貌全面改观。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50%的行政村完成村级治理机制改革。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3、生态环境有新改善

节能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降低,工业用能效益稳步增长,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9.5%,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56.7%。实施了国电益阳发电有限公司能量系统优化和电机系统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项目。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实施了“十大环保工程”,市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减排项目90个,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新建了6个污水处理厂和5个垃圾处理场,全市县城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资江和洞庭湖益阳水域10个断面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森林覆盖率由53.7%上升到54.4%;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新增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益阳东部新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等获省政府批准。中心城区连续实施了五个“十万棵树进城”工程。中心城区绿地率由2010年的33%增加到了2012年的38.8%。

4、改革开放有新突破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探索了符合益阳实际的“三集中”、“六一体”、“四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审批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都迈出新的步伐,市直国有企业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等基本完成。“营改增”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进。全面部署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等五项人社改革创新工作。

争资引资成效明显。立项争资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前两年,全市立项争资到位资金246亿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两年来,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562.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431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62亿美元。

金融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新增融资性担保公司8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华融湘江银行益阳分行、交通银行益阳分行、沅江浦发村镇银行设立营业。市城建投一期、二期、市高新投等3期企业债券成功发行45亿元。益阳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筹建。

5、民生改善有新提升

教育强市步伐加快。“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5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19所。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两扩两建”工程顺利实施,新增小学学位1620个、初中学位600个。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中有进。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校车服务覆盖50%的目标。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应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有50%的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99.7%。

公共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完成益阳历史文物陈列馆建设,完善了7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7个社区文化活动站(室)的建设,新建20个周末广场电影放映点。提前完成了“十二五”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人。五大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90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全覆盖。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8.5万人、五保对象4.2万人。改扩(新)建乡镇敬老院36所。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

社会大局基本稳定。安全生产保持良好形势。物价水平得到较好控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得到加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综治维稳工作责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全省先进。

(三)关于规划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全市纳入“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库项目406个,到2012年,共完成投资697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30.3%。具体情况为:

1、基础设施项目128个,完成投资279.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26.4%。其中: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41.7亿元。完成了长益高速公路路面改造、G207线桃江段、益桃一级公路提质改造等7个项目建设,G319益阳南线高速公路等19个项目开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2.7亿元。完成54座小I型水库除险加固。全市防洪堤防建设工程、饮水用水安全工程有序推进。城建完成投资60.5亿元。燃气管网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益阳市城东引水扩建工程已完成7条管线安装。完成了益阳市第四水厂征地拆迁。城镇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全面推进。电力通信完成投资24.2亿元,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变电站改造、电力改造、网络工程建设等项目正在实施。

2、基础产业项目190个,完成投资291.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32.3%。其中:农业项目完成投资23.8亿元。实施了新增粮食产能工程、高产优质棉田建设工程、家畜良种工程等提升农产品产源质量工程。大通湖天泓渔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益阳农业高科园、大通湖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草尾现代农业示范镇等进度加快。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29.9亿元。沅江风能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建设,金塘冲水电站项目正在进行法人招标,舵杆洲风电场建设获得“路条”。东部新区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南县生态食品工业园目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园区启动建设。湘投金天钛焊管生产、三一重工等18个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全面开工,且部分竣工投产。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37.5亿元。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项目进展顺利。黄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3A级景区。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茶马古道旅游开发、雪峰湖旅游开发、张家码头市场物流中心建设等都已完成投资过亿。

3、民生保障和生态环保项目88个,完成投资126.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37.7%。其中,生态环保完成投资31.9亿元。七一五矿矿区综合治理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完成21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技术方案。矿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乡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稳步推进。民生保障完成投资86.3亿元。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已完成选址,正在拆迁、规划招标。市人民医院、资阳区妇幼保健院、4个县级人民医院建设等项目都已主体完工,市人民医院的已投入使用。其他投资8.4亿元。

二、今年上半年我市计划执行情况

1、主要指标增速排位靠前。上半年,我市大多数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前4位,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情况。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70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4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99.7亿元,增长11.9%,增速居全省第3位;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2亿元,增长4%,增速居全省第1位;完成财政总收入44.4亿元,增长18.1%,增速居全省第3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8亿元,增长35.8%,增速居全省第4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2亿元,增长13.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两大会战”强力实施。上半年,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4.2%。石长铁路复线,岳常、常安等高速公路项目,S225安化段、S308桃江绕城公路等干线公路项目稳步推进。全市九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11.7%,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1.2%。园区新开工项目67个,新投产项目101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5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施工面积6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6万平方米。

3、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了省级预评估,已接受国家暗访考评。国家生态城市创建活动前期工作正在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城市主次干道提质改造等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各项专项整治活动扎实开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4、城乡统筹进展平稳。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均超额完成了进度任务;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村级治理机制改革得到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取得初步成果。“两河”专项治理全面启动。

5、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06个,新开工项目110个,新投产项目74个,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17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5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直接利用外资9717万美元,增长77.4%;引进境内省外资金97.4亿元,增长12.8%。对外贸易有所回升,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4.8%。

6、民生民利不断改善。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8181.2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5074.01元。新增城镇就业2150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900人。五大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2000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37053套(不含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基本建成(含上年结转)19678套。为民办实事工作21项30个考核指标中,有15个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11个相对滞后的指标正在加快实施,4个指标正在抓紧做前期准备工作。加大了对特困群体的援助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国内经济步入中低速阶段、宏观调控重点发生变化的复杂局势下,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其中以GDP、消费、规模工业增加值较为突出,如:GDP增速2011年为13.2%,2012年为11.9%,今年上半年仅为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011年为17.8%,2012年为15.3%,今年上半年为13.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2011年为21.6%,2012年为15.4%,今年上半年为11.9%。

2、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从在建项目来看,到6月底,今年全市在建项目中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05个,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个,但完成投资仅44.4亿元,不足全市投资的15%,同比增长8.3%。从项目储备来看,部分重大项目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因各种因素停工或无法开工,如桃花江核电站、中核二二三核电设备制造、长益常城际铁路等项目。同时,根据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十二五”规划项目中期评估情况,今后两年全市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45个(不含打捆),占全部项目个数的11 %。

3、要素制约仍然存在。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制约主要集中在土地、资金等领域。如土地方面,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据统计,全市今年新增各类建设用地约1800公顷,而上级下达我市的用地指标约520公顷,存在较大的缺口。资金方面,总体上仍然处于贷款难,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市存贷比呈下降趋势,2011年为49.3%,2012年为48.5%,今年上半年为47.5%。全市重点调度项目中,有近20个项目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十二五”规划后期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但总体环境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下半年,宏观政策取向是:财政政策上,加快代发地方债券工作进度,压缩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依法征税。货币政策上,加强总量调节,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需求。下半年的工作是四个方面,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其中,稳增长方面,特别提出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明确在棚户区、铁路、城建、信息消费、节能环保等专项增加投入。调结构方面,总体思路是:夯实一产、升级二产、加快三产,其中明确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推动出台生态补偿条例。对此,我们要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动向,进一步提振信心,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实干兴益,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完善发展思路。“十二五”的后期甚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市要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始终坚持实干兴益、为民服务,全面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三产兴市、生态美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园区建设、交通建设“两大会战”,不断强化“大干事、干大事,大修路、修大路,大招商、招大商,大创业、创大业”的务实举措,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统筹,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夯实发展基础、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合力,实现益阳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创新顶层设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打基础、惠民生、谋长远的要求,创新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做好政策衔接和规划实施的前期准备,并率先启动部分重大工程项目。注重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对接,高质量、高标准编制船舶制造、中心城区服务业、竹产业等专项规划,为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打好基础。同时,配套做好重大项目的包装开发,将规划思路、发展战略项目化、具体化,确保项目拿得出、报得上。

(二)坚持工业立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以及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鼓励企业产品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开展园区大会战,逐年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调度、考核,集中力量支持工业园区的发展。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调区扩区工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与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快本土人才的成长培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主动对接中小企业产业转移,主动对接央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重大工业项目。

(三)坚持农业稳市,稳步发展农业现代化

抓好大宗农产品生产。做大做强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茶叶、油料等特色、优势产品。全面落实粮食、蔬菜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一标”产品发展,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创建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扩大产品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全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农村新型组织,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一批上规模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抓好危桥、渡口等改造升级。加快水利“十大工程”建设,抓好一线防洪大堤和内湖渍堤的培修加固,强化堤防管理。兴建一批跨村连片的规模供水工程,完成一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四)坚持三产兴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中心城区休闲度假旅游圈、黑茶文化旅游精品线、南洞庭湿地生态旅游带。全面提升餐饮、住宿、家政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完善配套功能建设。继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加快实施一批路网建设项目,并加强交通运输系统间的有效衔接。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化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益阳海关、商检机构建设。开展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大宗货物交易系统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城乡消费。支持城市现代商业网络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加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平价商店。

(五)坚持生态美市,打造丽都益阳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森林公园。加强水环境、居住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强矿山整治。全力实施十大环保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两型社会示范建设。统筹推进绿色益阳与两型社会建设。抓好两型理念的宣传教育和两型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企业节能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专项行动,加快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六)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县城为基础,辐射中心镇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强城市经营,加大城建投入,实施一批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抓好县城的扩容提质,将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带动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小城镇集聚功能。加强城市创建和城镇管理。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法治城市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专项整治,着力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七项规定动作”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各项任务,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四有两无清洁村”标准,巩固和扩大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整合涉农资金,抓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民利

着力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五大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抓好低保、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和法律援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编制完善城镇新增教育需求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骨干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服务条件,落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在服务群众中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平安益阳”创建成果。深入推动“三调联动”建设,努力实现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率稳步提升。

2013年11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打印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