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人·向未来】王庆云:让老技艺有新作为
发布时间: 2022-05-25 22:02     来源:益阳市文旅广体局 作者:文卫东 彭赛云     浏览量:[字体:  ]

“能从一个农村木匠成长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我非常感恩,感恩各级政府部门对我的大力支持,感恩全社会对我的关注关心,我一定会坚持初心不改,努力把洞庭木雕这个技艺保护利用好,让这个老手艺永远传承下去......”。日前,由市文旅广体工会推荐被益阳市总工会授予2022年“益阳工匠”(益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王庆云如是说。王庆云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木雕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坚持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造福家乡,回馈社会,助力扶贫帮困和乡村振兴。

1995年,王庆云拜洞庭湖区民间木雕老艺人李楚才为师,学习木工及中国传统木雕技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让自己进步更快,在完成师傅交办的任务后,主动向师兄弟们请教,取长补短,每天加班加点地练习木雕。有一次,由于不小心,他的手指被刻刀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他随便包扎了一下继续工作。凭着这一股韧劲和倔劲,他很快练就了一身好木雕手艺,开始了自己精彩的木雕人生。雕刻艺术是纯手工制作技艺,需点滴入微,精雕细琢,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件作品都需要经过创意、构思、设计、选料、打柸、修光、打磨、抛光、上色、上漆、打蜡等10多道工序,完成一件小作品,至少要一个星期,大作品要花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在现代工业和机械自动化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多同业界的朋友们纷纷转行,王庆云却始终坚守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初心。

201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好木雕这个传统技艺,已是非遗项目洞庭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王庆云,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他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他要把祖先遗留下来的这项技艺保护传承下去的信念和目标。2021年,在他的努力下,洞庭木雕技艺成功申报列入湖南省非遗代表性名录。他还创立了洞庭木雕非遗传习所,作为木雕技艺的培训和学习场所,亳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徒弟,先后培养了王喜德、贾应林、候懿、马文亮等10多名学徒,每年培训参加木雕技艺学习的高校学生100多人。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非遗大赛和展示活动,获得多种奖项和荣誉,得到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近年来,王庆云在木雕创作上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在传统的木雕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木雕工艺。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将国画、诗词的意境运用到雕刻作品上,使作品在其线条流畅、饱满、灵动之外更富有笔墨的韵味,体现着湖湘文化的神韵。随着作品越来越精美,销售渠道越来越广,他的业绩也越来越突出。他创立的宏鹏雕艺公司每年订制生产的工艺品摆件有400多个,还有很多仿古建筑的制作及维修等业务。带动地方就业人员数十名,有木工、油漆工、打磨工、安装工、运输司机、雕刻工艺师等。其中一名油漆师傅的父亲已过世,母亲因几次中风瘫痪在床,小孩上学无人照顾,不能外出打工,一直安排他在厂里工作,增加他的经济收入,解决他的家庭困难。工人的年收入都有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厂子年均收入100多万元,在扶贫帮困和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王庆云的事业目标并未止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湖湘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洞庭木雕技艺,提高洞庭木雕的知名度,开发与洞庭木雕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家乡文旅产业发展。目前,他正在筹建洞庭木雕研学旅行基地,基地的建成将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活态”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