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助力“湘”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11-08 09:59 作者:张汉华 来源:湖南公路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湖南省各级公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落实落地,如火如荼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湖南农村输送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织密了乡村的“血管”,畅通了乡村的“血脉”,催生乡村面貌的“蝶变”,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聚焦补短攻坚推动“四好”理念落实落地


近年来,湖南省共计建设农村公路44114公里、安保工程15454公里,新增通畅建制村8815个。截至2018年年底,完成安保设施建设23564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2万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路;贫困地区所有乡镇、建制村与全省非贫困地区同步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畅,提前5年完成国家规划目标,打通了致富通道,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湖南省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3.5万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目标任务。


独具湖南特色的“1+2”养护标准已经形成,即“1个框架+2个机制”,“一个框架”为“村实施四个一、乡做到查四季、县负责成体系”的基本框架,“2个机制”为农村公路路况管理评价和初期病害处治机制;探索推行农村公路市场化、社会化养护模式,路况水平稳步提升,步入良性发展新轨道。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路面PQI中等以上比例达85%、绿化率达84%,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舒适、畅通的出行环境。


湖南省出台《湖南省乡村公路条例》,明确管理职责,逐步推动主体责任、机构人员、养护资金“三落实”。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了“乡村公路水泥路面接缝简易修补成套技术”和“农村公路路况快速检评与科学决策成套技术”,逐步实现农村公路路况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构建规范可行的路况评价体系。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县、乡、村道常养率分别达100%、81%、71%。


 聚焦改善民生“四好农村路+”不断满足人民新期待


“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让“公路通道”变成“致富快车道”。产业围绕公路走,公路围绕产业建。按照“强服务、促发展”的要求,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长沙县重点实施农村公路连接工程、安保工程、路容路貌整治以及提质改造工程,打通了农村公路微循环,全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了黄兴镇、开慧镇、福临镇等一批全省领先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四好农村路+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以“四好农村路”带动乡村旅游,助力百姓致富增收。根据《湖南省旅游通景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按照重点解决A级景区交通问题、基本满足非A级景区开发要求的总体目标,计划投资39.15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78个,建设旅游通景公路1351公里。切实加快全域旅游建设,解决旅游公路“最后一公里”,以“四好农村路”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炎陵县作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手持“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条条大道通景区,串起农家乐“珠链”,带动雄森等星级酒店及景点沿线220多家农家乐发展,解决了56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四好农村路+电商物流”让“两重天”变成“天下通”。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瓶颈,让大山焕发新活力,农产品搭乘电商、物流平台销售,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庄村有700多亩葡萄园,2016年以前因受交通制约,种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刺葡萄只能靠农民肩挑手提才能运下山。自2016年开始推行“农村公路+电商快递”发展模式后,当地果农通过网络电商进行销售,与物流、快递公司合作运输,不仅提高了销售价格,而且大幅降低了成本。 “以前,路不通,葡萄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钱。”大树坳乡乡长杨国洪说:“如今,路通了,路美了,葡萄运出去了,价格也涨了。”


 聚焦转型升级以“六个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湖南公路系统以转型、攻坚、提质、增效、升级、创新“六个着力”,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实现“村村通”,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解决好“走得了、运得出”问题;实现“村村联”,推动农村路网互联互通,解决好“走得好,运得优”问题;实现“村村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解决好“走得安、运得好”问题。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农村公路网络,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先行作用。 着力“转型”,由“以建为主”向“建养管运并重”转变。建设是增量式发展、管养是可持续发展、运营是内涵式发展,通过完善建管养运机制,推动农村公路转入优质高效发展轨道。


着力“攻坚”,由“整体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重点攻坚未通水泥(沥青)路自然村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等农村公路,着重补齐短板,带动整体效能提升。


着力“提质”,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至上,把农村公路与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着力“增效”,由“目标任务型”向“服务保障型”转变。积极推进通村组路、通产业路、通园区路建设,服务和引导农村新产业发展、新园区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优化村镇布局、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着力“升级”,由走上“油路水泥路”向“绿色平安路”转变。做到公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公路建设和安防工程相同步,给三湘大地留下青山绿水,让老百姓享受田园牧歌。


着力“创新”,由“行业监管为主”向“内外监督并重”转变。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完善农村公路“群众性”养护体系,推进“七公开”农村公路廉政阳光建设,内外监督并重,推动全省农村公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聚焦建章立制以“六个完善”开创发展新局面


完善规划制定调整是开创“四好农村路”新局面的稳固基石。按照《湖南省农村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全省建设农村公路里程5.86万公里,实施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加宽改造约3.5万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413公里,路网完善项目约2万公里,贫困地区重要县乡道1000公里,旅游通景路约1300公里,环湖公路约500公里;实施7.2万公里安防工程;改造危桥约5920座,渡改桥501座。推进通村路建设,2019年底前完成3.6万个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总里程4.37万公里,全省自然村实现“组组通”。


完善管养长效机制是开创“四好农村路”新局面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省级指导,市级考核,县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对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 完善养护管理体制是开创“四好农村路”新局面的重要手段。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到100%,乡道不低于83%,村道不低于72%。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夯实保洁、清沟等基础性工作,做好路面病害处治及附属设施修复工作,确保农村公路PQI中等以上比例不低于85%,绿化率不低于85%;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推进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力争每年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公路里程不低于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推进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确保“十三五”末大中修工程存量不再增加,实现农村公路路况良性循环。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是开创“四好农村路”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有效监督”的工作原则,以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为目标,打造品质工程。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鼓励整合旧路资源库,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鼓励推行标准化施工。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建设市场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加强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落实“七公开”和“三同时”制度。


完善典型培树推广是开创“四好农村路”新局面的重要经验。加大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挖掘力度,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介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组织推介新晃县公路“网格化”管理和路产保险经验做法,全面推广浏阳市“路长制”、岳阳市“四变”路域环境治理、嘉禾县公路养护服务外包、江华县“美丽公路”建设等经验做法,引领“四好农村路”发展。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由县市向乡镇延伸,高水平创建一批“特色突出、亮点鲜明”的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路段,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完善路政管理体系是开创“四好农村路”新局面的重大举措。要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路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县级路政保护队伍,完善农村公路保护设施,在乡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超限运输等行为。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实现绿化全覆盖,全面清理“非标”和杂物,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