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工程建设背景
发布时间:2007-12-20 00:00 作者: 来源:未知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金保工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覆盖劳动保障领域主要业务,实现本地业务和服务的规范化、异地业务和服务的现代化、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是一个大型化、系统化、规模化的信息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对于金保工程来说,其核心就是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伴随着网络科学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热潮,并且电子政务的大旗已经举起,而这些也是推动金保工程的外因。但是,真正主导金保工程的核心推动力却是来自于社会劳动保障的内因,来自于社会劳动保障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而导致了金保工程的发展。那么,究竟有哪些自身业务需求驱动着金保工程的不断发展呢?首先,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频繁,进而导致跨区域的社会劳动保障业务受理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对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其次,社会管理和宏观经济分析需要对大量社会劳动保障数据的汇总分析,这也对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此外,社会劳动保障要求对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实行现代化管理,而现代化管理必然是网络化、信息化的,因此也对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再次,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要,社会劳动保障提出了"五保合一"的业务需求,新的业务需求也促使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的发展;最后,需要对社会劳动保障基金进行监督,真正做到社会劳动保障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为了适应基金监督的需要,也需要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外因内需都客观地要求社会劳动保障实现信息化,完成金保工程。而金保工程的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

金保1
图1-1金保工程体系结构


分析以上金保工程的体系结构,属于典型的宝塔式结构,在最底层属于基础网络平台,由办公OA网、社会保障信息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组成,在基础网络平台上承载了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等,以上信息系统完成了多种劳动保障业务,包括五保合一、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劳动保障异地转移、社会劳动保障基金监督、决策分析等,并通过一张社会劳动保障卡的方式来实现劳动保障服务。那么,对于劳动保障业务的受理来说,实际上是数据交互、数据共享的过程,而数据交互与数据共享的规划结构如图1-2所示:

2004813170665
图1-2金保工程数据交互和共享规划体系结构


在以上数据共享和数据交互体系中,生产区数据库存放各类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并支持本地的前台业务办理;交换区数据库是对生产数据库中结果性数据的备份,同时支持本地的数据分析和宏观决策,而且支持与本地其它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并支持社会公众查询的公共服务和上级的"网络扫描";决策区数据库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统计、调查以及"网络扫描"等手段,重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采集体系,对原始信息经过汇总、整理、交换和分析等加工处理,形成宏观决策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宏观决策模型库和方法库,通过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等手段,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为完善政策提供服务。以上数据共享和交互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数据是分散存储并是从下到上逐级汇总,数据交换只在标准化的交换区数据库中进行,而且数据交互具有周期性,带宽利用不均衡,数据共享要求比较,数据需要严格的安全和备份。


金保工程业务与需求分析
那么在明了了金保工程数据共享和交互体系结构以后,在这个机构中包含了社会劳动保障多项业务,以下我们对这些社会劳动保障业务进行分析,得出建设金保工程网络的需求:


1.社会劳动保障的"五保合一"业务

五保合一,就是在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的基础网络平台上,将医疗保险数据平台、养老保险数据平台、失业保险数据平台合并成一个社保核心业务软件平台,再利用这个统一的社保业务核心平台,结合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就业服务部门、银行、地税、医院药店、统计局、社保代办机构等部门,实现统一建帐、统一给付、信息共享,并且五种基本社会保险一卡通,其业务数据流向如图1-3所示:

2004813170722
图1-3"五保合一"业务数据流向示意图


因此,对于"五保合一"业务来说,要求社保基本承载网络覆盖多个相关部门,但是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是一个非运营的政府福利部门,不是实现盈利的商业机构,因此如果全部租用专线,势必每年承担昂贵的专线租赁费用,那么对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选择一种廉价的公共网络资源和合适的技术是金保工程的首要问题,此外为了能够实现"五保合一",需要多业务和终端的接入方式,并且具有实时和非实时数据的区别,要考虑对不同数据流实现区分服务。


2.社会劳动保障的异地转移和受理业务

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频繁,进而导致跨区域的社会劳动保障业务的异地转移和受理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这也是金保工程网络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异地转移和受理业务流向如图1-4所示:

2004813170729
图1-4异地转移和受理业务流向示意图


那么,由于在社会劳动保障业务中引入了异地转移和受理的业务,因此需要实现全国整体的联网,但是涉及生产业务又必须保证生产的安全,实现网络的隔离,因此引入了生产区和交换区的概念,因此在网络设计中必须有效解决生产区和交换区的隔离问题。


3.基金监督业务的非现场监督的实现

目前社会劳动保障基金总金额达到4900亿,资金的庞大就引发了基金监督问题,如何防止恶意侵占基金或者"良性"违规造成基金流失,就成为了一个社会劳动保障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体系,保证基金的安全。那么,为了有效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首先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基础和智能化信息平台,保证信息安全畅通,避免信息不对等造成资金流不规范,并且能够进行智能的分析,实现业务的保密性、可追溯性、不可抵赖性;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基金管理体制,实现金融机构、财政机构、社保机构共同监管;最后要实现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并举,现场监督就是定期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进行财务和基金流向检查,而非现场监督则是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形成基金监管数据库,并通过强大的数据校核和分析工具,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主要是通过"网络扫描"的方式来完成。"网络扫描"是一种宏观数据采集手段,指上级部门对下级交换区的交换资源数据库和宏观决策数据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扫描,由系统直接查询和提取原始数据、统计数据,或由原始数据生成统计数据上报,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全国性的劳动保障信息采集体系,克服传统报表统计准确性低、时效性差,不够灵活,信息量小等弱点。网络扫描采取非实时方式进行,频度适中,执行统一数据标准。因此,在进行"网络扫描"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数据加密传输,此外数据接收方须对上报文件的来源进行合法性检查后,方能进行解密,数据校验通过后方能存入数据库,并向发送方反馈确认信息,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上报文件的来源,最后由于通信指令的标准化,有利于数据伪造和欺骗,因此网络设计必须考虑抗数据伪造和欺骗,利用数字证书确定身份。


4.实现社会劳动保障的社会公众服务

社会劳动保障是一项社会福利工程,因此离不开社会公众,必须提供社会公众服务,要求建立门户网站并连入公共互联网,在门户网站上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信息查询、个人参保信息查询、劳动保障业务咨询、用工或参保投诉、业务受理等,并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进行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网上查询、就业信息发布等。


5.实现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

由于要实现社会劳动保障的社会公众服务,因此社保网络的横向联系之一就是在每级连入公共互联网;其次由于要求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与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因此社保网络的横向联系之二就是与电子政务网络对接;此外由于要求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相关单位(医院、药店、银行、邮局等)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和工作协同,因此社保网络的横向联系之三就是与这些单位进行网络连接,具体如图1-5所示:

2004813170736
图1-5社保网络横向联系示意图


因此,要实现以上社保网络的横向联系,由于横向联系的部门众多并且必须接入公共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网,因此必须考虑网络的成本性和网络安全性;此外,还得必须考虑和以上相关部门连接之后的网络隔离等问题。


6.社会信息的采集、统计与分析决策

其中,社会信息的采集和统计是通过前面所述的"网络扫描"完成的,而社会信息的分析决策则是将数据信息采集上来以后在数据中心的分析决策区完成,并且采用分布数据库分析计算的办法可以缓解单一数据库的压力。但是由于采用分部数据库分析计算的方法,如果其中某一部分由于网络故障造成分析计算失败,则整个数据分析计算就失败,因此必须考虑网络可靠性设计,降低网络运行风险。


7.农村养老保险业务

由于我国的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越来越大,而农业人口人均土地占有率也逐年下降,传统的农村土地养老方式已经不利于社会保障的整体需求,因此必须考虑农村养老保险。但是由于农村目前网络的不完善,那么农村养老保险是否能够实现信息化,是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全面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如何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社会劳动保障到乡村的问题,是网络设计的关键需求。


8.劳动力市场信息与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系统融合

如果将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从物理上相分离,那么一则线路投资非常大,而且维护管理两套网络,网络管理不统一,因此从社保网络设计上来讲应该让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在物理上进行融合,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业务范围不一样,因此必须考虑两套系统物理融合基础上的逻辑隔离。

综合以上社会劳动保障业务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业务分析得出社会劳动保障网的网络需求:

1.要求社会劳动保障网具有高性价比、高扩展性;

2.要求社会劳动保障网的数据传输具有安全性和不可否认性;

3.要求社会劳动保障网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具有高可用性保证;

4.要求社会劳动保障网能够实现实时和非实时数据的区分服务。

那么,以上四个网络需求就组成了一个社会劳动保障网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建设金保工程的过程中,为了使得社会劳动保障网能够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更好的推动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化,就得必须遵循以上建网的基本原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