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 助推三产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20 10:23 作者:易平飞 陈新农 刘懿波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南县财政局 浏览次数:

20163月,南县被批准为全国三个(湖南南县、江苏新沂、河南兰考)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财政部等8部办委《关于开展市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的意见》,积极探索整合涉农资金、优化涉农政策体系的新模式,支持农业农村建设,通过近年的大胆创新、努力实践,产生了1+1>2的聚合效应。

如今,项目区处处道路相连、沟渠相通、农田分片、树林成网、房舍靓丽、产业繁荣。其阶段性成果和经验,被财政部网、中国财政杂志、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湖南日报、湖南红网、湖南财厅网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和推广,20177月该项目荣获益阳市“管理创新奖”。

一、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的背景

南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是国家农业大气候与南县农业小气候的完美融合。

(一)大气候:涉农资金整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之前,涉农部门职能分割,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突出,涉农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强有力的集中管理和统筹,政策资源“碎片化”问题非常严重。尤其对于管理链条长、综合性较强的事项,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将有利于理顺各级支农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涉农事项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农业发展规划与支农政策合理衔接,并从长远推动政府职能优化调整。

(二)小气候:对于优化试点南县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作经验。南县地处湘鄂两省交界之处,两湖平原中心,交通发达,土地平旷,沃野千里。是国家规划的调蓄和湿地保护区、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和“南洲国家湿地公园”试验区。是一个典型的湖区农业大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二是拥有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相关经验。2008年开始,南县就依托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逐步探索涉农资金整合,虽然受部门分割、条条管理和专项资金制度的深层次制约,涉农资金整合仍处于“拼盘式”阶段,但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机制创新有所突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对进一步开展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领导高度重视,试点积极性高,改革阻力相对较小。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从根源上破解资金整合瓶颈。涉农资金整合,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各部门不能只想如何整合其他资金用到自己的项目上,更要心甘情愿作好被整合的准备。

其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各涉农部门利益被分割而不愿意被整合。二是原项目受益单位的利益失去了而不愿意被整合。三是专款统筹使用是否被问责而让某些人不愿意搞整合。

解决这三大问题才是破解涉农资金整合瓶颈的金钥匙。于是,南县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源头不变、渠道合并、充分授权、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克服本位思想,消除个人顾虑,分平台整合资金、分部门落实职责。并制定相关奖励政策,解决原项目争取部门的后顾之忧。积极寻求整合效益与项目资金使用合规之间的平衡点,全力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步入规范化。

(二)创建涉农资金整合管理机构。成立涉农资金整合办公室,与县农开办合署办公。由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国土、水务、农业、交通等部门抽调了5位技术骨干,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专业队伍。具体参与方案、规划和各类管理办法的制定,负责项目的质量督查、资金审核、全程监控、信息搜集与反馈、协调沟通和宣传推广等,确保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创新政府支农政策体系。制定《南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后上报中央8部委备案。在确保国家和省级批准规划任务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生态保护三大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使用,分类投放。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在三大平台建设中的积极主导作用,打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渠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理想目标。

(四)创新规划与政策衔接机制。制定《20162017年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库统筹,确认项目和安排资金。充分征求各部门、乡镇和行政村的意见,广泛接触项目区农民,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把衡量规划是否合理的“秆杆”交到项目最终受益者手里。同时,创建“三点一体”的支农新模式,即保证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亮点(新农村示范区打造)、找准切入点(“四跟四走”扶贫产业发展)、整体推进。确保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优先支出。

(五)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模式。出台《南县涉农项目整合资金管理办法》,将财政涉农资金及通过金融信贷等筹集的涉农资金,采取预算编制环节归并整合、综合性涉农项目合并整合等方式进行统筹整合。并在县财政局设立涉农项目整合零余额资金户,用于归集整合后的涉农项目资金。专户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形成“管理一个班子、规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崭新格局。

(六)创新涉农项目管理标准。以前,各职能部门的涉农资金在资金投向、实施要求、质量标准、后期管护等方面不尽相同。对于建设内容相似的项目,但建设标准、质量要求、后期管护等高低不一,造成各项目区建设内容无法衔接,甚至相互冲突,承建单位、管护单位、项目区群众意见很大。资金整合以后,对类似项目工程从扩初设计开始到后期管护全程实行同一标准。所有项目交由县农开办统一组织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后期管护到位,延长了工程使用时效,发挥了建成项目的最大效益。实现了“规划统一制定、工作统一协调、资金统一安排、项目统一实施、管理统一规范、标准统一确定、绩效统一考核”的既定目标。

三、主要工作成效

2016-2017年,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91亿元(其中2016年整合土地治理等24项财政涉农资金2.93亿元;2017年整合粮食田间工程等16项涉农资金2.9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亿多元。以“三点一体”的支农新模式,投入到创新区、麻河口镇和全县47个贫困村,用于三大平台建设。

(一)保证重点,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麻河口镇位于城区以西,为洪水调蓄区域,以前是项目资金进入的禁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因此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区域。

2016年,我县整合12项涉农资金1.12亿元,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结合“田、土、水、路、林”五个要素,投入到该镇12个行政村。新建衬砌渠道115公里;疏浚渠道88公里;硬化道路81公里;铺设砂石路5.2公里;修建人行桥等小型渠系建筑物1214处、泵站7座;造林10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

2017年,整合资金1.1亿元,继续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结合“稻虾共生”和绿色蔬菜等产业发展。

新建灌站1;衬砌渠道23.1公里;渠系建筑物35座;4.5米宽通村公路40公里;田间道路42.3公里;农田防护林0.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5万亩。

使该镇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将饭碗牢牢的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二)培育亮点,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创新区位于县城近郊,各项设施都优于其他乡镇,但离“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016年我们整合涉农资金76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5000多万元,投入到创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持和全域旅游打造等。建成高标准稻虾共生示范基地2000亩;绿色蔬菜基地800亩;高标准稻龟共生基地1500亩;高产稳产良田0.5万亩;实施秸秆还田1万亩。

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72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近2亿元,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休,支持创新区班嘴村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华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打造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研教育、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农业园区。目前,已建成玻璃温室大棚27680平方米、自动喷灌蔬菜基地650亩、水培模式区230亩等,园区建设已具规模。

为当地农民营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环境,使该区成为引领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新潮流的榜样。

(三)找准切点,“小龙虾”做成“大产业”。稻虾共生是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南县平湖水网湿地生态环境特征显著,发展稻虾共生的条件得天独厚,且“一稻三虾”(春季虾苗、夏季食用虾、秋季种虾)的新模式已在全县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016年,南县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通过对小龙虾养殖、加工、销售、出口为主的国家级龙头企业——顺祥食品公司重点扶持,带动其他龙虾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从事稻虾共生产业,并采取先建后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经营。

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1.16亿元,继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扶持以47个贫困村为重点的全县稻虾共生和其它农业产业,并将产业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从事稻虾共生等产业或参与合作经营,走产业脱贫之路,发家致富,进而打造南县稻虾百亿大产业。

2018年,继续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16项涉农资金3.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4亿元,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生态保护三大平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8.36万亩,预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每亩36.05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每亩9.49公斤,年新增加每亩产值625.28元,年新增利税每亩97.04元。始终坚持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快速转变。

2018年底,南县共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万亩,年产小龙虾8万吨、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稻虾种养亩平产值达到6000元以上,纯利4000元以上;拥有国家级龙头加工企业2家、养殖加工研发中心1家、共有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400多家,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达12.8万人,150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从而逐步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相比普通稻田,稻虾生态种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50%以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培肥了耕地地力,提升了稻虾品质。

基础产业的培植,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顺祥食品公司被中国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称号,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小龙虾研发中心。同时,培育出了“渔家姑娘系列食品”、“溢香园”、“金之香”生态稻虾米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名牌,“南洲稻虾米”成为全省首个进入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

其中,顺祥公司的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占湖南省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0%以上。20178月,南县小龙虾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自此,一条以小龙虾为主体的“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已经形成,该产业迅速成为南县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了南县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大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