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就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6-03-17 09:58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未知来源
浏览次数:
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务实高效开展
——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就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答记者问
11月11日,本报记者就”益阳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以下是答记者问实录.
问:请问什么是PPP模式?
答: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称。中文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政府依据公共服务或产品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概括地讲:社会资本参与是前提,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基础,风险监控是关键,履约是保证。这是PPP最好的诠释。
问:PPP项目运作方式有哪些?
答:项目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和改建-运营-移交(ROT)等。
具体运作方式的选择主要由收费定价机制、项目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融资需求,改扩建需求和期满处置等因素决定。
问:请问我市推广运用PPP模式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汇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在我市推广和运用PPP模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选择。城镇化建设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立足国内实践,借鉴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变革。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能够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物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有利于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弘扬契约文化,体现现代国家治理理念。
-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完整体现政府资产负债状况的综合财务报告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
问:哪些类型项目适合采用PPP模式?
答: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能源、交通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特定领域需要实施特许经营的,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执行。
问:PPP模式操作流程有哪些?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PPP项目操作流程,大致为五大步骤19个程序:即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大步骤。
项目识别为4个程序,即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项目准备为3个程序,即管理架构组成→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
项目采购为4个程序,即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判合同签署。
项目执行为4个程序,即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监察与支付→中期评估。
项目移交为4个程序,即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
风险管理是PPP项目的核心和决定PPP项目成败的关键,在PPP模式下风险管理过程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分担,其重点是风险分担。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其分配原则:(1)风险对其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2)承担的风险程序与所获收益相匹配;(3)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问:如何实施物有所值评价?
答:考虑PPP模式前,项目单位主管部门需进行PPP可行性分析。若PPP不可行,则直接采用传统政府采购模式。若PPP可行,则比较传统模式与PPP模式谁更具有物有所值(VFM)。物有所值评价过程是反复进行的,可贯穿项目招标前期、评价决策乃至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PPP可行性分析框架,可分为:(1)PPP成熟度评价。(2)识别风险因素和实施障碍。(3)确定债务能力。(4)建立社会资本股权投资的最低要求。(5)确定股权和政府资金的需求。(6)评价和比较政府和社会资本融资计划。(7)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的优化。
物有所值评价(VFM)计算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正当性,即评估在效益、问责和公平等方面是否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服务,而不是通过PPP提供服务。评价要素:项目产出、运营灵活性、公平、效率和问责、整体可行性。(2)可取性,即PPP相较于其他采购模式而言是否有优势。评价要素:风险管理、创新、激励和监控,全生命周期成本、总体有益性。(3)可实现性,即市场是否有兴趣参与项目执行,以及组织内是否有足够资源实施项目.评价要素:市场参与意愿、交易成本与主办机关执行能力、竞争、总体可实现性。
项目主管部门将物有所值评价提交给同级财政部门,经财政部门审核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程序。
问:请问如何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答: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必要时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聘请专家中介机构协助。主要内容:(一)责任识别,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财政支出责任,主要包括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等。(二)支出测算,财政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各类支出责任的特点、情景和发展概率等于因素,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分别进行测算。(三)能力评估,财政部门识别和测算单个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后,汇总年度已实施和拟实施的PPP项目,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
问:财政部门作为主管PPP的部门,有那些职责?
答:财政部门本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以制度创新、合作契约精神,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积极发展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全面统筹PPP管理工作。履行规划指导、融资支持、识别评估、咨询服务、宣传培训、绩效评价、信息统计、专家库和项目库建设等职责。
问:我市PPP项目进展情况怎样?
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PPP工作,成立了专门的PPP工作协调机构,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市财政局也成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PPP工作。从去年开始,我市陆续推出34个PPP项目,其中6个省级示范项目,涉及金额90.44亿元,各相关社会资本纷纷与项目单位接恰,希望参与我市PPP项目建设运营。
另外,我市积极引进社会中介机构。由财政部门牵头,我市已经组织几次项目单位与咨询公司的见面会,通过专业机构的专业服务,来推动我市PPP工作的开展,目前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四水厂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采购,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的合同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大通湖区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工程,市中心医院东部新区分院已完成项目准备工作。
问:国家对推广运用PPP模式有什么优惠政策?
答:根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精神,财政部积极研究利用现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渠道,对PPP项目提供资本投入支持。同时,积极引入信誉好、有实力的运营商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财政部门可以结合自身财力状况,因地制宜地给予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贴,、资本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在社会资本协商研究项目财政支出责任时,财政部门要对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给予统筹,综合考虑项目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支持方式和力度,切实考虑社会资本合理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