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为共奔小康增添持续动力——湖南省安化县民政局驻桃仙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8-06-19 16:00 作者:王传武 来源:湖南益阳民政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社会报》2018年6月19日2版)

混凝土路直达家门口,老人、孩子在村民服务中心广场惬意休闲健身,种植基地果木长势喜人、一片繁忙……走进湖南省安化县龙塘乡桃仙村,一幅宜居亮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桃仙村因境内有“桃仙洞”而得名。全村819户33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732人。县民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2015年进驻该村,助力脱贫攻坚。3年多来,打造了一个水果种植科技示范园,成立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了一个龙头企业,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向致富能手靠拢,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全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为桃仙村脱贫奔小康增添了持续的动力。

决策紧跟市场走

让乡野产品在城镇市场站住脚跟

桃仙村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区位优势。县民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实地调查,该村立足有限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抓住市场需求,把水果种植作为引领群众致富的重要手段。做好优质有机水果种植文章。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支书王大战带领村民成立了桃仙洞家庭农场。选最适宜的土地栽培,从四川聘请专业技术员指导,用农家肥料培育,用生物技术除虫治病。水果产品紧随市场变化而动态更新,主打品种从最初的南丰、脆李、水蜜桃、翠冠梨调整到现在的梁平柚、春见、晚椪、樱桃、丑柑,品种跟上市场多变的需求,产量跟上品种更新的节奏,产销两旺的科技示范园让村民耳目一新,积极参与。

农产品产量上来了,销量却停滞不前。如何化解产销矛盾?帮扶干部调研后发现,产品深加工是根本出路。比如桃仙村豆角、小白菜进入旺季时,一天要采摘好几吨,市场消化不了,贱卖的收入换不到采摘的工钱,菜农心疼地看着新鲜的蔬菜烂在地里。帮扶干部带人外出取经,发现城里人特别钟情乡里的坛子菜,而本地的村民大都会做。于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整策略,把单纯生产鲜菜改为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采取统一制作工艺、统一卫生标准、统一包装用坛、统一产品价格的管理模式,生产“酸豆角”“湿腌菜”“酱辣椒”“霉豆腐”等8个品种的乡里坛子菜,参与生产的农户也发展到100多户,贫困户中体力不强的人员,留守妇女、老人都能参与,坛子菜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带动效应越来越强。

工作紧跟村民走

让自强意识植根于村民心底

俗话说,人穷志短。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更缺信心。扶贫先扶志,帮扶干部耐心走访,因户施策,绝大部分贫困户树立了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如贫困户欧阳跃开,夫妻俩身体不好,精神不振,县民政局局长杨道雄多次走访他家,和他商量脱贫致富的办法,并鼓励他:“贫穷不是别人强加给的,脱贫先得靠自己。”在杨道雄的鼓励下,欧阳跃开2017年下决心喂养了2头猪,种了3亩蔬菜,建了2亩果园,仅种养业收入就近2万元,年底如期摘下贫困帽,心态好了,身体也逐步好转起来。

同时,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帮扶干部以典型引路,着力选树一批种植养殖致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该村90后青年王明通过苦心摸索,掌握了“竹鸡”的习性,2017年初成立了生态竹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种鸡1100只,年产蛋3.5万枚,每枚种蛋能卖到40元,孵化出来的种苗能卖到每羽120元-150元,驯化后的竹鸡媒子每只能卖到400元-500元。他注册了自己的网站、品牌,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销往广东、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驱车前来的客户源源不断。通过宣传王明的事例,村民也渐渐明白,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真正摆脱贫困。目前,该村绝大部分贫困户都参与到发展产业、自食其力的队伍中来。

资金紧跟贫困户走

扶上马还送一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不是让其依靠扶贫款生活。为此,桃仙村转变扶贫方式,变发放现金为配送资源。3年来,农商银行先后给桃仙村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53万元,全部投入在产业上。2017年县乡下拨的产业扶持资金,都用于为贫困户购买种苗种畜,让贫困户迈出发展产业的第一步。低保户王修来,民政局帮扶干部胡俊敏带着他用产业帮扶资金和借来的资金,于2017年10月从仙溪镇购回两头牛,7个月时间长势很好,母牛也快产仔了,丰收在望,王修来更是喜形于色。

同时,变慰问安抚为奖补激励。2017年,县民政局在扶贫村改变过去慰问安抚的传统做法,出台了操作性强的产业奖补措施,召集全体贫困户反复动员,干部上户帮助制订产业计划,年末逐户验收,兑现奖金。享受产业奖补资金的有80户,发放奖补资金13万元。全村发展蔬菜基地500亩,果园500亩,茶园500亩,年出栏土猪500多头,有力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